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地市信息 >> 正文
洛阳培育出4个秋赏牡丹新品种
http://www.hnta.cn 2014/11/6 8:56:16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

    自然状态下,谷雨时节赏牡丹,从古至今沿袭不变。偶有牡丹秋冬盛开,肯定是件稀奇事。11月5日,在国家牡丹园里,大部分大田观赏牡丹已落叶干枯,独有一方花圃中成片的牡丹竞相绽放、色泽艳丽,令闻讯而至的游客啧啧称奇。
    “这些都是经过多年精心培育的‘秋赏系列’牡丹新品种。”国家牡丹园牡丹培育专家刘改秀说,秋开牡丹“不爱暖春爱清秋”的特点,填补了洛阳牡丹种质资源空白,今后,每年秋天才是它们盛开的季节。国家牡丹园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牡丹基因库。2006年秋,刘改秀和科研人员在调查牡丹的物候性状时,发现了几株零星绽放的“另类牡丹”。尽管这些花朵的花色、花型和规格,较之于春牡丹都逊色不少,但它们卓尔不群的表现,还是吸引了刘改秀的注意。
    在随后的两三年时间里,这些“另类牡丹”得到了特殊的照顾。每年秋季,科研人员都会细心观察记录它们的性状表现。“这些牡丹没有经过任何人工处理,完全是在自然条件下展叶开花的。”刘改秀介绍,这称为“秋发”。因为是一种违背牡丹生长规律的不正常现象,所以开出的牡丹观赏价值不如春季。
    近年,随着牡丹培育技术的进步,通过人工小气候影响,牡丹可356天开花,达到了“花开随人愿”的理想效果。然而,由于培育反季节温室催花牡丹成本较高,人们依然很难在秋冬季节观赏到花王的芳容。这让国家牡丹园的专家更加坚定了培育自然状态下秋开牡丹新品种的信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基因突变研究和品种改良,国家牡丹园突破了秋赏牡丹品种培育的技术难题,并进行大规模扩繁嫁接。如今,园区已经形成了3亩1300株的秋赏牡丹种植规模,主要包括“秋韵”(粉色)、“和平秋色”(黄色)、“秋歌燕舞”(白色)、“春花秋梦”(红色)等4个品种。
    据介绍,目前这些“秋赏系列”牡丹新品种的培育技术已经成熟,嫁接成活率高、易繁殖,且表现稳定。由于秋冬气温较低,新品种的花期可延长至30天左右。“秋开牡丹的出现,打破了牡丹自然生长的规律,是继反季节温室催花牡丹培育成功后的又一奇观。”刘改秀说,今后,随着“秋赏系列”牡丹的品种和种植规模的扩充,我市“花开花谢二十日”的大田牡丹观赏格局也将逐渐改变。

作者:白云飞 通讯员:王海歌
(责任编辑:张树坤)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络旅游节热门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