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资讯 国内资讯 国际资讯 视频资讯 政务信息 媒体互联 图片资讯 本网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资讯
2002年香港出入境旅游市场 回顾和2003年展望
http://www.hnta.cn    来源:《旅游调研》2003年第2期
【字号: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一、2002年的香港出、入境游市场和经济环境对居民出游的影响
  (一)出、入境旅游市场
  1.出境旅游市场
  据香港旅游发展局11月28日公布的"香港居民离港数字":2002年1至10月,香港居民离港数字为53608025人次,同比增长6.3%。 10月份单月为5349633人次,同比增长8.7%。 2002年1-10月与上年同期香港居民出游主要目的地人数比较 目的地 2001年1-10月人数 占出境游总人数的百分比(%) 2002年1-10月人数 同比增长(%) 占出游总人数的百分比(%) 美 洲 331257 0.7 296521 -10.6 0.6 美 国 194308 0.4 159121 -18.1 0.3 加拿大 136485 0.3 136548 * 0.3 欧 洲 305157 0.6 323333 6.0 0.6 英 国 150058 0.3 165714 10.4 0.3 德 国 32796 0.1 36591 11.6 0.1 法 国 37267 0.1 41101 10.3 0.1 意大利 11079 * 7769 * -29.9 瑞 士 13918 * 11983 * -13.9 澳 新 201468 0.4 187241 -7.1 0.3 澳 洲 175183 0.3 160863 -8.2 0.3 新西兰 26285 0.1 26378 0.4 * 北 亚 635151 1.3 645564 1.6 1.2 日 本 405530 0.8 438280 8.1 0.8 韩 国 229621 0.5 207284 -9.7 0.4 南亚及东南亚 2122266 4.2 2056266 -3.1 3.8 印度尼西亚 57064 0.1 67344 18.0 0.1 马来西亚 191181 0.4 169491 -11.3 0.3 菲律宾 232576 0.5 227306 -2.3 0.4 新加坡 281032 0.6 268075 -4.6 0.5 泰 国 476132 0.9 492496 3.4 0.9 台湾地区 429618 0.9 438017 2.0 0.8 澳门特别行政区 3620853 7.2 3527358 -2.6 6.6 2002年1-10月与上年同期香港赴内地旅游人次 目的地 2001年1-10月人数 占出游总数百分比(%) 2002年1-10月人数 同比增长(%) 占出游总人数百分比(%) 中国内地 42733874 84.8 46103979 7.9 86
  从上面的数字可以得出两个现象:一是2001年" 9?11"事件的阴影未散,对香港居民出境游产生着影响;二是经济因素在起作用。在八大出境市场中,各自所占的人数和比例,有一个上升(中国内地+1.2个百分点)、一个持平(欧洲)、六个下降(美洲-0.l、澳-0.l、北亚-0.l、南亚及东南亚-0.4、台湾地区-0.l、澳门特别行政区-0.6个百分点)。最明显的是,去美洲的人数减少10.6%。其中,到中国内地的人数、增长的幅度和占总出游人数的比例都是上升的。尽管增幅和往年比不算大,但市场份额扩大了。说明中国内地是安全的旅游目的地、香港与内地的各方面交往、特别是经济的交往愈加密切了。
  2.入境旅游市场
  根据 11月28日香港旅游发展局公布最新统计数字:
