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社会的核心资源不再是资本,而是信息和知识。以知识为基础的新型经济—知识经济作为未来经济的主要潮流,正倍受世界各国的重视。世界各国都纷纷在调整产业结构和制定发展战略,以期通过知识经济带来改变其产业结构层次和经济增长方式。美国的“技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欧盟的“科技发展与研究框架计划”旧本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国的邓小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学习、贯彻和实施等都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具体战略。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面对全球社会经济模式变化的新形势,分析知识经济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探讨知识经济与旅游业的变革和发展的相关关系,显得非常必要和具有现实的战略意义。本文拟就此方面做一些探索性的分析。
一、知识经济与旅游业发展中的知识含量
作为第三产业方面军的旅游服务业,集科技、知识、信息服务为一体,其壮大和发展本身就是科技进步的后果,它的快速增长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国际上,由知识密集型逐步取代劳动密集型已成为发达国家21世纪旅游业发展战略中的潮流和趋势。知识、科学技术、信息网络已成为发达国家旅游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成为旅游业发展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美国,定名为“凤凰号”的宇宙旅游飞船使其旅游业扩向太空,走向宇宙;在日本,高速汽垫旅游列车把旅游业领入新天地;英国的高现代化的“伊丽莎白女王二号”豪华大游轮使环球跨海旅游成为可能;法国的高新技术和信息网络使游客可进入地中海海底世界漫游;先进的声、光、电设施使新加坡的夜间野生动物园大受游客的青睐。因特网使旅游者不出家门就可游览世界各地成为现实。知识、科技、信息、网络在国内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现代旅游饭店内各种高科技和现代化设施的增多,我国第一台车载式仿真娱乐模拟器—“挑战者号”时空穿梭机的出现,景区企业具有专利性质的规划和高科技含量人造景观的迅增,旅行社所具备的高信息网络系统的应用与开发,集约化、集团化旅游企业先进管理模式的建立,旅游事业管理部门信息系统与宏观调控系统的形成,各种层次旅游专业人才的教育与培养等等。全国各地,旅游业正成为众多省、市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地方繁荣的支柱产业与重点产业而倍受政府和人民的关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知识、信息、高科技的注入,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是21世纪旅游经济运行的新形式,知识、科技、信息作为旅游业发展中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意识在业界中已形成,以知识密集型产业结构取代劳动密集型结构这一旅游业发展战略中的潮流和趋势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与关注。
二、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与旅游业发展中的变革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它不同于传统的、以大量消费人力、原材料和能源为特征的经济,而是基于新科技成果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这种’新的经济形态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将直接作用和影响着旅游业的变革和发展,是旅游业未来发展的新动力。
1、知识剧增、信息爆炸与旅游业的营销变革和发展
知识剧增、信息爆炸是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特征之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加速,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生产的力度、广度、深度的加剧.信息量扩大的神速,信息处理速度的加快.信息使用价值的倍增等必然导致旅游业在营销方法、营销手段上的变革和发展。这种变革的特征之一是旅游信息传播组合一一包括信息的组合、传播方式的组合、传播手段的组合,即包括了旅游信息中信源、信道、信宿的组合。知识经济时代信息量剧增的结果要求作为信息源的旅游业和旅游中间商把各种旅游信息进行归纳、组合和提炼,并通过优化组合后的各种信道传输给作为信宿的旅游消费者,以免信宿在多渠道、多信息面前产生迷乱。随着柔性生产方式的出现,消费需求的多变性、灵活性和个体性将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信宿的旅游业为了解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也需要从作为信息源的消费者中收集各种消费意见和建议,将其组合提炼并用来指导产品的制造和生产。变革的特征之二是旅
