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百村万户专栏 >> 新闻报道 >> 正文
“百村万户”兴旅游 富民乐民铸风流
http://www.hnta.cn 2010-12-21 来源:河南日报 点击:

       顺势而为 旅游富民正当时

  快到年底,负责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的省旅游局副局长张凤有非常忙碌,他带领督导小组,到一些乡村检查活动开展效果,确保此项工作取得成效。见到记者,张凤有放下手中正在忙碌的工作,兴奋地说:“河南乡村旅游市场空间巨大,启动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正当其时。按照目前的进度,明年应该可以向市场推出一系列河南乡村游线路了。”

  据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非农就业空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规范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等旅游产品。”为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国家旅游局专门颁发了《全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纲要(2009年—2015年)》。根据国家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省旅游局经与省委农办、省农业厅、省扶贫办沟通协调,报请省政府同意,决定在全省实施“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即在全省范围内扶持100个特色旅游村和10000户“农家乐”开展乡村旅游,从而为农村提供直接和间接就业岗位10万个,并列入了省委、省政府2010年10项民生工程。

  省旅游局局长范修芳对实施“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的意义认识得非常深刻。他说:实施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一是有利于河南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当前,河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处于持续快速增长和加速转型升级阶段,但离城市较远的乡村旅游发展相对落后,旅游业呈现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也十分明显,而我省恰恰有70%以上的旅游资源在山区和农村,农村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巨大。通过实施旅游富民工程,可以充分利用乡村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景区和线路,进一步激活农村广阔的旅游市场,拓展我省旅游业发展空间。二是有利于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我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有近7000万农民,转移安置剩余劳动力的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不少边远县还处于贫困状态。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就地就近拓展就业空间,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致富。这是目前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便捷途径和桥梁。目前,中国乡村旅游收入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受益村(寨)超过2万个,直接受益农民超过2400万。

  负责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实施的省旅游局规划处处长李延庆,今年一年几乎大半时间都在这100多个村镇调研,他对乡村旅游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他说,河南在实施这项富民工程之前,已经在乡村游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各地领导对旅游富民的认识都很深刻,这是实施旅游富民工程的基础。

  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通过发展旅游已使贫困地区约1/10的人实现脱贫。经过多年的培育,我省已经涌现了栾川重渡沟村、焦作岸上村、西峡化山村、郑州樱桃沟村、洛阳牡丹画村、商丘画虎村、濮阳杂技村、巩义竹林镇竹园村、新乡县京华村等不同类型的特色旅游村镇,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焦作岸上村,该村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还是河南省有名的穷困村,人均收入只有260元,随着云台山的开发,该村大力开展旅游服务,2009年,该村农家宾馆数量达到200家,旅游从业人员达到4000人,全村旅游服务业收入达7000多万元,户均收入达到20万元。西峡县化山村在上世纪90年代,人均收入不足600元,2000年以来,随着龙潭沟景区的开发,村民相继建成了150家不同风格的农家宾馆。如今,全村三分之二的群众都有自己的农家宾馆,三分之一的群众搞种植、养殖、加工、旅游、购物等配套服务,农民人均收入突破6000元,其90%的收入来自旅游业。栾川重渡沟村1999年以前全村人均收入不足500元,1999年该村靠旅游开发摘掉了贫穷的帽子。2009年,该村已由1999年的100余张床位,120多个旅游从业人员,发展到家庭宾馆368家,10000多张床位,旅游商品商店675家,旅游从业人数7500人,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带动周边十多个村6000多人就业。这些实例足以说明,发展乡村游在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解决“三农”问题上的重要性。

   趁势而上 富民工程推进快

  一条母亲河

  四世老祖先

  五十五个古庙会

  六十六个老宅院

  七十七个祖根地

  九十九道大山川

  还有那百个百色旅游村

  这就是看不完的大河南

  

  尝一尝农家饭

  住一住百姓院

  喝一喝老土烧

  再稍点土特产

  走出了城市到乡村

  才知道空气多新鲜

  离开了大路走小路

  才知道天地有多宽

  这是河南文化研究院院长戴松成为“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创作的歌曲,也唱出了河南乡村旅游在2010年度快速推进的豪情。
作者:王小萍 本报通讯员 石长高 王雪冰
(责任编辑:明珠)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