  2002年1月至10月累计,访港旅客达13327716人次,同比上升18.2%。其中,内地旅客达5373384人次,同比上升49.9%,占访港总人数的40.3%,是第一个打破500万人次纪录的市场,显示内地游客市场蓬勃发展。南亚及东南亚旅客为1489208人次,同比增长7.3%;欧洲、非洲及中东旅客为1042944人次,同比增长6.4%;美洲旅客为1107808人次,同比增长5.l%;澳洲、新西兰及南太平洋旅客为334750人次,同比增长3.7%;北亚旅客1508248人次,同比增长2.0%。台湾旅客为2028470人次,同比下降0.3%,是惟一下降的市场。据旅游发展局估计,到年底前将会回升至正增长。
  其中10月份:访港旅客达1584563人次,同比上升37.2%,第三次刷新2002年每月访港旅客纪录。数字显示,内地市场及其他市场皆有增长,尤其是内地市场表现尤为突出。来自内地的游客有669828人次,同比上升68.4%,占访港总人数的42.3%。仅是头十天的"十一"黄金周假期,便吸引约255000内地游客访港。根据旅游发展局的数字显示,虽然2002年"十一"黄金周的旅行团数目,比"五一"黄金周少,但自助游人士及商务客则有所增加。10月是香港商贸展销频繁的季节,例如香港电子产品展、国际电子组件及生产技术展、香港国际灯饰展、亚太区皮革展,均吸引大量内地旅客访港。
  除了内地市场表现良好,其他长线市场以及南亚及东南亚的业绩均已超越过"9?11"事件之前的水平。最受2001年" 9?11"恐怖袭击事件影响的美洲市场,2002年10月份旅港游客达140583人次,同比增长37.0%,其中美国客人104180人次,更大幅增长40.8%。
  (二)影响香港居民赴内地旅游市场的因素
  2002年年初,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世界经济开始复苏,全球经济将有2.5%的增长。其中美国增长1.4%,欧盟增长1.5%,中国增长7%,日本零增长,其他亚洲主要经济体系可望有3%-4%的增长
  (l)香港经济微弱增长
  2002年的香港经济经历了上半年继续走向低谷,第三季度开始缓慢回升,全年增长微弱的过程。
  11月26日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香港10月出口取得自2000年10月以来的最大增长幅度,与2001年同期比较增长12.9%,而9月出口增长幅为10%。11月29日特区政府公布了第三季度香港生产总值按年实质增长3.3%。鉴于第三季度经济的较佳表现,对外贸易可望在2002年余下的时间维持强劲增长势头,加上2001年年底的比较基准较低,政府将全年生产总值的预测实质增长上调至2%。
  2002年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下半年。除了出口有明显上升,进口货量亦有不俗的升幅,证明香港的内需也在增强。香港的经济动力主要来自公务工程、旅游和贸易,而外围环境的好转,特别受惠于中国内地蓬勃发展的经济,使得香港下半年的经济逐渐走出低谷。但美国经济倘若出现逆转,对世界经济复苏将构成负面影响,香港经济也难免被波及。香港本地方面,经济转型所带来的连串调整及价格持续下调的压力可能会拖慢本地需求复苏,仍备受关注。因此,经济界人士普遍对香港的近期经济表现审慎乐观。
  (2)失业率止升回落
  香港经济的压力之一是劳动力市场无法改善,从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数据看,2002年的失业率呈倒马鞍形。
  有关统计数据表明,2002年香港的失业率,在5月至7月为最高峰,达到了7.8%,然后开始回落。这与香港的经济关系密切。下半年以来,香港经济活动明显复苏,尤其是货物整体出口增长,旅游、物流的带动使失业率降至7.1%。第二季度的货物整体出口量比2001年有6%的实质增长,而第三季度的增长更升至11%。访港旅客也持续强劲增长,第二季度比2001年同期增加13%,第三季度更增加22%。除了访港旅客人数大幅增加和海外贸易持续增长外,出口服务方面也依然保持强劲势头。这使得就业人数在最近期的增长大于劳动人口的增长,劳工市场情况得以继续改善。还有,青少年失业的数目亦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因为特区政府推出多项就业计划,包括青少年见习就业计划。该计划自2002年7月推出以来,已有逾3500名青少年成功获聘,预计另有2000名青少年将在年底觅得职位。至于短期内失业率会否再进一步下降,仍然要看整体经济表现,以及企业创造的职位,是否高于本地劳动人口的增长。还有,需要检讨香港综援失业救济制度,改变一边失业率上升,一边有工没人做的怪现象。
