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信访工作岗位上,共产党员张云泉牢记宗旨,不忘职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说:“是人民公务员,心里就必须装着群众;是共产党人,就必须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许多接触过张云泉的干部群众说,他身上展现了共产党人的一个鲜明品格,那就是,迎着老百姓的方向走,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 迎着老百姓的方向走,就要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张云泉说:“信访工作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在他看来,有些老百姓上访,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有做得不够的地方,这为改进工作提供了机会,为密切联系群众提供了机会,为改善干群关系提供了机会。做这样的工作,没有必要躲躲藏藏,遮遮掩掩。张云泉在自己办公桌上摆上“一号接待员”的牌子,他说,这样群众来上访,一眼就知道该找谁了。他通过坚持不懈的工作,不仅化解了矛盾、密切了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还树立了我们党一心为民的好形象。 迎着老百姓的方向走,就要善于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利益关系比较复杂。张云泉的不少同事说:“很多看似难以解决的问题,到了张云泉那里,就迎刃而解。”张云泉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熟悉党的方针政策,想着群众的切身利益,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因此,他能够有针对性地做说服解释工作,依靠政策帮助群众解决问题。他将心比心,与群众交心,把矛盾和问题看得很清楚,分析透彻,群众口服心服。 迎着老百姓的方向走,就要有视群众为亲人的公仆情怀。张云泉说:“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如果我们吃了人民的饭,不为人民做事,就是对人民的背叛。”每逢中秋、春节这样的节日,张云泉总是奔波在大街小巷,为贫困家庭送去钱物,对困难群众嘘寒问暖。心里永远装着群众,把普通百姓当作亲人,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记挂在心,还有什么解不开的心结,化不了的矛盾? 张云泉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树立了一个可信、可亲的党员干部形象。群众爱他,敬他,信任他,支持他,归根到底,是因为他热爱群众,服务群众。他的先进事迹启示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就应该是,迎着老百姓的方向走,努力解决群众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做好信访工作是这样,做好其他工作也是这样。 《人民日报》 (2005年04月08日 第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