旅游业是创造幸福的 不必热炒"末日游"
http://www.hnta.cn 2010-1-21 9:55:4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点击:次
近年,出现了一个“末日游”风潮,据说源于美国,后传入欧洲。一些人以这种新方式感受地球正面临的危险,率先前往北极和南极正在融化的冰山以及太平洋正在下沉的岛屿和正在消失的大堡礁。目前,国内的一些旅行社和旅游者也开始加入这股潮流。有人说这是为了迎合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也有人说是电影《2012》放映的后效应。
说实话,我不喜欢“末日游”这个词儿。旅游业是创造幸福的行业,旅游活动应该是欢快轻松的,而冠之以“末日”,多了几分悲观、惆怅与恐惧,少了几分欢乐、愉悦与安逸,总让人高兴不起来。
就旅行社来说,为了吸引游客,创造出一些新的旅游产品,然后想法销售出去,获得收益,这是颇为正常的,即使有一些炒作行为,也无须过多挑剔。但是,这样做也要慎重,最好不要刮风、跟风,进行误导,给自己和别人造成麻烦。记得当年也曾有人推出一个“告别三峡游”的创意,其结果,给业界和目的地留下了不少后遗症。
至于消费者,更为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主见,尽量保持冷静和理智,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外出旅游,希望从中获得什么样的体验。好奇不为错,先睹为快,还是最后看上一眼也都是理由。但是,细想一下,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很多东西都必然要消失的,人本身又何尝不是如此。大千世界,无时不处于变化之中,希望万物恒存不变,显然是不现实的,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不是说“人间正道是沧桑”吗?沧海变良田,绿洲成沙漠,这样的现象太多了。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颇为复杂,其中有人为的因素,也有自然的变迁。
如果说,这些“末日旅游”追求的是美的享受,其实大可不必大家争抢过这独木桥。如此浩瀚的世界,美的东西太多了。无论是海滩,还是海岛,无论是自然奇观还是人造建筑物,能给人以美的感受的实在是不计其数。相比之下,目前人们可以说出来的“濒临末日”的十几个地方,只能算是凤毛麟角。莫说是世界,就是在中国,与之相比的美景也有的是,只不过是那些地方早一点有了名,知道的人多就是了。更何况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可以看的东西太多了,的确没有必要非要争抢着去看别人已经看过的地方,寻找和发现新东西也许更有乐趣。
说实话,我不喜欢“末日游”这个词儿。旅游业是创造幸福的行业,旅游活动应该是欢快轻松的,而冠之以“末日”,多了几分悲观、惆怅与恐惧,少了几分欢乐、愉悦与安逸,总让人高兴不起来。
就旅行社来说,为了吸引游客,创造出一些新的旅游产品,然后想法销售出去,获得收益,这是颇为正常的,即使有一些炒作行为,也无须过多挑剔。但是,这样做也要慎重,最好不要刮风、跟风,进行误导,给自己和别人造成麻烦。记得当年也曾有人推出一个“告别三峡游”的创意,其结果,给业界和目的地留下了不少后遗症。
至于消费者,更为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主见,尽量保持冷静和理智,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外出旅游,希望从中获得什么样的体验。好奇不为错,先睹为快,还是最后看上一眼也都是理由。但是,细想一下,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很多东西都必然要消失的,人本身又何尝不是如此。大千世界,无时不处于变化之中,希望万物恒存不变,显然是不现实的,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不是说“人间正道是沧桑”吗?沧海变良田,绿洲成沙漠,这样的现象太多了。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颇为复杂,其中有人为的因素,也有自然的变迁。
如果说,这些“末日旅游”追求的是美的享受,其实大可不必大家争抢过这独木桥。如此浩瀚的世界,美的东西太多了。无论是海滩,还是海岛,无论是自然奇观还是人造建筑物,能给人以美的感受的实在是不计其数。相比之下,目前人们可以说出来的“濒临末日”的十几个地方,只能算是凤毛麟角。莫说是世界,就是在中国,与之相比的美景也有的是,只不过是那些地方早一点有了名,知道的人多就是了。更何况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可以看的东西太多了,的确没有必要非要争抢着去看别人已经看过的地方,寻找和发现新东西也许更有乐趣。
作者:张广瑞 通讯员: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争报"中国旅游日"是一场利益博弈 2010-1-21 9:40:56
- 曹操墓引发三国旅游热 玩的就是历史文化牌 2010-1-20 9:14:49
- “旅游日十大理由”可入选年度幽默 2010-1-15 9:11:01
-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日非节假日 2010-1-13 9:25:18
- 假日经济催热经济型酒店 2010-1-12 9:36:05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