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旅游瞭望 >> 理论 >> 正文
景区发展须创新管理构架
http://www.hnta.cn 2016/1/22 16:45:41 来源:中国旅游报 点击:
       近日,国内有关媒体就嵩山少林寺景区经营管理出现的许多问题进行了报道,这已经是嵩山景区近年来多次面对类似报道。梳理这些问题,不外乎是景区经营管理中通常存在的两个难题:一是景区整体和景区内部核心景点的利益关系,二是景区经营管理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首先,关于景区整体和核心景点的关系,还需要澄清嵩山和少林寺的概念,这不仅是个学术问题,实际上关系到包括少林寺在内的“大嵩山”景区的长远发展。天下名山嵩山作为我国“五岳”之中的中岳,是一个方圆几百平方公里的综合性大型景区。2010年,景区内的古建筑群打包以“天地之中”为名列入世界遗产,少林寺正是其中的一组建筑群,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核心景区。另外,嵩山作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和国家5A级景区,除了少林寺所体现的宗教文化外,嵩山在地质奇观、山水生态等许多方面都美不胜收,更有著名的嵩阳书院、中岳庙等历史文化厚重的景区,是我国屈指可数的集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旅游资源。

  由于《少林寺》等影视作品的助推,少林寺景区迅速得到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加上少林功夫又是中国功夫的代表之一,更增加了吸引力,游客纷至沓来,少林寺成为嵩山当之无愧的龙头景区。同时,在一部分游客当中也产生了一些误解,片面地以为到嵩山就是看少林寺,也把嵩山景区简单地称呼和理解为嵩山少林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少林寺在嵩山景区中的突出地位。于是,围绕少林寺景区与嵩山整体景区之间的关系和利益分配自然成为焦点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少林寺作为相对独立的景区,需要认识到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和唇亡齿寒的道理,作为景区的核心景区,应当主动为嵩山景区的发展积极献策并付诸行动;另一方面,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嵩山景区的管理者需要有更开阔的视野,树立“大嵩山”的整体和长远发展理念,摆脱对现有具体利益的过细纠缠,除了继续支持少林寺稳步发展外,还要努力发挥嵩山景区的整体资源优势,特别是通过完善交通和公共服务设施,努力促进嵩阳景区、中岳景区等其他核心景区的发展,并通过嵩山景区发展带动周边区域旅游的整体发展。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少林寺景区由于旅游旺季带来的人满为患以及不利于旅游安全和文物保护的问题,还可以更加有效发挥嵩山的旅游资源综合优势,让游客能够领略嵩山及其周边更加绚丽多彩的风景和文化。

  其次,关于嵩山景区引入外来投资商所产生的新的利益格局问题。国内许多著名景区从促进发展的角度,限于自身财力和经营管理经验不足,引入战略合作伙伴的案例很多,有的景区达到了预期的“双赢”目标,景区在更高层次迈入良性循环;也有为数不少的景区与外来投资商经过短暂的蜜月期,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没有达到双方共赢的初衷,很快分手。嵩山景区引入外来投资商,也是出于盘活“大嵩山”景区旅游资源的综合优势,希望把蛋糕做大,由景区带动旅游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形成嵩山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格局,并带动登封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由于嵩山管理机构和外来投资商在合作初期即响亮地打出了着眼公司上市的目标,而世界遗产景区关于资源保护的有关要求似乎又排斥上市的做法,当时有关媒体就此进行了大量报道,使得嵩山景区改制的进程出师不利。再加上合作双方都认为景区发展的进程与当年合作协议的预期落差太大,无法兑现合作协议的承诺,甚至原有的利益还受到侵害,在这种情况下,嵩山景区近年来一直处于新闻的风口浪尖上,特别是作为5A级景区受到警告处分,从整体上影响了景区的声誉和长远发展。如果蛋糕不能做大甚至变小,涉及嵩山景区的任何利益一方都不可能独善其身、成为赢家。

  笔者认为,作为一个集多个国家级品牌于一山和方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型景区,嵩山景以把已经开始试点的国家公园模式作为理顺错综复杂的矛盾并浴火重生的一把金钥匙。

  嵩山景区的问题在全国其他地方同样存在,有关方面要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认真梳理景区发展的现实问题,在充分研究和最大限度整合各方利益的前提下,对景区的整体经营管理构架进行更加科学的调整甚至重构,尽管这可能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但确属非做不可的事情。
作者:窦群 通讯员:本站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