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家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一书中展现了一块永恒宁静的土地,雪峰峡谷、庙宇深邃、森林环绕、牛羊成群。希尔顿的灵感来自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中披露的美籍奥地利人,著名的人类学家、植物学家、地理学家约瑟夫?洛克的探险经历。 1928年至1929年间,在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支持下,洛克进入四川进行探险研究。1928年6月,洛克带着21位纳西族随从,由木里(现凉山州木里县水洛乡)深入贡嘎山岭腹地徒步穿越至当时被称为“空卡岭部落”的神圣的亚丁地区。当时“整个地区的植被和文化几乎没有被破坏”。作为到访此地的第一个西方人,洛克被允许对当地进行深入的动植物考察,并与当时在冲古寺刻经的喇嘛嘉措结下深厚的友谊。此次探险过程中,洛克采集了3000多种植物标本、700多种飞禽标本,拍摄了240幅彩色照片和503幅黑白照片。随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连续刊载了洛克的考察文章和图片资料,在全美乃至欧洲引起巨大轰动。 《不列颠文学家辞典》对希尔顿的作品给予了特别的称赞,说他的功绩是创造了———或许是根据中国云南西北部的一个地名译出了“香格里拉”这一奇异名词,“香格里拉”是人间乐园和世外桃源的代名词,以其梦幻般的语言色彩和虚无缥缈的神奇魅力蜚声全球。1937年,好莱坞根据希尔顿的小说拍成电影《桃源艳迹》,其中的主题歌《这美丽的香格里拉》传唱一时。 近几年,最早醒悟过来的迪庆州响亮地打出了“香格里拉”的品牌,将旅游线路称作“香格里拉之旅”,昆明到中甸的飞机是“香格里拉航线”,慕名而来的寻梦者使这块昔日静谧的高原喧腾起来。而以大研古镇和东巴文化享誉中外的丽江则不以为然,他们考证认为“香格里拉”的原型是丽江。小说中人物的原型是美籍奥地利学者洛克。洛克在丽江生活了27年,希尔顿的灵感来自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中披露的洛克探险经历。云南省有关领导出面平息这场“香格里拉”之争,认为“香格里拉”应包括迪庆、丽江和该省怒江州的一部分。 同时,毗邻迪庆的四川的稻城、乡城、德荣也组织大批专家和学者前去考察,证明自己也是传说中的“香格里拉”。各地都可举出有力的佐证,证明田园诗般的香格里拉就在自己的区域内。稻城说,这里的雪峰、峡谷、草原、湖泊、寺庙,还有恬静的村庄更像希尔顿笔下的人间桃源。位于稻城境内的“雪域神峰”小贡嘎雪山,直插蓝天。当年的约瑟夫?洛克所到之地乃稻城亚丁。洛克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整个世界里,还有什么地方有这样的景色,等待着摄影家和探险家!”这个美得惊世骇俗的地方就是稻城。在乡城和德荣,洛克也留下了类似的足迹。 应该说,参与“香格里拉”之争的地区都是“占者有份”的,但中甸县捷足先登。2001年12月17日,国家民政部致函云南省政府: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中甸捷足先登拥有了“香格里拉”的县名,陡然间先声夺人,无形资产可望升值,而这个美妙的名称将会带来更多的财富。根据《商标法》的规定,县级以上的行政区划的地名将不能作为商标注册,已经注册的使用地名的商标继续有效。此前唤作“香格里拉”的品牌无疑占得了先机。“香格里拉”已是世界性专有名词,拥有这个商标的商品受益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