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旅游瞭望 >> 理论 >> 正文
探索旅游导向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http://www.hnta.cn 2013-1-7 16:02:03 来源:中国旅游报 点击:
 

    发展旅游业,既需要挖掘、利用地方特色资源,也需要在发展中进一步塑造和强化地方特色,并通过维持地方个性来形成持续的旅游吸引力;同时,发展旅游业,更需要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使城乡之间实现真正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因此,以发展旅游业为导向的“非工业化”城镇化模式,实际上是一条非常重要和值得推广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着重强调,“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积极探索“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以发展旅游业为导向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作为一种“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旅游业积极参与国家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切入点。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传承地方文化、塑造地方特色、发展区域经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城乡形态等方面的能动作用,使旅游业成为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旅游业大有可为。

    首先,要牢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方向,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实现城镇化的主导性原则,引导城镇化建设走“美丽”之路,让“美丽中国”成为宜居、宜业和宜游的中国。

    其次,要坚持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维持和强化地方个性,把文化塑造作为牵引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并通过文化建设使地方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得到同步提升。

    再次,要规划、组织好产业业态,旅游导向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倡导的是“非工业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要以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等现代新型的实体经济为主体,构建具有突出特色的“以人流带动物流、资金流”的新型产业结构,用创新的业态创造出比传统业态更好、更高、更有质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绩效。

    最后,要着力提高旅游产业的经济贡献率和社会贡献度,以旅游产业的高贡献率使其成为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主导性产业,同时发挥旅游产业吸纳就业数量大、容纳就业口径宽等优势,使其成为承载地方就业的基础性行业,让旅游业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吸纳地方就业、改善民生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总之,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的开创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发展理念,为旅游业参与国家的城镇化进程提供了明确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探索和开创旅游导向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旅游业大有可为。
作者:王德刚 通讯员: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