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旅游业的巨大商机 ——专访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总裁吉恩-克劳德·鲍姆加特恩
作为法国文学院院士,吉恩-克劳德·鲍姆加特恩(Jean-Claude Baumgarten)说话简洁利落,善于调动气氛,有足够的幽默和招数来吸引注意力。但对于文化传统悠久的中国,他的另一个身份——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总裁,让他拥有更为急迫的兴趣。
在接受采访时,鲍姆加特恩用鼓舞人心的口气表达着该理事会对中国旅游业的美妙展望:“我们认为中国将成为全世界从未有过的旅游经济大国”,他认为,旅游业每年将为中国新增130万份工作。然而,如何走上这条黄金大道?总是保持笑容的吉恩-克劳德·鲍姆加特恩的说法是:还有一些严峻的挑战,包括旅游管理、私人投资作用的发挥以及金融服务的参与。
在这样的情况,吉恩-克劳德·鲍姆加特恩要做的是,代表理事会提出对中国政府的政策建议,以便提高中国旅游及旅行业的潜在增益。“中国政府必须为满足这种消费需求奠定基础,促进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的发展以及旅游目的地的规划和建设。”吉恩-克劳德·鲍姆加特恩说。
站在理事会成员之一的北京香格里拉饭店堂皇的宴会厅,鲍姆加特恩骄傲地重申着他在世界各地都要“贩卖”的话:“请注意,旅游与旅行产业是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之一,这一行业的从业人员达到2亿人,对全球的GDP的贡献率达到10%。我们需要足够地发掘它。”
记者: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所做的报告《中国旅游及旅行业对就业和国民经济的影响》和您提出的预测的确很诱人,我们希望了解的是,在什么前提条件下,这些预测才可能发生。
吉恩-克劳德·鲍姆加特恩:这一报告起草始于2002年秋季,并经过了由40位旅游及旅行业知名企业家所组成的国际指导委员会的详细审视。实际上,我们是在假设中国现有的旅游及旅行产业政策没有变动的基础上而做出的预测。也许实际情况会比我们的预计更好。
为了实现——或更乐观地说——超越这些预测,我们应该重视某些关键因素。最为重要的包括在中国建立一个重新定位、享有较高声望、高度透明、资金充足的旅游部门,这个部门在新近成立的国家旅游组织的支持下开展工作,具有开展营销、促销和从事以需求为基础的研究行为的独立职能。另外,还需要更加重视私营部门的商业环境和市场导向;另一方面,应该加强产品开发,尤其是在低价酒店、金融服务、分时度假领域等方面。而香港则应该更加重视如何将特别行政区发展成为重要的航空枢纽以及如何拓展旅游产品基础。
记者:在报告中,你们强调了中国旅游业非常良好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这一产业中,会随之产生非常多的机会,让我们具体地看一下,您认为,哪些行业会因此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这些机会分别是什么?
吉恩-克劳德·鲍姆加特恩: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非常广阔。首先,它有利于旅游及旅行服务的提供者,他们将是最先获得利益的行业,例如航空公司、酒店、租车、餐饮、零售、娱乐等等。他们从现在开始必须有意识地进行考察、更多的规划和行动,以免在发现机会后措手不及;其次,它对经济中其他行业有着更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在那些与之相关的活动中各行业的供应商,如航空公司的供餐商、洗衣店服务、食品供应商、批发商、金融和财务公司等。
值得一提的是容易被忽略的一点:那些给参观者和旅游业提供服务的政府机构也能从旅游及旅行业的发展中受益。它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使自己更为完备,获得更快发展。最后,旅游业对以下行业均有影响:比如钢铁、建材、石油等生产企业、建筑业、日用品供应企业等,这些企业以各种方式进入旅游及旅行业的供应中。他们应该从现在开始意识到,旅游和旅行业有可能就是它们下一个经济增长点。
记者:您的意思是,以上您提到的行业中的企业,其实都应该坐下来仔细想想,它能在旅游和旅行业中获取什么样的利益和机会?
