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地市信息 >> 正文
五年收入破千亿 洛阳旅游动力足
http://www.hnta.cn 2015/2/10 17:46:46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
    在羊年新征程起航之际,笔者从洛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获悉,“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2.27亿人次,年均增长21%,五年来洛阳旅游总收入突破千亿元。同比增长的数据是洛阳旅游最直观的成绩单,也折射出洛阳旅游整体发展状况。在送马迎羊之际,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哪些项目为洛阳旅游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1旅游产业 涉旅企业发展迅速

    在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强市转变的过程中,各旅游景区和旅行社功不可没。洛阳目前共有旅游景区(点)67家,其中5A级景区5家(龙门石窟、白云山、老君山、鸡冠洞、龙潭大峡谷)、4A级景区16家,5A和4A级景区数量在全国地级城市中位居榜首。
    目前洛阳有旅游集团4家,旅行社89家,其中具备出境资质的旅行社7家;旅行社分社22家,其中具备出境资质的7家;导游员3331人;各类住宿设施5000余家,其中星级饭店66家,含五星级2家,四星级13家,三星级38家,总床位20万张。

    此外,旅游专业村4个,特色旅游村镇29个。形成了以牡丹画、仿唐三彩、青铜器等为主的10大系列工艺品,共39大类、2000多个品种的旅游商品,建立了10余个景区专业市场以及“三彩展销中心”等一批博物馆式特色旅游购物中心。 全市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达301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50万人。
    2旅游品牌 九大特色相辅相成

    目前,洛阳形成了“四季有节会、四季看牡丹、四季能滑雪、四季泡温泉”的旅游新格局和九大类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以牡丹文化节、小浪底观瀑节、河洛文化旅游节、伏牛山滑雪节为代表的四季节会游,实现了全年旅游无淡季;以神州牡丹园等园区的四季牡丹观赏为重点,形成了牡丹文化游;以栾川县伏牛山滑雪场为带动,形成了四季滑雪游;以龙门温泉、九龙山温泉为代表,形成了康体休闲的四季温泉游。

    洛阳还有突出十三朝古都特色的龙门、关林、白马寺、天子驾六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景区,形成了历史文化游;以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鸡冠洞、龙峪湾、龙潭大峡谷等知名景区为代表,形成了观光生态游;以十大厂矿和郊县农业观光园为主的工农业文化游;以开元湖音乐喷泉、体育中心、洛浦公园、隋唐城遗址植物园、伊滨公园等为代表的现代都市风光游。
    3旅游项目 招商项目后劲十足

    2014年以来,洛阳筛选了总投资共2100亿元的50个文化旅游项目作为重点,不断强化项目推进,涌现出宜阳灵山旅游文化园及莲花公园、新安县黛眉山、汝阳县西泰山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新兴景区。按照全市招商工作要求,制定了《旅游产业链图谱及招商行动计划》,确定全市及各县区旅游产业招商重点,选定了一批重大旅游招商项目及重点对接客商;举办了2014“9+10”区域旅游合作联盟洛阳旅游投资洽谈会,利用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大力开展招商工作。

    2014年共推出46个招商引资项目,年内万安山野生动物园项目、旅游景区索道群项目、新奥文化旅游业项目、梦幻水世界项目、龙峪湾景区开发、青要山景区开发整体出让投资项目、嵩县莲花山山地运动旅游项目、天成国际旅游度假综合体等19个项目签约,总投资额694亿元,已到位资金23.93亿元。西霞院旅游区整体开发项目、栾川颐庄旅游度假酒店项目、西子湖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宜阳花果山旅游开发项目、嵩县月亮湾养生度假区项目、虎林园等一批项目在谈。
    4产业融合 拉长链条丰富体系
    近两年,洛阳积极推进旅游与农业、会展、文化等产业融合,不断拉长旅游链条、丰富产品体系。在旅游与农业融合方面,目前全市休闲农业园区近1000家,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近700家。孟津县、洛龙区等周边县区已涌现出十里香休闲农业观光园、银滩生态园、熏衣草庄园等一批集采摘、垂钓、农耕体验、饮食、住宿等多种功能为一体,规模较大的农业旅游休闲园区。

    在旅游与会展融合方面,2014年牡丹文化节期间举办的中原旅游商品博览会,3天接待游客16万人次,交易金额2.1亿元,协议采购金额71.2亿元。在旅游与文化融合方面,除龙门、白马寺等历史文化景区品牌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提升外,涧西区的《功夫诗·九卷》演艺项目正式公演,弥补了旅游演艺的短板。

