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全面落实国家旅游局《全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纲要(2009—2015)》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旅游立省”战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豫发[2009]18号),推动我省乡村旅游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按照卢展工书记提出的“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总体要求,省旅游局会同省委农办、省农业厅、扶贫办、文化厅、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决定在全省实施“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以下简称“百村万户”工程),即:在全省范围内扶持100个特色旅游村和10000户农家乐开展乡村旅游,为农村提供10万个就业岗位。此工程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列入2010年河南省十项民生工程。
一、重大意义
旅游业兼具经济和社会功能,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乡村旅游以农业为依托、以农村为空间、以农民为主体、以城市居民消费为市场,具有潜力大、覆盖面广、受益群体多、市场需求旺盛、综合带动性强等特点,对不同消费层次和类型的游客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现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最有发展潜力的领域,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一大动力,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我省是传统农业大省及旅游资源大省,有近7000万农民,占全省人口70%,且有70%以上旅游资源也在农村地区。乡村自然环境、农林牧渔生产、民俗节庆、民族风情、农村文化、村落古镇、农家生活、农业景观等,均是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载体。启动“百村万户”工程,将成为刺激消费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是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和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是促进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和提高农民文明意识和现代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农村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巨大动力。
二、发展机遇
(一)政治机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条件成熟、机遇难得。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就“努力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明确提出,“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非农就业空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也指出,“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规范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等旅游产品”;国家旅游局就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专门颁发了《全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纲要(2009—2015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实施“旅游立省”战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豫发[2009]18号)中强调,要大力发展城乡旅游,积极打造一批文化浓郁的特色旅游村。实施“百村万户”工程,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文件精神的重要体现,必将进一步推动我省乡村旅游发展。
(二)政策机遇。国家连续七年在中央一号文件中聚焦“三农”,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乡村教育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使得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环境得到了全面改善。各级党委政府也相应出台了多项扶持农村发展的支农、惠农政策,积极探索土地、林权等改革措施,发展特色农村经济,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
(三)市场机遇。我国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旅游消费步入快速发展的大众化阶段。目前,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4亿人次,收入超过600亿元,农民直接就业超过600万人,间接就业超过2400万人。可以预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市居民前往乡村地区的休闲度假需求将持续增强,乡村旅游必将迎来更大的市场机遇。
三、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总体要求,从农村实际和旅游市场需求出发,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部门联动、多方投入、市场运作”,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优化乡村旅游环境,促进各地乡村旅游向特色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形成以旅强农、以农促旅、农旅结合、城乡互动的旅游新格局。
四、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百村万户”工程,重点扶持100个特色旅游村,使之成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交通便利、服务配套、环境优美,受广大旅游者欢迎的观光游览、度假休闲型乡村旅游产品基地,带动和促进全省乡村旅游发展。扶持农民开办10000户农家乐,提供10万个农民就业岗位,把乡村旅游业培育发展成为繁荣和壮大我省农村经济的特色优势产业,成为新的社会消费热点。
五、选择标准
(一)有名气:国家级、省级或者申报过特色旅游村镇的乡村,已列入国家A级景区、农业旅游示范点及“一村一品”工程的旅游村,优先考虑。
(二)有特色:文化资源独特,自然环境优美,有较大旅游开发价值,有利于进一步策划打造。
(三)有依托:与大中型城市、核心景区以及交通主干道形成依托。
(四)有基础:班子团结,有战斗力;已有一定旅游开发规模,年旅游投入能力达到50万元以上,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服务相配套。
六、工作内容
(一)旅游策划规划编制。结合我省乡村旅游发展实际,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规划先行”的原则,对列入“百村万户”工程的特色旅游村进行策划或规划提升,避免盲目建设。
(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六个一”工程,即:一条连接交通干道、主要景区公路到乡村旅游点的道路,一套完善的形象导识系统(包括标牌、标识、解说等),一个游客服务中心,一定数量的停车位,一定数量的旅游厕所和污水处理设施,一定规模的住宿餐饮购物设施等。
(三)乡村旅游商品开发。组织、引导和培训农民依托当地资源,设计、开发和销售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旅游商品,形成“一村一品”、“一家一艺”。扶持“公司+农户”等多种经营方式,完善乡村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体系,培育具有地方知识产权的乡村旅游品牌。
(四)宣传促销。利用中国旅游报、河南日报、大河报、河南电视台旅游频道、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旅游频道、河南旅游资讯网等新闻媒体,定期不定期宣传“百村万户”工程进展情况,重点推介我省乡村旅游产品,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探索乡村旅游网络预订服务,鼓励旅行社和有条件的各类旅游集散中心,开展针对乡村旅游的市场销售和网络促销。各级旅游部门要积极指导乡村旅游产品的策划、组织和包装,将乡村旅游打造为精品线路和特色线路,纳入本地区重点旅游线路和整体旅游营销计划。
(五)人才培训。依托各类人才培训机构,通过送教上门、办培训班、结对帮扶等方式,加强对乡村党政干部、旅游经营户和从业者的培训。结合农村远程教育、文化站及科技辅导站等,开展乡村旅游服务培训,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年内要把特色旅游村及其所在乡镇的党政干部、乡村旅游经营户和从业者全部培训一遍。
(六)旅游示范点建设。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开展全省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全面带动乡村旅游上档升级。在全省着力打造30个知名度高、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市场培育成熟的乡村旅游精品,争取把河南省乡村旅游列入全国乡村旅游的示范区、试验区。
(七)星级“农家乐”创建。制订星级农家乐等级标准,规范“农家乐”等级评定和标准化管理,提升“农家乐”的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按照“成熟一批,评定一批”的原则,将农家乐星级评定工作全面推广。通过强化管理、逐步规范,实现我省乡村旅游更好更快发展。
(八)旅游服务质量提升。以“全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为契机,制定《河南省乡村旅游服务规范》,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活动,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和服务质量评价制度建设,整体提升诚信度和游客满意度。每年对优秀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一次表彰。
七、方法步骤
推进“百村万户”工程,要坚持“七条原则”和“七个结合”。 “七条原则”,即:坚持以农为本、自主自愿原则;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原则;坚持保护耕地、持续发展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坚持市场导向、产业运作原则;坚持统筹城乡、以点带面原则;坚持质量为上、多效并举原则。“七个结合”,即:坚持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相结合、坚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坚持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坚持与“村村通”公路建设相结合、坚持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坚持与农村各项改革相结合、坚持与国家扶持“三农”政策措施相结合。具体推进步骤按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调研筛选(
第二阶段:策划规划(
第三阶段:整体推进(
第四阶段:考核验收(
- 河南省“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策划编制技术标准 2010-3-1 16:47:10
- 关于做好河南省“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策划工作的通知 2010-2-26 16:31:41
- 河南省“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策划区域分配表(第一批) 2010-2-26 10:49:42
- “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倡议书 2010-2-25 16:38:46
- 关于举行河南省“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启动仪式的通知 2010-2-23 16:35:52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