  (3)居民消费信心有所改善
  香港的经济虽有起色、失业率也在下降,但由于内部经济结构正在调整之中,就业者的薪酬冻结或被减,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香港的通缩持续,截至10月份,香港通缩已48个月。这也是香港经济困难的原因之一。港人的消费信心和2001年比只有轻微改善。万事达卡国际组织于2002年6月1日至20日在亚洲地区进行每半年一次的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香港消费者对未来6个月的消费信心已由上次的12.5上升至13.9。
  (4)经济环境对居民出游的影响
  从总体看,2002年香港的经济困难,港人家庭的平均收入减少、担心失业,手中的钱更倾向储蓄傍身,出游时既要考虑安全,又要考虑开销。但由于香港地域狭小,多年来培养的出游意识已植根心中,旅游在香港已成为一种必需。还有,香港和内地的千丝万缕的关系,特别是经济的密切交往,起着"催化"作用。所以,尽管经济不好,出游人数反而增加。l至10月有53608025人次出游,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6.3%。从前面的有关统计表呈现了美洲线下跌。欧洲线高企、澳新线疲弱、亚洲线参差、中国线稳升的局面。
  对旅行社来说,2002年的团费调低5%至30%不等,虽然参团人数没减,但是"旺丁不旺财"。据香港旅游业议会统计, 2002年1至11月,旅游印花税收入比2001年同期下跌4%,由上年的2200多万元,下降至2002年的2136万元。印花税虽没什么增加,但出游的人数并没有减少。印花税收入的减少,主要原因是香港市民报短线团的多,报长线团的少。中国内地毗邻香港,所以,出游内地的港人最多(l至10月为46103979人次)。和2001年同期比,在总出游人数中所占比例,还上升了1.2个百分点(1至10月为86%)。
  由于工作压力大,需要换环境减压,而外出旅游是缓解办法之一,香港人最爱旅游,特别是赴内地南来北往的增加。港人北上消遣两年增七成。由于内地物价比香港低,北上消遣的港人有增无减。北上消费,其中北上用餐、购买食物、按摩、美容及购买日常用品的总额显著上升。这样自然到内地的人次增加。在香港生活、北上打工的港人增加三倍。第周至少往内地消遣一次的香港居民,由两年前的85000多人,激增七成至145000多人,其中30000多人更是每周北上两至三次的常客。常客中七成是男性,半数是30岁至44岁的中年人,深圳依然是消遣热点,其次是东莞、广州及番禹。
  跨境学生增近两倍。由1999年的900人增加至2002年的2200人,多为小学生,居于接壤边境的罗湖区及福田区。
  二、2003年香港经济走向及居民赴内地旅游市场展望
  (一)香港经济走向
  从总体来说,虽然由于内部的经济结构的深层次问题,2002年的内部需求疲弱,但内部结构的调整显现好势头;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外部需求的增长有助于抵消内部需求的不足。整体经济表现将好于2001年。
  内部调整显现好势头。表现在:一是在经济结构调整中,香港企业展现新特色。在大型酒楼倒闭结业的同时,各类有特色的小餐馆迅速崛起,迎合了市场的新需求。作为香港主导性行业的银行业在经历裁员、减薪、向内地转移后勤处理中心以降低成本之后,也在积极拓展新的赢利渠道,例如财富管理、销售新的投资产品、拓展收费业务等。二是香港企业在承受经济结构调整压力的同时,已可以不依赖房地产而寻求回报。香港的企业在紧缩开支的调整中开始盈利了。三是在香港高失业率的同时,在拼搏中的创业者、高素质的管理和专业人员,已获得在结构调整之后的收益。"泛亚市场资讯"于2002年7月至9月向对高收入人土的调查中得出,香港的中产人士(家庭月收人4万元或以上)消费力不跌反升。