游业的销售重心将更趋向于家庭、室内和网__匕。家庭个人电脑的普及、因特网的应用,使旅游销售变得更为容易和直接。消费者可以在家中因特网上直接获取旅游销售商的各种销售信息,可以在家中方便地预订、购买旅游产品。这个特征的出现则要求旅游供应商的工作重点从如何向客户直接促销转向如何使客户在家中通过因特网购买产品时减少风险性和提高产品的可信度。
2、生产力要素结构变化与旅游竞争方式的变革
在生产力要素系统中,作为实体性要素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作为连结性要素的分工、协作、管理、劳动组织以及作为渗通性要素的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要素结构中的比重和作用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发生较大的变化。正如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要素第一作用将融合、渗透和扩散到生产力诸要素中,使整个生产力·系统发生质的变化,放大了生产力诸要素,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并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呈现出“科学理论知识—技术一一生产”的内在逻辑过程中明显体现出首位作用。生产力要素结构的变化必然造成旅游企业在生产要素的投入比重上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旅游竞争方式发生变革。这种变革体现在从传统的有形资源竞争转化为无形资源的竟争,由相互对抗性的竞争转化为相互和谐协作的柔性化竞争,从传统的客源竞争转化为知识、信息和技术的竞争。在竞争策略上,则从产品的差别化竞争策略转化为顾客满意度策略、员工满意度策略。竟争方式的变革是基于①旅游企业在生产要素的投入比重已由劳动资料重心转向劳动者重心,并在劳动者的投入中逐步加大对劳动者隐性知识资源的积累、开发和使用的比重;②在连结性要素的投入中,科学技术、信息、知识的渗透和扩散将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③衡量旅游产品的标准将更具柔性化和个性化;①旅游产品的产、供、销界面将从人为的、实物接触转到系统的、网上接角虫。
3、产品制造模式和生产方式变化与旅游产品的变革
在知识经济中,产品制造模式转向创制知识密集型即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伴随而至的是柔J性制造系统的到来,生产方式的变化。柔性制造系统使各种产品生产的灵活性大大提高,大批化进行生产或转产,以灵活、及时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达到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益。知识经济这一特征使旅游产品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首先,旅游企业将不能再简单地生产某个(些)固定的、成型的、一成不变的产品.而是要根据顾客的意愿、偏好及要求生产出更具有个性化的、多元化的、灵活性的、符合消费者共性需求与个性需求的产品。例如,旅行社除能提供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旅游线路外,还要能够针对顾客的意愿、偏好及经济、时间等要
求或限制.随时“产生”出一些具有个性化、特定性的旅游或闲暇产品。饭店除优质提供规定的、满足共性需求的某些服务项目外,还应能够按客人的个性需求和意愿,随时“生产”出不在规定范围内的各种个性服务项目等等。其次.旅游产品中科技投入、知识投入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在硬产品、有形产品中,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明显剧增。在无形产品、软产品中,个性化服务、意念性知识含量高的产品将更受消费者青睐。这就要求旅游企业必须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低知识含量的软硬产品生产模式中转向新型的、知识密集型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生产模式;要求旅游企业必须提倡、强化和提供知识型的旅游服务。这种知识型的旅游服务包括智能服务、个性服务、灵活服务和感情服务。因为这些新的旅游产品,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消费者的新的内在需要。
4、经济结构软化与旅游产业结构变革
