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旅游
河南跻身于中国旅游强省之根本
开封清明上河园有限公司 周旭东
2005年4月4日
几年前,当旅游业在国内蓬勃兴起的时候,就有专家坦言:中国旅游大发展,关键要看“三南”,海南、云南、和河南。如今,海南旅游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亚热带气候条件和阳光、海水、沙滩走在了全国旅游的前列,云南旅游利用其巧夺天工的自然地貌和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发展旅游,旅游业对云南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到12%,独占全国鳌头。惟有河南旅游,虽然较前几年来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横向与旅游发达省份比起来仍有巨大差距,河南旅游在全国的排名始终尴尬地处在20位左右徘徊。
专家寄予河南旅游大发展的厚望,是基于中原地区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河南以拥有丰富的古文化资源而著称。专家说河南是一座浩瀚的天然历史博物馆,一本看得见、摸得着、进得去的中国历史文化教科书。蕴藏在这里的东方文化内涵博大精深。的确,八千年厚重文明、华夏文化的发祥地、黄河文明的摇篮…河南文化为中华文明奠基,决定了河南旅游必须要走文化旅游之路。可以说,发展文化旅游,是河南旅游的主潮,也是河南旅游业的优势和特点。
河南旅游界近年来围绕文化旅游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正视差距、看到不足,河南文化旅游的主流仍然是“白天看庙,晚上睡觉”。河南发展文化旅游还停留在低层次的水平、文化的内涵挖掘还缺乏深度、文化的科技含量还比较低、文化的附加值比较少。
一、河南发展文化旅游的发展方向
河南文化旅游的发展方向是:发展外向型文化市场项目,建设大型历史文化主题公园,繁荣庙会市场、扶持和保护少林武术、中原杂技、民间艺术、豫剧等文化品牌,打造中原文艺精品工程、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扩大中原文化的影响力。
(一)保护传统文化、发展民俗旅游:
河南各地的民俗文化异彩纷呈,无处不体现着河南的厚重文化,浚县的大丕山庙会、淮阳的太昊陵庙会、还有近几年来逐渐红火的中原文化庙会,在这些庙会上,古老的民间艺术得以保护和延续、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得以传承。与此同时,庙会也带来了巨大的人流、物流,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
以反映北宋民俗文化为代表的开封清明上河园是传承民俗优秀文化的又一个代表。该园以历史名画为背景,生动的再现了北宋时期东京城繁华富庶、商贾云集、民俗兴旺的场面,一些难得以一见的、濒临失传的古老工艺、民间艺术在景区得以再生,尤其是景区的民俗剧目表演、历史文化剧目表演使游客有“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之感。景区将画中描绘的民俗文化在现实的景区中通过表演、展示来反映,以游客的互动参与、游客的亲身体验来领会感受民俗文化,为河南旅游走文化旅游之路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国内外旅游经济发达的地区如杭州、云南、广西等地,晚上都有自己的大型演出,这对提升当地的知名度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在河南,一直是个空白。近年来,河南为振兴文化旅游,在郑、汴、洛、商等城市相继开展了文艺精品工程,《风中少林》、《清明上河图》、《河洛风》、《木兰诗》等大型文化演出也实现了公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我们发展文化旅游,不能仅仅从形象工程上考虑,还更应该多的从市场角度、旅游角度考虑。开封清明上河园在景区晚间文艺表演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工夫,景区开业初期,就推出晚场表演《东京梦华魂》,随着清明上河园二期工程的即将开放,景区策划的更贴近市场的高水平大型杂技专场晚会即将与游客见面,这将是河南旅游景区第一个有晚场表演的晚会。
(二)大力开发古都历史文化游:
充分利用我省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把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潜在优势转变成现实优势。以四大古都(郑州、洛阳、开封、安阳)和8个历史文化名城为龙头,以遍布全省的文物古迹为依托,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精心组织创意新颖的旅游活动。围绕“三点一线”黄金旅游线路,大力开发象“王朝街道”“大黄河文化之旅”等对境外游客吸引力强烈的独具中原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打造特色鲜明的主题文化旅游品牌,精心开发形式多样的文化旅游市场。