  外围经济对其发生作用比较明显。首先是中国的"入世"一年带动了香港,以及香港的主要贸易伙伴--美国的经济已有所好转,香港虽不会与美国同步,但从第三季度开始有较好的表现。第四季度,香港的经济增长明显,在旅游、物流和出口的带动下,创造新的职位,对就业也会有所帮助。
  1.中港紧密的经贸关系将全速推进。2002年,特区政府与中央政府就投资、贸易以及更紧密的关系进行了六次高峰会议及两次高层会议。11月下旬,朱镕基总理来港出席"世界会计师大会"时,再次重申中央政府全力支持香港,大力支持中港加强经贸融合。相信两地在2003年会有具体的合作成果。对此,美国的两家在港公司:高盛亚洲区副主席柯凯思和摩根土丹利亚太区总裁白得迈在11月27日的一次研讨会中都对香港经济前景表示乐观,认为香港可凭借本身毗邻中国内地的地理优势,把握中国内地经济发展的商机而发展起来。
  2.营商环境佳,跨国企业仍首选香港为亚洲总部。特区政府统计处于10月31日发表"香港在外围环境处于困难时期对跨国公司仍具吸引力"新闻稿中公布:2002年香港以外注册公司驻港地区总部持续上升,共有948个(2001年为944个);驻港的地区办事处轻微下降,共有2171个(2001年为2293个);驻港的当地办事处大幅增长,共有1748个(2001年为1230个)。设于香港的"政治及经济风险顾问公司"于12月初发表的调查报告中指出:香港对外商投资环境的待遇甚佳,虽不敌新加坡,但在亚洲各国的排名却稳守第二。许多跨国企业在选择亚洲总部时,首选仍是香港。
  (二)对香港居民赴内地旅游市场展望
  2003年的香港经济,将逐渐转好。这对提高香港居民的信心有帮助,也增加居民的出游欲望。加上出游已是香港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虽然失业率高,但是属于结构性失业,影响不到有能力出游的居民。而且中国内地,特别是长江以南距离香港近、短线游和北上珠江三角洲休闲购物、探亲访友在中低收入家庭中一直有庞大的市场。加上其他的利好因素,香港居民赴内地旅游市场将保持较好的势头。同时,我们看到,由于香港市场基数大,赴内地旅游人数不会有太大增幅。因此,估计2003年的全年增幅在3%左右。
  1.中国是个安全的旅游胜地,"9?11"事件过去虽一年多,人们恐惧出游的心理阴影在逐渐退去。但2002年初以来,在一些国家,恐怖活动不时发生。特别是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针对游客的特大恐怖事件,又给想出游的人的心里抹上黑影。环顾周围,祖国内地还是安全的旅游目的地。香港居民在选择出游时,大多会考虑赴内地旅游的。圣诞新年假期和2003年春节,中国内地、韩国、日本、泰国及台湾地区是最受欢迎的出游地,约占报名出游总数的2/3。去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的却不多;去欧美国家的只占总数的两成。这里有考虑经济实惠的因素,但考虑安全的因素占主要成分。旅行社迎合旅游者的心理,着重推出既安全、价格又便宜的地方。中国内地主推华东和东北。 12月19日,永安、康泰、新华、港中旅、纵横游等大旅行社与港龙公司联合在报上刊登"行程最完整最丰富 东北三省8天之旅¥3998元"的广告。还有,康泰推出"中国东方快车"东北三省团,团费1万元,也卖得不错。
  2."双向旅游"进一步发展。自从2002年初取消来港旅游"配额"和内地大幅增加组团社以来,内地访港旅游人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大量增加。对香港人来说,一年一度的寒、暑期、香港特区成立纪念日、中秋节、重阳节、国庆节、冬至、圣诞节等几个重大节日将是赴内地的好时机。
  3.中国"入世"一年的良好表现,增加了对香港居民的吸引力,到内地寻求商机、求职就业、购置房产的将继续增多。"置业国际"主席蔡涯棉认为,2003年春节开始在皇岗口岸24小时通关后,会有更多港人到深圳置业投资房地产,估计购置物业的单位将攀升至11000至12000的数目,比222年增加 15%至20%。