知识经济中的经济结构软化体现在产业结构软化、消费结构软化、投资结构软化等方面。产业结构的软化直接引起就业结构的软化,它在旅游业方面表现在:传统的体力劳动型就业岗位减少,技术型、脑力型、知识型就业岗位增多;传统的文件运作(手工填报)岗位减少,使用计算机及信息系统的工作岗位增多;实体化运作减少,虚构化操作增多。消费结构软化在旅游业方面体现在消费者对产品中的无形部分的期望值提高,对智能化、个性化、灵活化的服务期望值增大,对知识含量、文化品位高的产品需求量增大,对旅游产品的知识价值判断、内在需求发生了变化。此外,由于人们的闲暇时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增多,旅游消费结构在旅游时间、旅游价值取向上也将发生较大的变化。投资结构软化在旅游业上则体现为高科技、高文化品位的投资项目增多,高新技术、现代化的旅游配套设施增多,人力、智力投资增多,信息、网络系统增多。知识经济的到来呼唤着知识密集型的旅游企业。旅游业必须在产业结构上逐步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化。这种转化,包括消费结构、投资结构上的转化。为了适应这种转化,首先必须建立起旅游业良好的信息化、网络化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能超越信息中心或专业内部网络管理的、全新的知识型管理模式。其次,通过知识管理,充分挖掘和利用旅游业中能够由信息系统、网络系统规范管理的显性知识资源和隐性知识资源—人们思维中的那种较难统一规范编码的经验、决窍、灵感、思维方式、创意、创造性和创新精神。第三,必须建立一种新的旅游服务形式和体系。这种形式和体系应具有灵活性、多变性和特定性的特点,以能适应知识经济社会人们的旅游偏好、价值取向和内在需要的个性化和多元化。
5、生产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与旅游经营管理模式变革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化时代的出现.“无国籍”的旅游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使旅游市场的国际化和旅游经济的全球化空前加强,为适应生产、市场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形势,旅游经营管理模式需要变革,新的旅游经营管理模式要产生。首先,随着知识型、脑力型劳动者比例的增多,旅游管理模式要求从劳动密集型的管理模式转向知识密集型的管理模式,管理的重心由劳动管理转向知识理。其次,为了满足知识管理的需要和人们更具个性化、多元化和多变化的旅游消费的服务要求,现有的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人的简单、低水平的在岗教育培训体制应转向能适应现代化经营管理需要的新的、多元化的、高水平的教育培训机制和体系。因为知识经济社会是以知识、信息、人员智力和素质取代传统的以资本和资源作为经济新动力的经济模式,因而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机制、体系应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经济、教学经济、虚拟经济、网络经济和全球化经济的模式,并能与日益缩短的知识更新周期的要求相适应。第三,在知识高度集中,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社会、企业组织的存在形式将发生明显的变化,旅游业现有的经济管理模式将受到虚拟化操作的冲击。虚拟的含义是指事物看起来好像存在,使用时也像真实存在一样,但实际上都是不存在的。虚拟化操作可以使企业能根据需要拥有其它企业的资料和人力,并通过网络的连结来使用这些资料和人力,就像他们真正拥有的一样(实际并不真正拥有)。不属于同一企业的人们也可以通过与该企业的网络连结而成为该企业的虚拟人员。
虚拟化趋势将导致旅游业出现虚拟办公室、虚拟化集团(公司)等虚似化操作。虚拟化旅游集团是可以通过网络连结将其它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生产要素作为己有而进行虚拟化操作,达到提高经济效率的一种虚拟化组织。它可以根据自己发展需要、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与横向或纵向企业虚拟化合作,重塑和变更经营伙伴关系、配置资源、扩大规模经济,从而使旅游集团在急剧膨胀的市场中高速、灵活地成长。虚拟化操作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创造虚拟的办公空间。同一集团(公司)的雇员可以置身于不同地点,通过电子手段的连结就可使他们如同在一个旅行社、一个饭店、一个大厦内工作一样。二是进行虚拟化经营。通过网络连结,可以使不同企业的雇员在同一个虚拟集团(公司)中工作,就如同在他们自己企业中工作一样。
虚拟化经营的本质来源于“无边界组织”这一概念。虚拟化旅游集团的成员企业可以是无边界的,它的成员多寡取决于竞争的需要。一个饭店(或旅行社)销售人员的销售作用远远不止在本饭店(旅行社)产品本身,他们也可能很有机会和条件销售其它饭店(旅行社)的产品。虚拟化旅游集团操作就能为这些销售人员提供销售其它饭店(旅行社)产品的潜力和机会,而无需增加营销成本。
旅游业的发展是与社会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经济模式的变更必然带来旅游业的变革,相信这种适应社会而产生的变革将带来旅游业的进一步兴旺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E·拉兹洛,决定命运的选择,三联书店,1997.9
2. W " Chan·Kim,知识经济管理,哈佛商业周报,1997. 7一8
3.易培强,知识经济初论,湖南师大社科学报,1998. 2
4.陶德言,知识经济浪潮,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7
5.张捷等,知识经济与21世纪旅游、闲暇业,旅游学刊,1998.4
6.奏言,知识经济时代.夭津人昆出版朴.1999.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