(三)大力开发名人(姓氏)文化游:
河南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百家姓中有73个兴起于河南。河南还是诸多名人的故里。旅游经济本身就是“知名度经济”、“注意力经济”,因此,利用名人效应发展旅游,已经成为各地竞相采用的手段。河南发展文化旅游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如每年在新郑黄帝陵举办的轩辕黄帝祭祖大会、洛阳关林国际朝圣大典、河南开封的包公文化、杨家将文化省亲团拜活动等。都对地方发展旅游、提升当地经济起到了关键作用。
(四)开发继承饮食文化,打造独具中原文化特色的饮食品牌:
地处中原的地脉条件使河南的饮食文化博采众长,同时也培养了一批自己的饮食品牌。如开封的小吃、第一楼的灌汤包子、开封的大宋菊花宴、洛阳的水席等。这些饮食品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不断壮大,并逐渐成为能代表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
二、河南发展文化旅游要注重两个结合
(一)历史与现代的结合:让历史变的时尚,让文化变的轻松可以解读
厚重的河南文化大多表现在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上,属传统的观光产品,游客游览也仅仅停留在观光的层次上。未来旅游的发展趋势是休闲度假,因此,河南的文化观光产品必须实现与现代旅游的概念的结合,通过功能的附加,实现由单一的观光产品向娱乐产品的转化,来满足不同层次的游客的不同需求。
(二)展览与展演的结合:由动到静,动静结合,突出参与性、观赏性
历史文化景区发展旅游,要超越文物古迹的概念,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诠释文化。历史文化景区都有许多陈展,但多数都是文物的堆砌,单调枯燥的讲解。要逐步打破这种模式,实现展览与展演相结合。目前,多说景区都意识到了表演的重要性,以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为代表的剧目表演在各景区逐渐盛行,开封龙亭景区的九帝迎宾、洛阳龙门武皇礼佛、还有南阳景区的古装导游、清明上河园景区的民俗工艺作坊、古代科技的现场展示等都突破了静态的表示。
三、发展文化旅游,要突出文化性竞争
加快河南文化旅游的发展,必须要在文化层次上开展竞争。目前旅游的竞争形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就是价格竞争,这是最低端的竞争,进一步的竞争是质量的竞争,然后是文化层次的竞争,最后是品牌的竞争。发展文化旅游,必须在文化层次上实现竞争,才能在品牌竞争上占得先机。
(一)要注重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发展文化旅游,不能仅仅停留在表象上,要从深度挖掘文化的角度出发,高标准规划,高质量表演。
(二)要注重文化表现形式:要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旅游理念结合在一起,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将厚重的历史变得轻松可以解读,通过动态表演与静态陈列,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诠释古代文明。需要提出的是,在文化形式表现方面,有个尺度把握的问题,避免在表现形式上走向极端,避免歪曲文化。
(三)要注重细节的文化性:在细节方面注重文化性是景区经营管理水平高下的一个缩影。目前,大家都把创建精品景区提到嘴边,但往往是管理者都是在道路规划、景观布置、环境绿化等方面下大力气,往往忽视了景区的一些细节方面。最普遍的就是景区卫生间方面,虽然,大多数景区的卫生间早期的脏臭现象已得到改观,但厕所文化建设远没有提上日程,而这一点,往往是提升品位的关键。深圳的锦绣中华的卫生间都布置的很有文化气息,每个位置都有一幅漫画在镜框里镶着,每位入厕者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现象,在我省除了清明上河园景区的星级厕所注意文化的细节性方面,别的景区还不多见。
随着河南旅游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焦作现象”、“栾川模式”的兴起,河南文化旅游的势头一度处在山水景区的下风,但河南发展文化旅游所独有的优势是其他任何省份都不具有的,文化旅游还是河南旅游发展的主打方向,我们所做的,就应该是下大工夫、大下工夫在文化内涵上创新旅游产品,从而真正形成河南文化旅游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