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河南旅游:在快速发展中全面提升
——专访河南省旅游局局长范修芳
http://www.hnta.cn 2012-4-11 8:44:56 来源:大河网 点击:次
阅读提示
4月13日至15日,为期3天的第十九届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将在山东青岛市举办。届时,将有来自“老家河南”的多家旅游业界走进“好客山东”,参展本届旅交会,向全国旅游界展示中原大地的秀美风光和迷人风采。
在河南省旅游局与本报联合推出的国内旅交会特刊《鲁豫游约·面朝大海 春满中原》出版之际,记者就河南旅游的现状和优势,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河南旅游的机遇,豫鲁两省的旅游合作以及对本届旅交会的期望等内容,专访了河南省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范修芳。
A
“鲁豫游约”是为了河南、山东两亿游客的牵手
记者:河南省旅游局与大河报联合推出的国内旅交会特刊《鲁豫游约·面朝大海 春满中原》即将出版,请介绍一下豫鲁两省的旅游合作情况以及对本届旅交会的期望。
范修芳:值此2012年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在青岛召开之际,河南省旅游局与大河报联合推出了国内旅交会特刊《鲁豫游约·面朝大海 春满中原》,这是继去年联合出版西安国内旅交会特刊之后,河南旅游界与“全球百强、发行百万”的主流媒体、强势媒体大河报的又一次成功合作。
山东与河南是近邻,长期以来两省间一直保持互为客源地和互为目的地的良好互动关系,“鲁豫游约”就是为了河南、山东两亿游客的牵手。山东的大海,常常因大量河南游客的到来而更加喧嚣,河南的山水也因众多山东来客而热闹非凡。去年召开的中原经济区区域旅游合作交流会议上,河南省旅游局与山东省旅游局签署了“鲁豫游约”旅游深度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了河南山东两省的旅游合作,促进了两省旅游业的共同发展。
根据协议,两省建立了“鲁豫旅游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商研究鲁豫两省旅游战略合作计划,解决旅游合作中的问题。同时,建立旅游信息共享机制、协同旅游营销机制、产品共同研发机制、项目合作机制、人才交流互动机制、旅游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旅游协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机制,促进两省旅游业协作共同发展。2012年两省还会积极开展“鲁豫游约·五十万游客互动”活动。
2012年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欢乐健康游”主题活动年,河南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2012欢乐健康游暨中原人游中原”活动,推出具有各地特色的康体、休闲、生态旅游产品。此次在青岛召开的国内旅游交易会,将拉开全年旅游旺季的大幕,为此,河南省旅游主管部门积极组织全省旅游企业和机构参会,在展位面积、展览宣传形式上都有突破和创新。
我们诚挚邀请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客商到“老家河南”旅游和投资兴业,并希望河南旅游企业通过此次国内旅交会,把河南优势的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向各地旅行商推介,与各地旅行商深入进行交流合作,签署旅游合作协议,相互吸纳好的建议和意见,全面展示河南旅游形象。
在这里,衷心祝愿2012年青岛国内旅游交易会取得圆满成功!祝愿河南旅游在旅交会上取得丰硕成果!
B
通过区域联合大力提升河南旅游形象
记者:河南是旅游资源大省,也是华夏儿女的“老家”,请问河南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打造旅游目的地品牌?
范修芳: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先后有2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3000年之久。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其四,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都郑州。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设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河南被称为“中国历史文化的博物馆”,地下文物和地上文物分别居中国第一位和第二位。我们将在保护的前提下,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发出高品质高品位的旅游产品。
河南是中华姓氏文化的发源地,中国百家姓中有78个姓氏起源于河南。河南还是中国功夫的故乡,享誉海内外的少林武术和陈氏太极拳均源于此。河南的“根文化”已经成了吸引海外游客的一张名片,很多华人游客表示要常回“老家”看看。
河南省还有以太行山、伏牛山为代表的“北雄南秀”的自然景观,中岳嵩山、云台山、伏牛山、王屋山—黛眉山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百年避暑胜地鸡公山,是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另外,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横贯全省东西;尧山大佛景区集佛教文化、温泉疗养、观光旅游于一体,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荟萃。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旅游业,倾力打造旅游整体品牌,将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建设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区域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要载体。通过区域联合大力提升河南城市旅游形象,河南省旅游局将落实好与洛阳、焦作、开封等省辖市的战略合作内容,提高河南省区域旅游的竞争力。重点支持合作的省辖市打造旅游品牌,推动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跨越。树立大旅游观念,把各种不同的资源整合起来,把各方面积极性调动起来,积极寻找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交叉点与融合点,加快推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拓展旅游产业的外延。
先天的区位优势和近年来飞速发展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民航等便利的交通条件为河南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而随着航空、高铁的发展,旅游已经步入同城化时代,河南省旅游线路也根据这一趋势及时跟进和调整。比如,随着石武高铁和京石高铁的陆续开通,我们将面向京广高铁沿线省市推出个性化、特色化线路。根据旅游市场的新需求,积极创造旅游新产品,发展旅游新业态,打造旅游新品牌。
4月13日至15日,为期3天的第十九届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将在山东青岛市举办。届时,将有来自“老家河南”的多家旅游业界走进“好客山东”,参展本届旅交会,向全国旅游界展示中原大地的秀美风光和迷人风采。
