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社会科学所演绎出来的许多原则,法则,法理,是根据从苏美尔文明以来的西方文明的历史经验中综合归纳出来的。就像我们古代五千年或更长的历史中,也可以归纳出来许多社会科学的法则一样。问题在于“欧风东渐”--西方社会科学输入中国以来,有许多西方的法则便直接地套到了中国的史实上去了。 ------张光直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亦如是,自被译介到中国,便被旅游学界所接受成为学科,行业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础,毫无疑问,这种囫囵吞枣,不加辨析式的全盘吸收对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是有害处的,今天这种害处已经微露端倪,显出其冰山一角。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西方社会的产物,是彼时彼地归纳出来的理论,并且其一经产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的演化过程中,它予当时的西方是适当的,而在今天的西方社会也已经有了质的改变,这种变化是与今天西方经济的发达所分不开的,在一次世界旅游高峰会议上西方有关学者已经提出“旅游是人类的基本需要”的观点。因此对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今天必须重新从不同角度予以辨析与中国的差异,去其异,求其同,从而更好的为中国旅游业服务。本文既是笔者在学习过程中在文化的一个粗浅层面上对其讨论的一个尝试。
在西方社会,个人人生的目的是保持“人身财产”,以满足个人需求为第一要务,不同生活水平的人,具有不同内容的生活,随着个人经济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生活欲求,纳入生活范围内,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生活水平越高的人,高级的需求占有生活的比重就越大,那是一种垒加的高度。今天西方社会经济的发达促使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了最大的比重,旅游有了不同的层次,成为人人皆能的生活欲求。经济收入低的量力而行可以郊游,近游;经济收入高的可以国外游甚至洲际游。因此旅游得以兴。
在中国,由于历史渊源深厚,民族积淀的时间悠远,使今天的旅游行为经常受历史遗影的规范,因此应该从传统入手分析,中国社会根据“三纲五条”的教条,以支持君臣,父子,夫妇永恒不变的铁序为人生目的,并以实力强制执行之。在传统社会结构中,拥有话语权的知识分子虽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也要行万里路,访名山,临清流,为的是学的治国术,卖入帝王家。所谓终南捷径,不过是求知入仕的一种手段,古之好游山水者也无非是寄情,抒怀,畅神,自娱,写心而已,根本谈不上什么生活欲求。而在中国大多数的小老百姓心中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安土重迁的封闭观念,是老子“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老死不相往来”的境界。
在传统与现代交汇的今天,旅游这种观念虽然有了不少突破,但仍然难于堂皇立足,我国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尚未冲击整体文化心态。因此而言,目前中国人的旅游心理依据,具有交替时代的复杂性,并非如旅游教科书所言有时间,有闲暇就有旅游的欲望,这些专家定义的所谓旅游动机只是根据马斯洛理论推演出来的西方概念,在中国它们只是旅游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依此分析,今天中国人的旅游可作如下划分(一)是历史惯性使然,游是为了求知,进而增加个人的修为,如学生的实习,艺术家的写生,考古学家的参观等等。(二)是工作的需求,既为了生存而奔波,游只是一种辅带。(三)就是对常规生活的疏离,既是真正的旅游。(四)盲从于政策宣传,广告促销的旅游者,他们的文化水平一般不高,欣赏趣味和旅游鉴别能力很差。目前的中国,第二,四种的消费占有绝大的比例。而今的旅游开发,多是针对着这两部分旅游者的,为了迎合需求因此多低俗之作,许多景区以附会,传说为题材对其破坏性的开发,以致原始景观遭到沉重打击,很难进行后续补救规划开发。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误区,是由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在中国的延伸所造成的恶果。随着中国教育的普及,人们的文化水平的提高,大多数旅游者将从被动状态转变为主动状态,祛除了中国主流文化的糟粕之后,历史惯性将和休闲旅游相结合成为国内旅游的一种全新方式。
再者在西方国家的旅游中其过程的饮食,居住,交通等等基本需求并不占据主要位置,景区的质量和服务才是关注的对象,正如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所言这些基本需求退居生活的主要舞台,而中国却并非如此,向来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基座不大,思想不自由,而生活态度自由,因此能不遗余力的在生活的细节中努力开拓创造空间,将万般诗书沉淀为衣食住行,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饮食,服饰,建筑文化特色,人与日常文化的参映,成为中国的一大显著特征,如东坡肉,中山装,谢公屐等等无不沾染了悠远的历史文化况味。在中国自来的传统中,生活种类大致相差无多,只在质量上和文化上有所不同而已,决非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所言,当高级的生活欲求出现,次级的生活需求退居次要地位。因此中国的旅游开发规划,尤其要廓清如上与西方文化的区别,并不只关注景区的特色还要把区域的饮食,服饰,民居等等均纳入旅游的规划当中,把其作为景区的补充甚至是开发规划的主要对象,如此才能凸显中国旅游的特色。
总而言之,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在中国更是一种横向拓进式结构。通过探讨中西文化差异来辨析引进的基础理论是构建我国旅游理论体系这个大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以上只不过是笔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粗浅心得,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我国旅游事业更上一层楼进一些微薄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