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前,景区涨价大煞风景
http://www.hnta.cn 2009-9-23 9:01:05 来源:大河报 点击:次
旅游景区涨价大煞风景,尽管相关部门给出了充足的涨价理由,游客对此仍心怀不满。景区门票涨价应不应该?这轮调价背后是逐利还是保护?景区发展该坚持公益化还是商业化?
“限涨令”不奏效有多少景点冲动提价?
今年8月27日,国家发改委下文,明确规定旅游景点不得在国庆节前集中上调门票价格。内蒙古、宁夏、江苏、湖南等地也纷纷承诺“十一”期间旅游景点不涨价。但是,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景区仍然“顶风涨”,有的景区则酝酿把涨价劲头延续到节后。
8月31日,由昆明市发改委委托石林县发改局组织举行了听证会,拟调整石林景区门票价格,由140元上涨为每人次200元,涨幅达到40%。安徽天柱山门票近期已举行了调价听证会,旺季门票可能从120元调整至150元。广德县物价局9月初举行听证会,国家4A景区太极洞门票价格由60元调整为旺季90元。
在今年“五一”期间,已有不少景区按捺不住涨价冲动。黄山景区就把门票价格由200元上调至230元,今年以来的这一轮涨价风只是近年来旅游景点竞相攀比涨价的一个缩影。早在2004年,北京故宫、天坛等著名景点门票就集体涨价。随后2005年、2007年和2008年国内旅游景点门票不断掀起恶性涨价狂潮。
为规范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工作,发改委先后4次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然而,“限涨令”并不奏效,景区始终走在“涨价”路上。
中青旅国内旅游公司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涨价给景区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而举行一次听证会就能合法涨价,这等好事谁不热衷?
“顶风涨”背后皆因景点难承“成本之重”?
尽管“禁令”不断,但多数景区仍以不堪承受的“成本之重”而“破令”。景点涨价理由不外乎是弥补保
护资金缺口、偿还债务、控制流量等。但记者调查发现,这些理由并非完全站得住脚。
一是弥补保护资金缺口。黄山市物价部门提供的听证会材料显示,黄山风景区2006年至2008年门票累计收入11.2亿元。3年间,黄山风景区累计投入遗产保护、环境保护、景区开发、基础设施等建设资金达18.54亿元,景区不堪保护成本之重。
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景区真正用于资源保护的开支有限。从表面看,各大景点动辄一年数亿元的门票收入,但这笔巨款却要遭受“雁过拔毛”:旅游集团公司留一部分,上缴利税一部分,政府拿走一部分,真正用到景区资源保护刀刃上的经费寥寥无几:黄山每年只有十分之一左右的门票收入用做景区保护;云南石林景区2008年门票收入近3亿元,而用于景区日常资源保护支出仅为3000万元左右。
即便如此,一些景区还要拿出一大部分经费“养人”。国内某著名景点上世纪90年代初期只有几百名职工,现在增加到6000多人。石林景区2006年至2008年三年间门票收入有9亿多元,其中人员支出和日常公用支出占了近三分之一。
作者: 通讯员: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中国成奢侈品消费强国未必是好事 2009-9-21 10:41:51
- “世界旅游会客厅”—北京打出新名片 2009-9-15 15:20:04
- 行规打破 服务莫打折 2009-9-8 9:04:11
- 一个行规倒下 还有多少行规站着? 2009-9-8 9:03:04
- 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提升 2009-8-14 9:26:00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