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15消费者权益日都离不开打假、维权、消费安全这些核心关键词,旅游业也是如此。随着旅游行业的逐渐发展成熟,旅游产品也逐步走向规范化。尽管如此,业界还是存在着一些欺诈、诈骗的现象。在消费者权益日即将来临之际,提醒广大市民要擦亮眼睛,掌握一定的旅游常识,合理维权,防止自身权益受到侵害。
网络预订七宗罪 提高警惕很重要
计划一个旅行计划,往往是从网上预订酒店、机票开始。消费者应该如何辨别旅游市场上的各类山寨、欺诈行为,防止上当受骗,维护自己的权益呢?在此,小编列举了在线旅游消费的七宗罪,提醒消费者如何规避风险,放心消费,安全出行。
1、假冒、山寨、钓鱼类网站
之前有数据显示,在线旅游网站中90%的投诉针对于黑代理、无资质代理、山寨网站、钓鱼网站和假冒网站。这些虚假网站的存在破坏了消费者对在线消费的信赖,对整个在线旅行业都有严重的影响。
为了防止山寨网站诈骗,消费者应该牢记品牌在线旅游网站的域名,或者将信赖的网站加入收藏夹,尽量避免使用通用搜索引擎搜索打开陌生的票务网站,不要轻信网络中的低价机票、特价机票的信息。
2、通用搜索擦亮眼
在预订机票、火车票之后,如果需要联系代理商,应该通过预订的网站索取官方联系方式,尽量不要自己使用通用搜索引擎去查找。众多诈骗案例显示,消费者正是因为拨打了在通用搜索引擎搜到的假冒的代理商电话而遭到诈骗,损失金额甚至达到数万元。
3、银行ATM转账诈骗
诈骗离不开金钱交易,最常见的就是通过银行ATM机转账实施诈骗。要提醒消费者的是,所有的在线机票、火车票预订都要通过在线支付完成,消费者如果收到需要银行ATM机转账、线下现场付款等要求,均为诈骗伎俩,务必提高警惕,必要时可以随时举报。网上支付尽量选择快钱、财付通、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切忌向个人银行账户汇款。
4、400电话诈骗猖獗
机票、火车票领域的电话诈骗频发,非常猖獗,由于不少企业的官方客服电话都是400开头,因此不法分子利用了消费者认为400电话是官方电话、很安全的心理,打着400电话的幌子实施诈骗。提醒消费者务必警惕陌生的400电话,不可轻信。
5、特价诱饵
利用消费者追求低价的心理,使用“特价”字眼为诱饵也是诈骗分子惯用的伎俩。因为点击了来路不明的特价信息而遭遇诈骗的案例不在少数。提醒消费者,面对特价信息要仔细鉴别,尤其是要查看其来源是否正规,产品是否由正规的旅行网站、航空公司、酒店等提供,千万不能被特价冲昏了头脑。
另外,消费者可以自己掌握一些特价的知识,以机票为例,一般每年的3、4月和11月是机票市场的淡季,航空公司会推出一些低折扣的机票。如果发现十一黄金周、春节前等热门出行阶段有超低价的特价票,则要留心,有可能是诈骗分子的诱饵。
6、旅游团购陷阱
2011年旅游团购正式兴起,由于团购平台和产品提供商的品质参差不齐,旅游团购也存在众多问题,如产品信息不透明、低价陷阱、服务差等。提醒消费者,在选择旅游团购时,应该尽量选择品牌旅行网站和有品质的旅行社。
7、旅途中“被宰”
旅游途中少不了食宿、购物、交通等消费,不少消费者都遭遇过“被宰”的情况,比如买纪念品漫天要价、乘车绕路涨价、住宿价格离谱等。如何避免旅途中消费“被宰”呢?旅行前的目的地信息准备非常重要。
提醒消费者,在出行前尽量先查看目的地旅游攻略,充分了解当地信息,包括物价行情等,这样到了之后进行消费时才能辨别并选择是否进行消费,不至于“被宰”。同时,一旦遭遇宰客事件,要及时保留证据,进行维权。
- 旅游发展再谱新篇 积极迎接全民休闲 2013-3-14 13:19:28
- 短假旅游形态或在今年形成一种新风潮 2013-3-14 9:56:02
- 马尔代夫旅游部部长否认马旅游业歧视中国人 2013-3-12 10:45:10
- 国家旅游局:提醒赴巴厘岛的中国公民注意行程安排 2013-3-12 9:37:43
- 台湾地区“观光局”设限陆客优质团条件 2013-3-11 14:45:58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