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旅游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华山17年申遗受阻之谜
http://www.hnta.cn 2009-7-27 8:59:59 来源:陕西日报 点击:
 申遗无果的症结所在

  “重视不够是我们申遗有始无终,没有结果的主要原因。”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院长徐卫民分析说:“我国在刚成为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时,我省从上到下的普遍观念是,景点一旦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对景点的开发便会受到阻碍,不能充分发挥其旅游价值,经济效益会受到影响。当有了平遥古城的例子之后,才突然醒悟过来,但这个时候申办的难度已经开始加大。”

  重视更多地来自官方,就像前面所说的对于一个景点来说,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资金成本是不现实的,但这方面我们很显然做得不够。我们看到的报道中,当2004年位于山西忻州的五台山提出申遗的想法后,当年2月,山西省建设厅即以 《关于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列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的报告》呈报于建设部,获得了建设部的支持。2006年,山西省委、省政府设立了五台山申遗领导组,组长由省长亲自挂帅,明确要求申遗工作由省建设厅牵头,连续3年,历届副组长分别由分管建设的副省长担任。而迄今为止,申遗办公室或者申遗小组这样的组织,在陕西的官方机构里面从未见到。

  对于每一个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申报之前都要有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专家前来考察,一方面考察项目本身的情况,另一方面考察当地民众对项目的关注度和认知度。五台山申遗过程中提出的口号是“一场申遗,全省集力”。

  而华山申遗17年了,即便是在华阴市范围内,也没有多少人知道华山申遗的情况进展到了什么程度?

  五台山申遗中,山西举全省之力,5年投入近10亿元。

  华山申遗17年,除了常设的一个申遗办公室外,投入了多少申遗资金?我们省、市的相关部门又为之做过哪些努力?全省对华山申遗的认知度有多高?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世界遗产的评定标准主要需具备真实性、整体性两个要素,而我省大多数自然景观和历史遗存都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烙上了人工和现代的痕迹,致使项目本身在真实性和整体性方面达不到要求。诸如华山上面巨大的缆车钢架以及太多的人工景点;还有过于繁华的大雁塔北广场与大慈恩寺佛教圣地的清净颇不相符。当时就有专家指出,保护文物是以保护文物主体为目标,当然也要保护文化氛围的原汁原味,周边环境的保护要和文物相得益彰,切不可破坏文物本身的真实性和整体性。这些令专家们心痛不已的缺憾,都将成为我省申遗中难以补救的硬伤。

  尽管申遗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但从更长远的意义上来说,申遗还是为了使文物和自然遗存得到更好的保护,正像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所说的,不能因为申遗脚步的放慢而影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这也是陕西申遗途中的应有之义。

  下一个世界遗产,陕西还要“等”多久?
作者:贺小巍 通讯员: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