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地市信息 >> 正文
洛阳:非国有博物馆的造血之路
http://www.hnta.cn 2017/5/10 16:00:30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

市民在围棋博物馆参观

  打开搜索引擎,键入“非国有博物馆”的关键词,你会发现大家对非国有博物馆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生存问题上。

  一家非国有博物馆自筹建之日起,就需要面对场地租金、人员工资、装修费用、水电费用等等成本问题,单靠相关政策给予的补贴,难以解决运营中的一系列问题。

  那么,洛阳的非国有博物馆是如何发展的呢?采访中,记者发现在洛阳,部分博物馆已经找到了“造血”之路,利用“博物馆+”的办馆模式运行良好。

  01

  博物馆+产业:借助体验、旅游项目发展

  位于机场路的洛阳围棋博物馆有两个“之最”:我国第一个关于围棋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围棋文化博物馆。

  在这两个“之最”的背后,是洛阳双元围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这个中国棋业龙头公司的支撑。

  在“造血”方面,洛阳围棋博物馆无疑是个成功的例子。该馆在筹备3年后,于2015年5月正式开馆。

  开馆后就赢得了大众的喜爱。“博物馆收藏有2.5万枚古围棋子,顾客了解围棋文化,看到我们的产品后总是咨询能否带走,当我们回答物品不出售,顾客总是表现出遗憾的表情。” 洛阳双元围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洛阳围棋博物馆副馆长董艳丽表示,博物馆开销大,前期的投入就有几千万,遇困思变,于是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就在免费参观的基础上开设了文化体验项目。

  文化体验,就是每个双休日组织10组家庭进行亲子互动,手工制作棋子、棋盘等,培养孩子的文化修为,潜移默化地增强孩子的思维能力。体验券则根据项目不同,分为59元和79元两个套餐。

  除了文化体验,该公司还在围棋产业链上下功夫,打造围棋文化园,有深度地构建一条龙服务。今年该公司获得了旅游资质,即可以组团到博物馆参观,他们还与携程网、驴妈妈旅游网签约合作,吸引更多来洛游客了解围棋文化、传播围棋文化,高峰时每天客流量有近百人。

  另外,该公司申请筹建的围棋文化研究院已经获得审批,目前在研究出版关于围棋文化的书籍。以后,公司还将建设围棋研发中心,将重点研究文创产品和围棋工艺的提升。

  “我们参照故宫博物馆,将围棋文化打造成产业链,使其形成一个圆,有始有终,做深度旅游,不是泛泛地玩,而是有深度地玩。”董艳丽说。

  02

  博物馆+非遗:销售文创产品“养”馆

  近年来到洛阳的游客,都会情不自禁地选购以洛阳牡丹、唐代仕女为主要内容的陶瓷画,这些陶瓷画便是“三彩”,是洛阳三彩。

  三彩艺术是洛阳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在丽景门城楼之内,“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就成为旅客的聚集地之一,这家博物馆位于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丽景门瓮城内北侧,面积约500平方米,每年接待游客达50万人以上。

  “洛阳三彩”发展到今天,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郭爱和创立的“三彩艺”釉画以无可比拟的丰富釉彩当之无愧地站在了历史的制高点。它是在“洛阳三彩”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采用独特的施釉和烧制技术创造出的平面陶瓷艺术品。

  “目前一楼是文创产品店,二楼是博物馆,博物馆中有我的部分代表性作品,还有三彩的工艺流程展示以及一些关于洛阳三彩的资料等。”郭爱和说,该馆成立于2012年,博物馆中的作品、是他各个时期的代表作,这些作品支撑了博物馆藏品的品位高度。

  在博物馆的经营方面,“凭借博物馆中的作品,延伸出文创产品、旅游纪念品等进行销售,用销售产品的费用支撑博物馆的运营。”郭爱和认为,目前大部分的非国有博物馆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养馆。

  在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一楼,记者看到杯垫、茶具、名片盒等,这些商品均是文创产品,也是可以出售的旅游商品。“游客们很喜欢这些原创产品,既有洛阳三彩的釉彩工艺,又有代表洛阳形象的图案,商品精美,实用性高,销量一直不错。”该馆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牡丹图案的陶瓷盘,既可以送人,又可以买来摆在家中。

  03

  博物馆+景区:依靠高客流量带动发展

  “建筑是空间,文物是灵魂,建筑的空间是为灵魂服务的,要想让文物活起来,就要搭配好的建筑。”在谈到龙门博物馆的独特建筑时,该馆馆长王迪这样说。

  的确,这不仅是一家博物馆,更是一个与文物融为一体的地方。作为国內较早成立的非国有博物馆之一,它立足于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位于龙门石窟风景区北入口处,成立于2003年,其建筑规模3万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馆藏6万余件、拥有一级文物100多件,每年接待世界各地游客100万人次以上。

  在谈到龙门博物馆的经营之道时,王迪表示,该馆完全独立运营,是纯公益性质的,“我自己的一家企业一直在做资金支撑,从投资建馆到文物的购藏,再到文创产品的开发,我都是亲力亲为,作为文化企业,我们也在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做好公益性服务”。

  “如果将来有可能,我们希望在各种设施上为文物提供更好的展示服务。” 王迪认为,龙门博物馆地处龙门石窟旁,与景区相得益彰,这是他们最大的优势。

  04

  博物馆+学校:活动带动知名度

  洛阳汉林古代珍藏博物馆位于洛一高图书馆的二楼、三楼,2014年开馆,馆内以唐宋高古瓷为主,珍藏600余套藏品。

  据该馆馆长王东武介绍,该馆被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列为对外交流重点基地,接收全球孔子学院的师生来此交流学习,而洛一高是河南孔子课堂开设学校之一,这也是他选址洛一高的主要原因。

  自2014年开馆至今,该馆已先后接待来自美国、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国中学、大学的师生及学者来交流学习,“去年的接待量达到13万人次,差不多每月就有两批国外团队,除此,我们的主要客流是市区收藏者、爱好者等。”王东武说。

  在洛阳汉林古代珍藏博物馆里,各种唐宋珍品让人为之一惊:唐代羽人贝雕展品,被誉为“中国版天使”;通体呈蓝色,仅皇室及权贵人士才能拥有的蓝釉罐;长10余米,以飞龙戏珠为主图案的明代木雕……

  “博物馆的‘博’字,意为‘博古’,馆内一级文物就有30多件,我们能够担当起这个称谓。”但让王东武感到经营吃力的是,该馆的租金、聘用人员费用多为自负,靠自己经营的其他商业进行补贴,“时间一长,总有些吃不消”。

  “每年5月18日博物馆日,我们都会邀请市区高中学校爱好者来参观学习,2015年底还招募了由高中生、大学生和社会人士组成的十几名志愿讲解员。”王东武认为,举办活动是该馆的优势,会将继续以活动带动知名度,同时还将进行创意产品比赛,构思文创产品,开发出独有的、具有汉林的标识的产品,做好延展,为博物馆创收,促进博物馆良好、有序发展。

作者:张静静 张瑜 通讯员: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