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王富玉详细介绍了贵州旅游的基本概况。他说,贵州处在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结合部,是一个山川秀美、气候宜人、资源富集的西部内陆省份。全省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15.6摄氏度左右,全年雨量充沛,紫外线强度低,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有“天然大氧吧”、“天然大空调”的美誉。而特殊的地质形态,与特定的海拔、纬度、气候相结合,造就了一个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多山、多河、多瀑、多洞、多湖的“绿色喀斯特王国”。贵州是“山的王国”、“千瀑之省”、“漂流之省”、“千洞之省”,境内有五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梵净山,有乌蒙磅礴走泥丸的韭菜坪,有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绿宝石”的荔波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有亚洲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有820条10公里以上可用于漂流旅游的河流,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溶洞——织金洞,有世界上最长的溶洞——遵义绥阳双河溶洞。可以说,贵州既有千姿百态的水晶景观,又有独具特色的地貌景观。贵州还是多元文化荟萃的大观园。全省共有49个民族,各民族古朴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保存完好,风格迥异,争奇斗艳,创造了“一山不同族,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风”的民族文化奇观。贵州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经历时间最久、路线最长、故事最多的省份,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点“遵义会议”,红军出奇制胜的“四渡赤水”,都发生在贵州。贵州黔北、黔西旅游区已被列入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遵义会议会址等10个景区已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王富玉副书记还说,近年来,贵州以交通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航空、铁路、公路、航运相结合的立体旅游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旅游综合配套服务设施明显改善。河南是中华古代文明的摇篮,孕育了丰富多彩、独特厚重的文化旅游资源,以河南为重点的中原地区是贵州重要的客源市场之一,去年贵州有组织接待的河南游客达93.3万人次,同比增加30.5℅,占来黔旅游的中原旅游区游客的42.9℅。真诚希望通过大家对“多彩贵州”这个安全旅游目的地的进一步了解,通过双方旅游界的精诚合作,把贵州独具魅力的原生态旅游产品极力推荐给河南人民,让更多的人认识贵州、走进贵州、投资贵州,共同促进黔豫两地的经济繁荣。
河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怀廉首先表达了对贵州旅游文化推介团的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情况。他说,河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自然景观丰富多彩,旅游业发展得天独厚。在华夏5000年的文明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的200多个帝王建都河南。河南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二,被誉为“中国历史的自然博物馆”。全省共有20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3个国家5A级景区和58个国家4A级景区。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文化事业发展,充分发挥独特的资源优势,大力整合优化旅游文化资源,在生态开发、乡村旅游开发、发展红色旅游文化和传统文化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希望河南旅游界要以这次推介交流会为契机,抓住机遇,认真学习贵州促进旅游文化事业发展的好做法、好经验,通过学习交流,增进友谊,携手共进,促进两省旅游资源互补、客源互动、合作共赢,谱写黔豫友好交流合作的新篇章。
在新闻媒体提问阶段,当被问到如何加强黔豫两地旅游资源互补、客源互动时,河南省旅游局局长苏福功说,去年一年,河南到贵州旅游的人数接近百万,这充分说明贵州旅游资源丰富,宣传推介成效显著。为了加强黔豫两地旅游的互相交流,今天我们邀请了近百家河南的旅行社,来和贵州旅游界的朋友们进行对接,目的就是能够创造一个互动的、无障碍的旅游模式,使两地旅游更好地交流互动、实现资源共享。
贵州旅游推介团组织的精彩节目
据了解,贵州此次旅游推介的重点是“原生态的故乡”——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及“避暑胜地”,三度被评为“中国避暑之都”的贵阳市。而在9月28日,贵州省将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举办贵州省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第二届中国•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艺术节和第一届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