吉恩-克劳德·鲍姆加特恩:是的,它们应该考量它们身边的环境,并认真思考:如果在这一环境中旅游和旅行业发展起来了,会需要什么样的服务,这些服务哪些又是它们能够提供的。
记者:您刚才提到银行业,请问,对于中国的银行业,旅游和旅行业的发展会给它带来什么商业机会?一家银行应该开发哪些业务以便能在旅游和旅行业发展高峰时抓住商机?
吉恩-克劳德·鲍姆加特恩:我们应该看到一种趋势,金融服务将会以手拉手的方式与旅游及旅行业协同发展。首先,由于购买的本质和规模,现金交易将会被电子支付系统取代。其次,旅游及旅行业具有长距离、国际化和多元化的特性,因此需要让旅行者及其携带钱物更加方便、更加安全。这些发展变化包括ATM提供一切服务,货币兑换,信贷部门,借记卡、信用卡等。这些就是银行应该加强的服务。我们可以来看看我们协会的成员之一美国运通公司的方式,它是美国最大的独立发卡机构,它的最大业务是运通卡服务和旅行支票。它的一些方式可以被借鉴。
记者:对于中国的交通业,具体地说,旅游和旅行业发展除了引起客流量的增加外,还会带来什么变化?交通业应该提前做一些什么调整以便应对这些变化?
吉恩-克劳德·鲍姆加特恩:对中国正在开始基础建设的交通运输行业,如机场、港口设备、公路系统等,旅游及旅行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其次,运输服务提供商将需要重新定位那些用来满足旅行者的需求和期望的产品和服务。这包括从为财力有限的旅行者准备的廉价航班到为商务旅行者提供全面服务的航空公司等等一切。交通运输行业的所有组成部分,如航空公司、公交公司、铁路、汽车运输等,都需要评估由旅行消费者的需求而产生的影响,并创建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这些新需求。
记者:中国有很多省市地区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些旅游资源应该如何被开发?当地政府应该做些什么?投资者应该如何判断这些旅游资源的回报性?
吉恩-克劳德·鲍姆加特恩:省和城市首先需要研究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弄清他们实际需要什么产品和服务,然后评估现有的和潜在的可利用资源来满足这些需求。
正如在任何商业决策中一样,旅游资源同样也有投入回报。政府必须对其所有的旅游资源进行可行性研究,从而弄清什么是最高优先级的,什么会对旅游和旅行业产生最大的影响,以及什么资源需要马上关注。然后你才能设置优先级,开始分配资源(财力、人力和时间)以达到这些省或者城市的目标。
记者:让我们具体地来看看,如果一位中国投资者希望投资中国旅游业,在如何寻找合适的项目上,您会给他什么建议?他应该根据什么标准去衡量众多推荐给他的项目是否合适?投资者选择投入时,应该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吉恩-克劳德·鲍姆加特恩:大部分好的商业决策和投资开始时都有一个准备充分的商业计划。在许多案例中,这一点还太初级。中国的投资者应该多看看国外成功的投资和商业活动,从而理解在其他地方什么是成功的旅游和旅行业,然后将这种知识翻译成适用于中国及其国内外游客的商业机会。评价他人推荐的项目对旅游和旅行业没有意义,相反它对制定有见识的、聪明的商业决策有很大的意义。在某种情况下,那些希望投资国内旅游和旅行业的人应该采用通常的商业实践活动,即意味着理解商业环境并制定出抓住机会的计划。
记者:我们看到,在这份报告中你们建议中国的国有酒店企业重组成为酒店集团和管理公司,请问,您认为这样的酒店集团应该在什么规模?覆盖整个城市还是跨城市?在重组的时候,国有酒店应该注意或者避免哪些问题以便取得最佳效果?外资会介入中国酒店的重组吗?
