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地市信息 >> 正文
打好“三张牌”成就开封旅游“国际范”
http://www.hnta.cn 2015/3/17 14:46:55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
    近日,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市委书记吉炳伟在与记者交谈时说,开封旅游业渐入佳境,已呈现“国际范”。今年春节期间,开封吃、住、玩异常火爆,一张门票、一个床位、一张餐桌难求。近年,开封市上下齐心协力,成功打造了以“一河两街三秀”、“一湖两巷三园九馆”为代表的一大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开封旅游业的发展得益于打好了“三张牌”:第一张是古都文化牌。第二张是北方水城牌。第三张是菊花文化牌。然而,如何更好地打好这三张牌,让开封市的旅游业持续、稳定、较快发展,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打好古都文化牌是根本

    3月5日,开封鼓楼迎来复建以来的头件大事,上鼓仪式。一面直径2.5米的大鼓被运上鼓楼,这意味着“中国最早的鼓楼”——开封鼓楼正式复建完成。

    开封是八朝古都,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历史资源丰富。北宋时期,开封作为宋朝国都长达168年,人口超过150万,成为影响世界的国际性大都市。北宋也是继唐代以后科技、经济、文化、艺术发展的又一鼎盛时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有三大发明源于北宋,创造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宋文化。

    “文化开封中,旅游和文化本身就是一体的,文化为魂,旅游为体,文化离不开旅游,旅游依赖着文化,两者缺一不可。”开封市旅游委主任刘震说。2014年,开封市发挥自然人文资源优势,按照“谋划一批、建设一批,包装一批,推介一批”的总体思路,开工建设了清明上和城、朱仙镇国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建业·东京梦华半亩园、珠玑巷、七盛角、大宋文化博物馆、开封城摞城新郑门遗址等21个高成长性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七盛角项目已经成为我省特色民俗文化商业街区建设典范。目前,我市大部分的景区也都是围绕着宋文化做文章,文化特色进一步彰显。清明上河园改造了美食街,打造了《岳飞枪挑小梁王》、《大宋·东京保卫战》等大型剧目,2014年,清明上河园游客接待量达226.9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272.45万元;龙亭公园增添了北宋官瓷展示等;铁塔公园在“光影秀”基础上增加了《佛祖舍利安奉大典》;万岁山游览区围绕大宋武侠定位,建设了武侠影视体验馆等,营造了浓厚的武侠文化氛围。

    开封市人民政府市长侯红在2015年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市是北宋都城和宋文化的发源地,要把宋文化元素有机融合到开封旅游中,有机融合到开封老城区改造中,讲好“宋朝故事”、“开封故事”。要进一步发挥宋文化研究院的作用,加强对宋文化内涵的研究、挖掘和展示,力争使开封大宋文化加快形成与西安汉唐文化、北京明清文化鼎足而立的格局。要加快反映宋文化内涵的影视剧、动漫作品、演艺节目和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制作,创意研发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要进一步深入挖掘以“宋文化”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融入景区(点)建设,重点打造好以龙亭公园为代表的宫廷文化,以开封府、包公祠为代表的府衙文化,以天波杨府、朱仙镇岳飞庙为代表的忠烈文化,以铁塔公园、大相国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清明上河园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禹王台景区为代表的艮岳园林文化,以鼓楼夜市为代表的饮食文化等宋文化品牌,要积极融入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大力推动“宋文化”走出去,叫响开封文化旅游品牌。

    打好北方水城牌是关键 

     一城宋韵半城水。一个城市有了水,就有了灵气和生机。八朝古都开封自古水系发达,城内湖泊众多,素有“北方水城”的美誉。北宋时期建立了以东京开封为中心的水路交通网,先后疏浚和开凿了多条河道,贯通了黄河、淮河、长江诸水系。城内日夜舟船如织,商旅不绝。

    为保护古城风貌、凸显“北方水城”特色,开封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四河”连通“五湖”的宋都水系工程,这一工程全长8400米,分三期进行,全线以反映宋代民俗文化为主题,由水景、绿化和仿宋景观建筑构成。市内的旅游景区通过水系将串联起来,使游客在桨声画舫中游览千年古城。