  4.港人对前景乐观者在增加。2002年12月3日《东方日报》报道:"入中国籍攀升,移民海外大减"。香港回归五年多来,申请加入中国国籍的人士持续增加,而申请移民外国退出中国籍的则回落。1997年申请加入中国籍的只有30人,申请变更国籍的却有2281人。到了2002年,l至10月便有452人申请加入中国籍,比2001年同期上升88%;申请变更国籍的只有52人。保安局资料估计,移民海外的港人2001年仅1万多人,是1997年的1/3。这反映移民港人担心在港的人身安全的疑虑已消除,同时也表明这部分人对香港的信心在提高。
  5.内地的省、市不断组团赴港推广经贸、旅游活动。2002年,湖北省、江西、山东、安徽、甘肃、福建、吉林、北京等省市组团来港。还有,5月底我局组织内地的旅游部门、企业及带演出队参加一年一度的香港国际旅游展。这对香港旅行社开展内地旅游业务,对居民多了解内地旅游资源,选择出游目的地起催化作用。例如,12月初吉林省在港举办的冰雪旅游推介活动,效果明显,仅广东(香港)旅游公司就将组织2000人于新年去长春旅游。
  6.香港旅游业界了解和帮助推广内地旅游业积极性高。2002年,内地有十几个省、市组团到港举办推广活动,大都包括旅游内容,香港的旅游界给予热情的帮助。同时,他们希望多了解内地的旅游资源、设施等情况,旅游业议会在6月初组织200人的考察团赴广东考察新景点;香港中国旅游协会在6月下旬组织20人考察西藏旅游业。华商协会在7月组织100名会员赴云南香格里拉县召开年会。2003年1月初,旅游业议会将组织20人参加长春冰雪旅游节。这些活动,对多宣传内地旅游业,2003年多组织香港居民赴内地旅游起推动作用。
  7.国家旅游局积极开展宣传促销工作。按照国家旅游局党组在2002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对"抓好港澳台入境旅游市场"的要求,亚洲旅游交流中心以"民间艺术游"为主干,以"中国的世界遗产"、"西部旅游"为两翼,在香港开展"天上"、"地下"和"地面"的立体宣传攻势:2-3月,在港龙航空公司所有飞往中国的航机杂志架上摆放了50O本《中国民间艺术游》专册,并在港龙贵宾室及香港中环票务处摆放了200本专册供旅客取阅;3-4月,在香港地铁金钟、太子、旺角三个流量大的车站的月台各做两块灯箱片,一块介绍"中国的世界遗产"、一块介绍"2002中国民间艺术游";在九龙巴士和城市巴士两个公司的2400部遍及香港的公交车上,连续7个月播放"欢乐在中国"的促销片;10月7日至13日,在香港理工大学举办"中国西部地区旅游图片展",向师生和学校开放日到校参观的家长、孩子们介绍西部旅游、发放宣传品、播放宣传片。这些工作,对唤起香港居民赴内地旅游的欲望,起到了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志威 )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 相关资讯  
 
 □ 新闻搜索
关键字:
类  别:
  
 □ 图片新闻
河南魅力借旅姐巡游“东风”传遍全球
河南魅力借旅姐巡游“东风”传遍全球
云台山嵩山入选首批国家遗产预备名录
云台山嵩山入选首批国家遗产预备名录
开封市第三届荷花艺术节隆重开幕
开封市第三届荷花艺术节隆重开幕
[ 合 作 媒 体 ]    河南电视《旅游频道》 |  河南电台旅游广播  |  东方今报  |  河南报业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虚位以待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意见建议
河南省旅游局主办
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承办并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C) Copyright 2007-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证号:B2-20040057 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18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