吉恩-克劳德·鲍姆加特恩:国有企业需要澄清那些将会对长期的商业机会产生影响的问题。重组只会在有必须满足的需求前提下才起作用。在这些他们需要澄清的问题上,我能给的最好建议是,从那些已经经历过这种情形并且处理过国有企业重组问题的人那里获取建议。这并不能保证他们将会知道所有需要澄清的问题,但是他们应该能带来大量有关这个过程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他们应该着重把握商业机会的本质,倾听专家意见。
集团的规模大小要看该集团的目标,要纠正的一个观念是:并不是越大就越好。在全球的一些案例中,酒店集团拥有成千上万的财产。在其他一些案例中,却只拥有少数资产。集团化可以是地理上的,也可以是与市场份额相关的。
记者:我们来说说分时度假,早先有一些公司打着分时度假的旗号欺骗消费者,并被媒体曝光。至今,分时度假在中国也没开展起来。您怎么看待分时度假?中国要发展分时度假应该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吉恩-克劳德·鲍姆加特恩:分时度假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市场的不严密和那些存心欺骗的公司。所以,有一些事情需要政府来做,中国必须建立制定完善的分时度假法规,保护消费者权益,并促进合法从业人员的业务发展。建立这些法规的基石是向消费者提供进行消费行为之前认真考虑的时间——冷却期。中国必须制定保护消费者“使用权”的机制。中国在制定分时度假结构时应该参考美国和欧盟实行的最有效的监督法律制度。
记者:请问,中国发展分时度假对于哪些行业会产生何种商机?
吉恩-克劳德·鲍姆加特恩:首先说,分时旅游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假日旅游产品。当然,在不同的旅游产品之间以及在分时旅游产品内部都存在着不同。但是通常说来,它只是为旅游消费者提供了另一种产品和服务选择,对于那些受益的行业(航空公司、出租车行业、零售业、餐饮、娱乐等)来说也是如此。当然也有一些特定的行业将会从分时旅游的发展中受益,例如提供法律和金融服务、旅游管理等等。
记者:在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方面,如何来预测这一市场有多大?将如何发展?
吉恩-克劳德·鲍姆加特恩:旅游纪念品市场通常也是直接与旅游业的规模、范围和本质相联系的。旅游纪念品的消费模式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已经很好地建立起来。中国的投资者应该更多地去参考这些方式。应该明确的是,这将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和值得重视的生意。不巧的是,我无法预测中国市场应该如何发展,除了说市场和消费者是最好的指示者。
记者:现在是中国的冬季,冬季旅游是一项富有特色的旅游项目,您认为中国的冬季旅游项目开展情况如何?有哪些地方需要改善?
吉恩-克劳德·鲍姆加特恩:我们也注意到,近年来中国冬季旅游项目发展迅速。去年,中国涌现出了约100家不同种类的滑雪度假区,其中大部分位于中国北方地区,如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和河北省,也有一小部分位于中国南部省份,如四川和云南,同时,大型城市,如深圳还建立了室内滑雪设施。2001年以来,冬季旅游增长迅速。许多省份,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新疆开展了各种冬季旅游活动,如滑雪、冰灯和雪雕等,黑龙江已经在北京和广州开展了多次促销活动。东南沿海地区大型城市,如深圳,也建立了室内滑雪公园。冬季旅游的成功归功于各级政府的支持,更不用说来自各种投资渠道的浓厚兴趣。同时,相关的规章制度,例如,2002年黑龙江政府颁布的中国第一个滑雪场地质量标准,改善了冬季旅游的管理水平。
记者:对于中国冬季旅游的开发,您有何好的建议?
吉恩-克劳德·鲍姆加特恩:我首先要告诉你,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对中国冬季旅游及旅行市场的预计:到2005年,冬季旅游的参与人数有望达到700万,收入可能会增至20亿人民币。冬季旅游市场预计将快速扩张,对与雪相关活动的投资也将增加。我们的建议是,冬季旅游的地区协调和合作应该进一步加强,业务范围也可能向多元化发展,扩展到包括滑雪、滑水、滑草以及冰雕在内的各个领域。私营企业和政府组织要更加重视市场调研,市场细分以及冬季旅游的综合营销。
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大量的有关目前提供的冬季旅游产品的例子。通常那些非常成功的是遵循这样的一个事实:供应和需求相匹配。中国需要了解国内外游客对冬季旅游的需求,是否需要开展滑雪节或者其他什么产品,包括供应商能否成功地提供这些产品和服务。其实对中国的所有旅游企业来说,这都是相当重要的,既要赚到更多的钱,开发更多的旅游服务和产品,又要让旅游者感受到旅游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