    2013年,一条南起包公湖、北至龙亭湖,长1900米的御河正式开通,水上游开封成了现实。御河一改往日景点孤立的局面,将著名的包公湖、龙亭湖和清明上河园连通起来。沿途又分为冬凝园、秋韵园、夏荫园、春花园、集锦园5个景观段,景色美不胜收,两岸古香古色的仿宋代建筑与花、草、石相依偎,形成了一条北宋精品文化旅游长廊,成为我省唯一一个集古建筑欣赏、戏曲宋词乐舞欣赏、灯光欣赏于一体的夜游项目。每到傍晚,总能看到不少游船穿梭在御河中,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回廊仙台”、“红梅翠竹”、 “木栈曲桥”等景观,还可以看到宋词乐舞、民间戏曲等演出。游船路过时,游客都拿出相机争相拍照,为美景与厚重的历史所陶醉。水系工程开通使开封的旅游面积也大大增加,景区附近的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得到明显的拉动,带动了开封市旅游业的发展。

    此外,于2011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的开封西湖去年5月开始蓄水,这条东起西护城大堤环堤路、西至一大街、北起北环路、南至宋城路的开封西湖为”北方水城“再添美景,也为“北方水城”这张亮丽名片增色不少。不少游客来到开封后,都对开封的水韵文化大加赞赏。

    2015年全市旅游工作会议指出,下一步要完善宋都水系工程规划,尽快启动水系一期(广济河段)改造工程,加快水系二期周边的开发,力争通过3年至5年的努力,贯通水系三期工程,形成10公里左右的宋都水系。要强化龙亭湖、包公湖、开封西湖和御河管理,提升绿化、亮化、美化水平,延时启动周边环境和基础设施改造,彰显“北方水城”魅力。各景区(点)的水系工程,水系设计水平不高的,要有计划实施水系工程改造,丰富水系内涵,美化水系环境,力争将景区水系打造成旅游景点的亮点工程。

    打好菊花文化牌是优势

    开封是菊花名城,菊花文化历经千年而不衰,更有着“开封菊花甲天下”的美誉。早在北宋时期,养菊便蔚然成风。开封作为当时的都城,养菊之风盛行。如今,金秋十月,开封大街小巷简直成了菊的世界、花的海洋,菊花的香气扑面而来。这场菊花的盛会,已经成为全市规模最大的经贸、旅游、文化节庆活动之一。

    1983年,开封市首届菊花花会拉开帷幕,揭开了开封市花会旅游这一产业的大门;2012年,开封菊花花会正式更名为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2013年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正式升格为国家级节会!随着菊花文化节的名气越来越大,节会期间来开封赏菊的游客不计其数,每到金秋十月,我市各个景点都会挤满前来赏菊的游客。欣赏开封美景的游人多了,品开封美食的游人多了,开封的整个旅游产业被带活了。我市每年菊会期间的游客逐渐增加,旅游规模也逐渐增大,游客接待量从2001年的100.2万人次,增加到2013年的387.9万人次。菊花文化已经成为开封休闲游的一个突破口,对开封的旅游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更成为开封提升城市品位、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亮丽名片。

    2014年,中国开封第32届菊花文化节与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同时举办。本届菊花文化节以“菊韵开封,美丽中国”为主题,主会场设在龙亭湖风景区(包括龙亭公园、清明上河园、中国翰园、天波杨府、铁塔公园),设分会场8个,全市布展菊花180万盆。为迎接世客会召开,开封在菊花布展与城市氛围布置中部分使用繁体字,并在世客会主要活动途经路段及区域设计客家文化元素鲜明的菊花造型。此外,各种以菊花为主题的文化活动数不胜数,让游客流连忘返。据了解,第32节菊花文化节期间,全市接待游客451.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5%和20.2%。其中,主要景区共接待游客156.9万人次,同比增长9.5%;门票收入5729.9万元,增长34.4%。

    开封以花为媒,通过每年一度的菊花文化节,利用菊花促进旅游,打出了菊花牌。今后,开封凭借这场菊花节会,一定会把古城的深厚底蕴展现在更多中外游客面前,展现出开封独特的风采,让越来越多的游客了解开封、认识开封,使开封的明天更加辉煌灿烂!
作者:申舒尧 通讯员:孙璐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络旅游节热门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