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栾川县县城西15公里的陶湾镇常湾村,是省扶贫开发重点村,村里一没特色产业,二没集体经济,三没旅游资源,四没工业带动,村民主要以种植、养殖,及外出打工为生。
近两年,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扶贫帮扶下,村里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村民种、养殖规模扩大,农家乐发展起来,旅游资源得以开发,以往的贫困村改换了容颜,如今正逐步走向小康之路。
修通致富路,调动村民积极性
2015年10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团委书记赵莹入驻该村,成为第一书记。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赵莹来到这里,看着入村的土路,村民生活的不便,她给自己定下的首个目标就是“一定把村里的道路修好”。
筹资80万元,招募村里工人,2016年初,道路铺设项目开工了,三四个月后,村民们一心盼望的道路终于修通了。
道路通了,村民致富热情被点燃:申请到户增收补贴,发展养殖业;自行创业,开农家乐、建烧烤店、发展休闲垂钓……人人寻求致富路,家家跟着奔小康。
村民井双喜一家,以前仅靠儿子儿媳外出打工挣钱生活,如今,家里养起了鸡、猪、牛,现在,每年纯收入增加了一两万元,不仅早早脱贫,他还准备贷款3万元扩大养殖规模。
村民周天邦发展起了自助烧烤,月平均收入达到五六千元。“以前是人最穷、路最差的村,很多村民外迁,现在好了,外迁的村民都回来了。”周天邦说。
入驻村里的两年时间,在医院的帮助下,赵莹多方争取资金,圆满完成了道路畅通工程,还实施了农田水利建设、环境综合治理等工程项目,建立了党群服务中心等。
找资金引企业,谋发展拓旅游
常湾村村里环境及村民思想的巨大改变,给了赵莹信心和希望。为夯实村里集体经济,她积极奔走,给村里找资金引企业。
投入资金140万元,建造四合院休闲养生会所,夯实村里的集体经济收益;引进纸袋加工厂,带动60多名村民就业;利用医院优势,收购村内农副产品,建立“互联网+医疗”服务体系,方便村民的就医需求……
“下一步,我们的重点是做生态旅游,吸引投资商到村里发展特色民宿。”在赵莹心里,常湾村如同未开采的金矿,风景优美,自然资源丰富,村里一个常年未开发的原生态沟域——咸池沟,是她带动村民发展旅游的动力,这个美好愿景在她心里已有初步规划。
近两年来,协调项目资金500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7处,完成扶贫项目10项,协调组织义诊服务25次,帮扶贫困户36户142人……一连串的数字讲述着赵莹的努力,也真实见证着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扶贫成果。
成果显著,成绩突出。常湾村被镇里授予“先进党支部”“综合目标先进村”“精准扶贫工作先进村”等荣誉称号。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也因此得到国家卫计委充分肯定,获得“医疗扶贫贡献奖”。
- 洛阳在泉州举行旅游推介会 2017/7/27 9:54:29
- 洛阳旅游推介会走进闽南 2017/7/26 10:19:58
- 洛阳:理论实践两相宜 旅游人才更需要综合能力 2017/7/26 10:12:22
- 洛阳:对“不合理低价游”坚决说不 2017/7/26 10:10:52
- 286个城市中排名第21 洛阳旅游不整虚的 2017/7/26 9: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