在河南省旅游局与本报联合推出的国内旅交会特刊《鲁豫游约·面朝大海 春满中原》出版之际,记者就河南旅游的现状和优势,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河南旅游的机遇,豫鲁两省的旅游合作以及对本届旅交会的期望等内容,专访了河南省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范修芳。
A
“鲁豫游约”是为了河南、山东两亿游客的牵手
记者:河南省旅游局与大河报联合推出的国内旅交会特刊《鲁豫游约·面朝大海 春满中原》即将出版,请介绍一下豫鲁两省的旅游合作情况以及对本届旅交会的期望。
范修芳:值此2012年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在青岛召开之际,河南省旅游局与大河报联合推出了国内旅交会特刊《鲁豫游约·面朝大海 春满中原》,这是继去年联合出版西安国内旅交会特刊之后,河南旅游界与“全球百强、发行百万”的主流媒体、强势媒体大河报的又一次成功合作。
山东与河南是近邻,长期以来两省间一直保持互为客源地和互为目的地的良好互动关系,“鲁豫游约”就是为了河南、山东两亿游客的牵手。山东的大海,常常因大量河南游客的到来而更加喧嚣,河南的山水也因众多山东来客而热闹非凡。去年召开的中原经济区区域旅游合作交流会议上,河南省旅游局与山东省旅游局签署了“鲁豫游约”旅游深度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了河南山东两省的旅游合作,促进了两省旅游业的共同发展。
根据协议,两省建立了“鲁豫旅游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商研究鲁豫两省旅游战略合作计划,解决旅游合作中的问题。同时,建立旅游信息共享机制、协同旅游营销机制、产品共同研发机制、项目合作机制、人才交流互动机制、旅游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旅游协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机制,促进两省旅游业协作共同发展。2012年两省还会积极开展“鲁豫游约·五十万游客互动”活动。
2012年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欢乐健康游”主题活动年,河南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2012欢乐健康游暨中原人游中原”活动,推出具有各地特色的康体、休闲、生态旅游产品。此次在青岛召开的国内旅游交易会,将拉开全年旅游旺季的大幕,为此,河南省旅游主管部门积极组织全省旅游企业和机构参会,在展位面积、展览宣传形式上都有突破和创新。
我们诚挚邀请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客商到“老家河南”旅游和投资兴业,并希望河南旅游企业通过此次国内旅交会,把河南优势的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向各地旅行商推介,与各地旅行商深入进行交流合作,签署旅游合作协议,相互吸纳好的建议和意见,全面展示河南旅游形象。
在这里,衷心祝愿2012年青岛国内旅游交易会取得圆满成功!祝愿河南旅游在旅交会上取得丰硕成果!
B
通过区域联合大力提升河南旅游形象
记者:河南是旅游资源大省,也是华夏儿女的“老家”,请问河南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打造旅游目的地品牌?
范修芳: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先后有2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3000年之久。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其四,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都郑州。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设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河南被称为“中国历史文化的博物馆”,地下文物和地上文物分别居中国第一位和第二位。我们将在保护的前提下,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发出高品质高品位的旅游产品。
河南是中华姓氏文化的发源地,中国百家姓中有78个姓氏起源于河南。河南还是中国功夫的故乡,享誉海内外的少林武术和陈氏太极拳均源于此。河南的“根文化”已经成了吸引海外游客的一张名片,很多华人游客表示要常回“老家”看看。
河南省还有以太行山、伏牛山为代表的“北雄南秀”的自然景观,中岳嵩山、云台山、伏牛山、王屋山—黛眉山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百年避暑胜地鸡公山,是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另外,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横贯全省东西;尧山大佛景区集佛教文化、温泉疗养、观光旅游于一体,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荟萃。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旅游业,倾力打造旅游整体品牌,将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建设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区域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要载体。通过区域联合大力提升河南城市旅游形象,河南省旅游局将落实好与洛阳、焦作、开封等省辖市的战略合作内容,提高河南省区域旅游的竞争力。重点支持合作的省辖市打造旅游品牌,推动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跨越。树立大旅游观念,把各种不同的资源整合起来,把各方面积极性调动起来,积极寻找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交叉点与融合点,加快推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拓展旅游产业的外延。
先天的区位优势和近年来飞速发展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民航等便利的交通条件为河南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而随着航空、高铁的发展,旅游已经步入同城化时代,河南省旅游线路也根据这一趋势及时跟进和调整。比如,随着石武高铁和京石高铁的陆续开通,我们将面向京广高铁沿线省市推出个性化、特色化线路。根据旅游市场的新需求,积极创造旅游新产品,发展旅游新业态,打造旅游新品牌。
作者:魏国剑 通讯员:
(责任编辑:申志)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南方日报】近半5A景区门票超百元 九成网友认为贵得太离谱 2012-3-29 8:58:45
- 【大河报】清明假期开启旅游旺季 2012-3-28 8:17:49
- 【大河报】不少景点儿童优惠政策更宽松 2012-3-28 8:16:12
- 【河南日报】秉承“愚公移山”之志 建设“休闲文化旅游名城” 2012-3-13 10:48:29
- 【大河报】省旅游局2011年第四季度旅游投诉受理情况显示 有的投诉 2012-3-13 9:27:22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