    5旅游形象 立体宣传主题明确

    近年来,洛阳确立了“华夏之源、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丝路起点、河洛之根、山水洛阳、休闲胜地”等旅游主题口号。此外,还大力利用微博、微信、动漫、微电影等新媒体,与携程、途牛等网络旅游平台合作,开展城市形象宣传推广;与Google搜索平台合作,在境外主要客源国投放关键词搜索广告,增加洛阳旅游网英文版点击量。

    据介绍,洛阳先后在新浪网、腾讯网开通洛阳市旅游官方微博,微博粉丝总数达76万,其中新浪微博粉丝(41万)排全国地市级第三位。洛阳连续多年举办旅行商采购大会,邀请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客源地旅行商来洛集中考察;把旅游宣传与经贸会展、文化交流、招商引资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立体宣传促销网络。
    6旅游建设 公共设施逐步完善

    据了解,近年来围绕把洛阳建设成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以及着力打造成中原经济区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这一目标,洛阳强力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和智慧旅游建设,不断完善各项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去年3月,河南省首家建成运营的实体性城市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洛阳旅游集散中心正式启用,按照国家二类旅游集散中心和二级客运场站标准建设,开通了全市旅游景区直通车,在全市各宾馆、酒店、旅游咨询点组建收客网络,定时定点发车,采取“统一线路、统一价格、统一售票、统一调度、统一结算”五统一运行模式,实现了信息咨询、产品展示、旅游集散、交通换乘、车辆调度、投诉接待为一体的快捷服务。
    7智慧旅游 诸多项目投入运行

    2014年,洛阳高起点编制了《洛阳市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方案》,确定了一个中心(旅游综合基础数据库暨云计算中心)、一个基础(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四个平台(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智慧旅游综合监管平台、智慧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和智慧旅游市场营销平台)和八个智慧旅游业态的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总体框架和75个智慧旅游具体建设项目。

    此外,智慧旅游12301旅游咨询服务热线提升、智慧旅游移动终端应用APP、智慧旅游入境关怀系统等一期智慧旅游项目已经投用。目前,洛阳智慧旅游工作初步实现了“三个服务”(即为游客提供全面服务,为企业提供高效服务,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服务)和“看得见、连得上、呼得应、管得住”。

    2013年,洛阳市旅游局改为洛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洛阳市文物局等10个市直委局成为市旅发委兼职委员单位,对旅游要素和产业发展统一规划整合,实现了由行政施令向综合协调、由行业管理向产业服务的转变。2014年,我市成立洛阳市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统筹谋划和协调。

    此外,洛阳将涉及旅行社、旅游饭店等企业的相关行政审批职能和旅游市场管理、旅游安全等管理权限下放到县(市)区;成立了市旅游景区业协会等5个专业协会,发挥行业自律和桥梁纽带作用;打造了现代化、旗舰型旅游企业集团。 2014年10月,我市的河南卧龙谷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我省首家挂牌上市的旅游企业。
    旅游标准化 
    8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

    通过实施旅游交通标志、社会餐馆、星级饭店及社会旅馆业、文化娱乐场所、旅游厕所、旅游景区、旅行社和导游、农家宾馆、旅游信息咨询中心等九大领域提升工程,我市旅游业软、硬件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先后有杭州、广州、武汉、焦作等60余座城市到我市考察借鉴。2014年6月,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我市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洛阳作为唯一的地级市代表在全国旅游专项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旅游惠民 
    9年票发行量突破80万张

    为实施旅游惠民工程,洛阳于2006年7月1日面向全市市民正式发行洛阳旅游年票。2014年,全市新增旅游年票发售点75家,其中市区45家,县区30家,全市旅游年票发售点已达265家。 2014年,洛阳旅游年票发行量突破80万张,按照每个市民每年出游10次计算,本地客源市场达到800万人次,成为全国10多个发行旅游年票城市中最成功的城市。

    洛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魏立峰表示,2015年洛阳旅游将迎来发展的大时代,在市委市政府倾力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中,洛阳更多更新的旅游项目将相继落地,涉旅企业将得到全面发展,旅游产业链条将逐渐拉长,洛阳旅游大项目、大产业、大发展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作者:金曦 通讯员:罗雯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络旅游节热门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