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秋浓,汾水娇柔。9月中旬,“济源旅游文化山西行”带着王屋山的嘱托进入山西省省会太原,拉开今秋旅游文化推介的序幕。在这座“山街落叶千林紫,渡口归来帆如蚁”的锦绣之城,合作与共赢的佳话回味悠长。 在一周时间内,济源市旅游文化大篷车从太原一路南下,相继开进长治、晋城等市,不仅成功举办了旅游专项推介会,还通过媒体展播、书画摄影及旅游产品展、文艺演出等形式,为山西广大群众带去了丰厚的旅游文化大餐,在当地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推介创新 效果显著 “本次推介堪称济源旅游近年来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次。我们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展示济源旅游魅力、推介济源文化,不仅是济源旅游推介模式的一次探索和创新,更是壮大和发展济源旅游产业的良好契机。”在“济源旅游文化山西行”活动启动之初,济源市旅游局局长张纯锋满怀信心地说。由于本次旅游推介活动首次加入了书画摄影及旅游产品展、文艺演出等元素,推介活动内容更显丰富。 “我们的演出会冷场吗?”有人曾这样怀疑。在长治市潞安剧院,随着《愚公赞》、《天坛神路》等极富济源特色节目的演出,随着一幕幕精彩的豫剧表演的亮相,山西人逐渐被济源的文化艺术深深感染了,剧院上空不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在长治、晋城,“山水经典,河南济源”文艺会演都获得了很大成功。看了演出之后,长治市民岳长生哼着结束曲《请到济源来旅游》走出剧院,他的脸上掩饰不住兴奋:“真不知道济源有这么传奇的神话,有这么深厚的艺术底蕴。济源真棒!” 在山西省博物馆———文庙,济源市的书画摄影及旅游产品展同样受到了太原市民的极大欢迎。层峦叠嶂的王屋山、九曲回肠的黄河三峡、景色迷人的九里沟、气势宏伟的小浪底,一幅幅济源山水佳作让参观者叹为观止,天坛砚、土馍、冬凌茶等也让太原的市民爱不释手。前来参观的太原市民白彦君说:“济源山水好,今日始得闻。这么好的自然风光,不去才叫遗憾。” 媒体关注 企业互动 在太原煤乡宾馆内,济源市举行的“济源旅游文化山西行”推介会成为当地旅游界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山西晚报》、太原电视台等多家当地媒体记者不仅和本报记者积极交谈,而且还纷纷与参加推介活动的济源市旅游企业交流,了解济源市旅游资源,获取旅游需求信息,这让济源市的旅游企业欣喜不已。 山西的媒体为什么这样关注济源旅游?《太原晚报》记者表示,作为离山西最近的旅游胜地,济源的旅游市场有力地吸引了山西旅游界的眼球,尤其是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申报成功之后,济源旅游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加上济源市近年来在外地的推介力度加大,山西的媒体都想通过与济源旅游部门和企业进行面对面交流,获取更多信息,以多种方式促动旅游合作共赢。太原旅游局副局长牛庆扬也表态:随着交通优势的进一步扩大,山西与济源在旅游事业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山西的旅游界和媒体也将会从各个方面为济源旅游推介。 在长治推介会上,山西银桥旅行社经理李安明告诉记者,推介活动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济源,而济源旅游的特色和诚信经营又让双方合作更加紧密。他指着身边的青年旅行社的赵君凤说:“近年来,我们已经给青年旅行社提供了十几个团,双方已经建立了固定合作关系。”在现场仔细“研究”小浪底、济渎庙等旅游内容的东方旅行社崔军伟也表示:“济源旅游的优势和特色的推介,将会吸引山西一批旅行社积极推介济源线路,至少在我看来这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换位思考 收获颇丰 500多公里的行程中,参加“济源旅游文化山西行”的济源市旅游部门和企业负责人一路上睁大眼睛:他们一面以积极的开放之态,与太原、长治、晋城等城市的百余家旅游企业进行洽谈、建立合作关系;一面在观察对方,审视自身。他们收获的不仅是当地的企业信息,还有更多关于旅游合作的思考。 “这次我们走的城市,多数我都来过。可是过去我势单力薄,饭吃完后对方就把名片给扔了。但这次我们整体的推介却成功地引来他们的主动合作。”谈及此次推介收获,职工旅行社经理高根红非常感慨。对此,济源市旅游局表示:两市积极推动双方城市旅游界合作?因为我们的合作会实现双赢,这不仅在旅行社之间,更在于整个两市的旅游事业,只有共赢的合作,才有市场竞争力。但对于开展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其中仍有很大的差距,旅行企业之间有新意的促销活动、合作方式仍需要加强探索。 此外,山西的旅游品牌和旅游特色也是大家一直思考和观察的焦点。在我们推介活动的同时,即将开幕的平遥国际摄影节已经炒作得轰轰烈烈;正在举办的晋城国际登山节也吸引了各界的关注;再回想起去年乔家大院的成功推介经验,我们不禁为山西人现代化的旅游市场开发策略深深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