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地市信息 >> 正文
洛阳:生态宜居,“催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http://www.hnta.cn 2015/2/4 9:19:40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
    洛阳市委十届十三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抓好生态建设,加快建设山水森林城市,构建城乡一体的良好生态系统,让良好生态成为促进整个社会资产升值的催化剂。连日来,洛阳社会各界围绕“生态宜居是社会资产升值的催化剂”展开热议,大家普遍认为,能源高耗、环境污染造成的“生态赤字”,对城市发展的负面作用难以估量。而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
  
    “生态宜居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这是市民魏煜琪的肺腑之言。作为一名在北京打拼多年的景观园林设计师,空气、居住、交通等因素,正在“催促”着他回洛阳发展。他希望,家乡政府能够完善引进优秀人才的政策,加大扶持创业力度,同时搭建交流学习平台,如举办一些学术、科研、经济类的论坛或展会等。
  
    同是曾经的“北漂”一族,IT行业出身的市民张明,如今已在涧西区一家大型机械制造企业找到了自己发展的新天地。“以前在北京发展,是因为洛阳IT行业难有发展空间,近年,洛阳传统装备制造业不断与信息技术等结合,提供了发展契机。”张明说,除了创业环境有所改善,与大城市相比,洛阳的自然环境和居住、交通等环境都好,因此更愿在家乡发展。
  
    从一家生煎店到三家连锁店,洛阳80后创业者梁梦华经营的小本生意越做越大,但在经营布局扩张中,市场的局限性也日益突出。“虽然店面越做越大,店铺越来越多,但洛阳现有消费群体有限,经营易遇瓶颈,难有质的飞跃。”梁梦华说。
  
    他建议完善我市的教育、医疗、旅游度假等城市配套服务,打造全国知名生态宜居城市和“白领密集型”城市,吸引更多人来洛工作、定居,消费市场也会在无形中扩大。洛阳福温联合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路延熹认为,洛阳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条件得天独厚,既有北方城市少有的水系,又有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但因市区老工业企业较多,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建议将电厂及重污染工业企业外迁,同时借鉴深圳蛇口地区经验,将传统工业厂房转变为现代服务业场所。在城市建设方面,发展低碳环保绿色建筑,建设生态社区。
  
    “城市绿化是生态宜居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近年,洛阳通过城市园林绿化提升,开展城市绿化工作,打造生态宜居洛阳。”洛阳市园林局副局长赵保平说。他表示,要结合城市四期总体规划和生态城市规划,做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对现有的城市绿地进行生态效益分析,构建布局合理、生态功能完善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同时,要加强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万亩生态园林、邙山体育公园、庄王山文化公园、新区街心公园等项目建设,打造城市中心区的“绿肺”。
  
    此外,保护与建设齐发力,加大绿化监察执法力度,依法查处各类毁林、毁绿和非法占用城市绿地行为。洛阳地税系统公务员韩征认为,应该通过自然生态与社会人文环境的同步改善,增强城市软实力,进而增强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他建议细化城乡规划,加强公共服务建设,建立高效服务机制,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建设生态宜居洛阳,将是促进洛阳经济转型升级的又一突破口。”洛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刘红旗说。他说,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利用,形成天蓝、山绿、水清、树茂的良好生态环境,不仅能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品质,吸引优秀人才来洛创业、兴业,还有利于吸引科研单位、高新技术企业、新兴服务业企业在洛设立研发决策及销售服务总部,更有助于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发展。这都为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文化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能力 增强等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张项民认为,生态宜居带来的是高层次人才的集聚,能够推动城市经济发展。要让洛阳更加宜居,建议政府加强城市“硬件”和“软件”建设,“硬件”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绿化环境、交通环境等,“软件”包括行政效率、服务意识、法治环境等。
作者:赵佳 通讯员:罗雯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络旅游节热门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