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不要忽略人的智慧
http://www.hnta.cn 2014/1/19 9:10:49 来源:中国旅游报 点击:次
旅游行业无论是一线还是高层管理岗位,都面临人才短缺的局面,而智慧旅游人才更是捉襟见肘。这就迫切需要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各旅游企事业单位对该专项人才培养高度重视和切实执行
国家旅游局将2014年定为“智慧旅游年”,指出了行业发展新态势,也反映了市场的强烈需求。最新统计,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也正是2013年,中国4G牌照正式发放,智慧旅游巨大潜力和推动力不言而喻。然而,旅游界人士对智慧旅游绝大多数停留在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和智慧营销等信息技术层面,对于人的智慧却极少谈及。
不久前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将“智慧如何让旅游插上腾飞的翅膀”作为对话议题。正如主持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厉新建教授所说:“智慧旅游年绝对不是简单的旅游信息化年,其中一定也蕴含着除了技术之外的人本身的智慧。”笔者对此表示赞同,概括起来就是:智慧旅游不要忽略了人的智慧。
智慧旅游需要人的因素。从工业时代到信息化时代,人类对智能机器、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可谓炉火纯青,随之而来引发出争议话题——“人类是否将被机器人替代”,特别在服务行业,这种讨论屡见报端或影视作品,由美国知名演员威尔·史密斯主演的电影《机械公敌》堪称经典。事实是,无论是智能机器还是信息技术,一定离不开人的参与,智慧旅游更是如此。一方面,需要一批批专业人士参与设计、研发相关程序、软件、系统;另一方面,智慧旅游产品是为人服务,需要人的尝试、体验,并且根据不同是时代,大众的不同需求,进行优化和升级。说到此,大家一定认可,智慧旅游必须接地气,以人为本,才有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而不只是一次冰冷的“技术革命”。
智慧旅游需要智慧人文。谈到以人为本,就离不开人文精神,今年正好是甲午战争120周年,甲午战争从某种程度上表明,单纯地学习器物,终将走向失败。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中国向西方学习,先后经历了:枪炮器物层面、政治制度层面以及人文精神层面。由此可知,智慧旅游如果仅仅研究信息技术,而不去探讨随着智慧旅游的发展,或将引发出旅游业新的人文关怀、服务理念、客户关系等新课题。
如果不能科学地处理好技术与人文的关系,那么,若干年之后,随着“指尖上的旅行社”、“指尖上的导游”、“指尖上的景区”等的大量出现,智慧旅游或许让游客体会更快捷、便利、高效,但游客们只能面对一个个冰冷的按键、不断地输入一组组枯燥的数字、不停地进行着重复的刷新刷新再刷新,把游客旅游演化为机械运动。这或许会丧失旅游的快乐,因为,旅游是让人得到身体和心灵的愉悦,不能丧失了人文要素。所以,智慧旅游需要技术,也需要人文。
智慧旅游需要智慧人才。当前,智慧旅游建设面临各方面问题,其中重要一环就是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今的旅游行业无论是一线还是高层管理岗位,都存在人才短缺的局面,而智慧旅游人才更是捉襟见肘。这就迫切需要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各旅游企事业单位对该专项人才培养高度重视和切实执行。由于在旅游专业知识之外,还需着眼于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和处理以及移动智能终端技术等,智慧旅游人才复合型更高、交叉性更深、专业度更广,培养起来难度系数更高。若只是一味地关注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等,而没有智慧人才,那么智慧旅游的发展可能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国家旅游局将2014年定为“智慧旅游年”,指出了行业发展新态势,也反映了市场的强烈需求。最新统计,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也正是2013年,中国4G牌照正式发放,智慧旅游巨大潜力和推动力不言而喻。然而,旅游界人士对智慧旅游绝大多数停留在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和智慧营销等信息技术层面,对于人的智慧却极少谈及。
不久前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将“智慧如何让旅游插上腾飞的翅膀”作为对话议题。正如主持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厉新建教授所说:“智慧旅游年绝对不是简单的旅游信息化年,其中一定也蕴含着除了技术之外的人本身的智慧。”笔者对此表示赞同,概括起来就是:智慧旅游不要忽略了人的智慧。
智慧旅游需要人的因素。从工业时代到信息化时代,人类对智能机器、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可谓炉火纯青,随之而来引发出争议话题——“人类是否将被机器人替代”,特别在服务行业,这种讨论屡见报端或影视作品,由美国知名演员威尔·史密斯主演的电影《机械公敌》堪称经典。事实是,无论是智能机器还是信息技术,一定离不开人的参与,智慧旅游更是如此。一方面,需要一批批专业人士参与设计、研发相关程序、软件、系统;另一方面,智慧旅游产品是为人服务,需要人的尝试、体验,并且根据不同是时代,大众的不同需求,进行优化和升级。说到此,大家一定认可,智慧旅游必须接地气,以人为本,才有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而不只是一次冰冷的“技术革命”。
智慧旅游需要智慧人文。谈到以人为本,就离不开人文精神,今年正好是甲午战争120周年,甲午战争从某种程度上表明,单纯地学习器物,终将走向失败。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中国向西方学习,先后经历了:枪炮器物层面、政治制度层面以及人文精神层面。由此可知,智慧旅游如果仅仅研究信息技术,而不去探讨随着智慧旅游的发展,或将引发出旅游业新的人文关怀、服务理念、客户关系等新课题。
如果不能科学地处理好技术与人文的关系,那么,若干年之后,随着“指尖上的旅行社”、“指尖上的导游”、“指尖上的景区”等的大量出现,智慧旅游或许让游客体会更快捷、便利、高效,但游客们只能面对一个个冰冷的按键、不断地输入一组组枯燥的数字、不停地进行着重复的刷新刷新再刷新,把游客旅游演化为机械运动。这或许会丧失旅游的快乐,因为,旅游是让人得到身体和心灵的愉悦,不能丧失了人文要素。所以,智慧旅游需要技术,也需要人文。
智慧旅游需要智慧人才。当前,智慧旅游建设面临各方面问题,其中重要一环就是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今的旅游行业无论是一线还是高层管理岗位,都存在人才短缺的局面,而智慧旅游人才更是捉襟见肘。这就迫切需要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各旅游企事业单位对该专项人才培养高度重视和切实执行。由于在旅游专业知识之外,还需着眼于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和处理以及移动智能终端技术等,智慧旅游人才复合型更高、交叉性更深、专业度更广,培养起来难度系数更高。若只是一味地关注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等,而没有智慧人才,那么智慧旅游的发展可能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作者:彭 璠 通讯员: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对某些旅游规划科学性的质疑 2014/1/18 9:08:27
- 发展智慧旅游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2014/1/15 9:05:16
- 我国智慧景区的进展与展望 2014/1/14 8:58:45
- 智慧旅游发展需要大智慧 2014/1/12 11:43:36
- 如何破解导游生存“难题” 2014/1/11 11:42:27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