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活动风采 >> 正文
创新区域合作新模式 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
南水北调中线5+13区域旅游合作联盟成立
http://www.hnta.cn 2012-7-23 16:57:40 来源:河南旅游资讯网 点击: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建设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黄河文化旅游带和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的河南旅游“一区两带”发展战略,进一步扩大我省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7月20日上午,河南省旅游局与南阳市政府在南阳共同主办了南水北调中线5+13区域旅游合作联盟会议。省政府副省长张广智、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领导、省政府副秘书长万旭,南水北调中线湖北、河南、河北、天津、北京旅游局及十堰、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安阳、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等13个省辖市政府主管领导、旅游局长,部分沿线省市主要旅游社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中央媒体、沿线省市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共显示相关报道60余万条,影响广泛、效果显著。

    一、联盟成立开辟了区域旅游合作新模式

    当前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日益加快,突破区划界限、开展区域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南水北调中线城市旅游产品既各具特色,又相互补充,中线工程干渠像一条黄金线贯穿其中,这为开展区域旅游合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省旅游局与南阳市政府抓住这一项利国利民国家工程建设的机遇,充分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品牌效应,培育区域旅游市场,率先发起了开展区域旅游合作的倡议,并得到了沿线省市的积极响应。去年,在南阳举办了南水北调中线城市旅游合作联谊会,今年又举办了南水北调中线区域旅游合作联盟会议,明年将举办联动活动,进一步深化区域旅游合作成果。近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城市在发展旅游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打造出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开展南水北调中线5+13区域旅游合作,可以通过中线工程干渠这一纽带,有效整合沿线旅游产品,打造区域旅游精品线路,提高沿线省市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区域旅游合作与交流,实现旅游业共同繁荣和发展。

    二、联盟成立必将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

    旅游是一项富民产业,能够成为率先逾越行政区划障碍、促进中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支撑产业,能够成为率先跨越部门界限、凝聚各方力量的先导产业,能够成为率先打破行业壁垒、促进“三化”协调发展的动力产业。开展南水北调中线5+13区域旅游合作,可以有效吸引沿线群众特别是移民群众更多地参与旅游服务业,从而增加致富门路和就业机会,使移民群众从旅游业发展中得到实惠。旅游业具有促进一产、带动二产、融合三产的特殊作用,开展南水北调中线5+13区域旅游合作,可以带动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沿线城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专家认为,工程竣工后本身就是一道壮观风景,加之沿线城市旅游景区星罗棋布,将形成以干渠为轴心的南水北调生态文化旅游带,吸引国内外广大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形成巨大的品牌效应。旅游联盟提前成立,必将发挥旅游业综合带动作用,带动沿线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三、联盟成立必将促进南水北调中线区域合作共赢

    本次联盟会议主题是“同饮一江水、联盟促共赢”,通过深入交流和讨论,与会各省市一致认为,开展5+13区域旅游合作很有必要,符合沿线城市的共同利益。同时,表示今后将加强合作,联手打造区域精品旅游线路,认真研究制订和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开辟无障碍绿色旅游通道,建立互惠共赢的旅游合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产品互推、客源互送、市场互动,促进共同发展。与会代表签订了《合作协议书》,会议通过了《南水北调中线5+13区域旅游合作联盟章程》。《协议书》明确了组织协调、工作联动、产品互推、宣传捆绑、项目合作、绿色通道、人才交流和质量保障等八个方面的合作机制。《章程》确立了联盟理事会,明确了成员的权利和义务,规定每年举办一次联盟年会,要求各成员之间围绕工作互访交流、开展旅游业务培训、信息服务共享、精品线路整合、客源市场互送等方面开展合作,不断扩大区域旅游联盟影响力,努力把区域旅游合作推向纵深。河南著名旅游专家郑泰森发布了5条旅游精品线路并进行点评,参会代表和旅游企业纷纷表示要尽快落实联盟会议精神,积极开展合作,共同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打造成为旅游观光的风景带、区域合作的示范区和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副司长胡书仁说,国家南水北调办、国家旅游局正组织编写《南水北调生态文化旅游带发展规划》,将梳理、整合南水北调沿线资源,打造培育出一批新的旅游产品。联盟成立将有助于推动沿线区域经济、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快速发展,真正实现“合作、发展、互惠、共赢”。
作者:省局办公室 通讯员: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