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黄金周,被人们戏称为“七年之痒”,在专家对黄金周的争论声中,我省游客人数和旅游直接收入的增长幅度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6%强,引起业内人士瞩目。 5月1日至7日,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35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总计64.6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31.7%和36.8%,实现社 会综合经济效益3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8%。 5月8日,省委书记徐光春对此作出了重要批示:我省“五一”黄金周旅游全面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的目标,可喜可贺,希望继续开拓创新,为把河南的旅游产业真正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而努力奋斗。 好形象激活河南游 外地游客多了,停留时间长了。这是今年黄金周一个显著特点。 消息一经媒体爆出,许多人都说,这是河南形象不断提升的结果。 许多游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任长霞、常香玉、李学生,他们说,一个个河南人的形象,感动中国,震撼心灵。我们来旅游,同时也是到这块英雄辈出的土地来感受精神的力量。 许多游客仍记得轰动中国的“红旗渠精神”展,在北京、上海,在广州、重庆,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青年学生,都为中原人的壮志豪情所感动。在北京,历时18天的“红旗渠精神”展,逾22万人次观看了展览。 当然还有中原文化首都行、焦作现象国际研讨会、栾川模式专家研讨会,河南厚重的文化,冲天的豪情,在国人心中刮起了河南风。 中央电视台河南旅游形象宣传片播出,“红色信阳”全国巡回宣传,邀请驻华大使及大使夫人、港姐游河南等大型旅游宣传推介活动成效明显。同时,洛阳牡丹花会等各市开展的一系列节庆活动,使我省旅游的知名度大大提高,吸引力大大增强。 业内的专家则从河南经济环境、旅游产品结构变化来探寻河南旅游魅力激增的原因。 省社科院研究员张新斌说“我们省的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这是我省从观光旅游到休闲旅游甚至到度假旅游转折的一个重要支撑,而周边经济发达省份人均GDP更高,他们对旅游的热情也会越来越高。河南以厚重的文化资源和雄奇的山水资源成为外省百姓首选的旅游目的地,在意料之中。” 郑大旅游学院教授龚绍方分析,我省这几年倾力培育了郑、汴、洛“三点一线”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现在“三点一线”的点更亮了,线更长了,面更宽了,带动作用更强了。郑州少林寺、洛阳龙门石窟、焦作云台山、栾川的重渡沟、开封的清明上河园等一批精品景区在全国已经叫响。 好环境引来八方客 5月3日,正是焦作旅游接待的最高峰,西安市李先生一家三口来焦作旅游,订不上宾馆,正当他们一筹莫展时,焦作市旅游局局长许长仁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当场与市区的几家宾馆饭店经理联系,帮助他们订到了房间,使他们大受感动。 去年12月,全省旅游系统在焦作召开了“旅游服务现场会”,会上提出了树立“不让一个游客在河南受委屈”旅游服务品牌,为中原游创造良好的环境。 “旅游业的竞争最后都是服务质量的竞争。旅游服务是旅游业链条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某种意义上讲,打造一个服务品牌比打造一个景区品牌更重要。”副省长贾连朝在很多场合强调。 “一个好的旅游环境需要全方位的配套。”杨盛道说,他指的全方位配套包括旅游安全管理、旅游市场秩序、完善旅游法规和政府规章。每一个黄金周之前,省假日办都进行一次全省联合大检查,严厉打击无证经营、强买强卖、价格欺诈、违约失信等违法违规行为,力争不让一个游客在河南受委屈。 外地游客对河南的交通、治安给予了高度评价。 黄金周到河南自驾游三天的北京游客孙宏伦说,真没想到河南境内的高速公路这么密,路况这么好。据交通厅高速公路发展公司负责人讲,为保证“五一”期间高速公路畅通,4月底在巩义段投资260万元,实现了30公里事故易发路段全程监控。全省高速公路交通、公安实行联合巡逻、联合执法。 来自江苏的游客李先发对记者说,河南的旅游环境、治安状况都比想象的好得多,没有遇上欺诈游客强迫消费的事儿。 据黄金周发放的1万份旅游质量调查表显示,游客满意率达85%以上,对河南旅游印象好的占70%,比较好的占25%。 大抓旅游春潮涌 “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壮观的汽车长龙。从景区门口一直排到景区外公路上,几十里的车队耐心而缓慢地蠕动……”江苏游客许先生说起去年“五一”黄金周在焦作云台山上的经历,仍记忆犹新。 当年始料不及的旅游潮被媒体冠为“井喷”、“火爆”、“红”等热烈的字眼。 专家断言:河南旅游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期。 业内人士称:河南旅游展示了河南良好的形象,而河南的良好形象又促进了旅游的高速发展。 5月2日至3日,省委书记徐光春以一名普通游客的身份考察了济源的各旅游景区,省长李成玉、副省长贾连朝在黄金周前都对“五一”黄金周旅游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根据新的形势,及时出台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为旅游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省委书记徐光春在不长时间里,对旅游工作先后作出了4次批示,李成玉省长多次视察景区,对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十五”期间,省政府从每年安排的6000万元专项资金中,拿出3000万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去年全省共拉动100个旅游建设项目,吸引社会投资80亿元。 一项项政策,一次次批示和调研,极大地鼓舞和调动了全省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郑州、洛阳、南阳、安阳、信阳等市的领导亲自率团进行旅游宣传推介,全省“大抓旅游,抓大旅游”的氛围已经形成。 旅游产业路还长 “白天看庙,晚上睡觉”,这是许多游客对河南旅游的抱怨。 “旅游产业链条较短,主要表现在娱乐和购物方面。全省主要旅游城市都缺乏高品位的旅游节目,茶社、酒吧等娱乐场所少,造成游客晚上没处去。作为旅游消费六大要素之一的‘购物’,占我省旅游消费比例远远低于国内平均水平。”说到我省旅游业薄弱环节,省旅游局局长杨盛道非常坦率。 据统计,游客在我省人均停留3.03天,比全国平均少0.34天。我省许多景点,游客一般都停留在观光上。 这个问题引起了省委书记徐光春的重视,他在云台山景区调研时,对如何做好旅游产业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现在我们开发的旅游还比较单一,许多地方还没有形成“一条龙”服务,要既有看的、玩的,又要有吃的,既能观赏又能休闲。旅游本身就是为了休闲,休闲在一定程度上比单纯看看景点更重要。因此文化生活也好,旅游也好,一定要适合不同的年龄层次,要有丰富多彩的形式,还要搞出精品。 “没想到徐书记这样关心旅游,我们真是备受鼓舞。”龙门风景区党组书记李祥民说。龙门为了增加吸引力,在景区搞了“武皇礼佛”、“夜游龙门”等参与性强的文化娱乐活动。 据悉,少林寺也在筹办一台以嵩山为背景的大型实景演出。 河南旅游正在调整步伐,迎头直追,“得中原得天下,游中原知中华”唱响中国大地甚至世界的那一天已为期不远了。 (王小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