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的汉字,落笔成画留下五千年历史……”前段时间,歌曲《生僻字》火遍了网络,歌词中的大量生僻字也成为整首歌的精髓,在博物馆中也有很多同学们不熟悉的生僻字。近日,安阳博物馆工作人员走进东门小学,开展“走进校园·第二课堂”爱国主义教育宣教活动,为同学们带来“博物馆里的生僻字”专题讲座。
讲座从“趣味叠字”开始,通过器物篇、纹饰篇、食物篇三个部分,向同学们介绍了鼎、鬲、甗、觚、簋等古代器物,夔、蟠螭、饕餮等古代纹饰,稻、黍、稷、麦、菽等粮食作物,让同学们了解了古代器物的背景及用途,认识了古代纹饰的含义与运用,熟悉了这些粮食作物的区别与种类。新颖的知识、丰富的内容让大家听得聚精会神。随后,同学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亲自动手,用刮画纸绘制出一幅幅美丽生动的古代器物图画,加深了对生僻字的认识和理解。
据了解,第二课堂专题讲座活动是安阳博物馆社教人员为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宣教职能推出的一项社教活动项目。专题讲座秉着让同学们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收获知识的宗旨,围绕安阳博物馆的资源和安阳本地文化,利用多媒体手段,将博物馆丰富的教育资源与学校青少年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第二课堂专题讲座我们已经连续举办了很多年,先后走进我市东门小学、东关小学、建安小学、曙光小学、殷都区实验小学、银鹭小学、文博源小学等学校。我们会根据学校和学生的时间具体安排讲座,平均每年举办11期。”安阳博物馆社教部主任赵宝玉向记者介绍。
赵宝玉说,每年他们都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丰富第二课堂专题讲座的内容。去年上半年,他们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内容,举办了“木版年画”“巧手剪朱花”“巧手剪纸”“二十四节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讲座。非遗讲座进课堂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到了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既传播了历史文化和民俗知识,又让孩子们体会到了我国传统文化丰富深邃的内涵。去年下半年,他们结合安阳特点和本馆资源,举办了“古都安阳”“博物馆里的生僻字”等专题讲座,让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习了家乡安阳的历史文化知识。
安阳博物馆馆长周伟告诉记者,近年,该馆举办的第二课堂专题讲座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讲座内容立足于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围绕未成年人教育这一主题,制作了一系列专题讲座内容,以学校为基地,以小班讲座为主,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宣教职能,有效拉近了学生与博物馆的距离,使同学们更加了解博物馆、亲近博物馆。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感受中华文化的机会,还增强了孩子们对祖国的认知感和民族自豪感,传播了正能量。
- “古都重宝耀中华”之“安阳重宝” 2019/5/20 8:35:22
- 安阳市全面提升文体旅公共服务水平 2019/5/4 18:35:04
- 安阳市文广体旅局举办非遗基础理论讲座 2019/4/9 11:12:14
- 安阳:春暖花开好时节 研学旅行再起航 2019/4/9 10:55:37
- 开封市导游员走进安阳培训提升 2019/1/24 14: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