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河南省省长李成玉 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华夏文明的圣地、中华民族的摇篮、炎黄子孙的祖根,又是旅游资源大省。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围绕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努力抓住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中部崛起”战略机遇期,结合旅游资源丰富的实际,确立了以发展旅游业为龙头,带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全省各地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特别是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部门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提出把旅游业作为河南省新兴的支柱产业来培育。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河南省省长李成玉。(以下记者简称“记”,李成玉省长简称“李”) 记:李省长,请你谈一下河南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是什么? 李:河南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以拥有丰富的古文化旅游资源而著称。河南在中华民族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大量的史书记载和多年的考古发掘证明,至少8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开创了人类文明的先河。河南省堪称“国宝”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97处,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馆藏文物130万件,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一。中国八大古都中的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四大古都均在河南。有濮阳、焦作、许昌、登封等13个城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还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商丘、浚县等。拥有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和嵩山、云台山两处“世界地质公园”。近年陆续开辟的太行大峡谷、云梦山、石人山等名山秀水和林州红旗渠、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纪念馆、传奇将军许世友故里、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博物馆等红色旅游产品,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游客。洛阳牡丹花会和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等节庆活动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河南还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郑州、洛阳、南阳三个民航机场每周有800多个航班往返全国各主要城市。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的飞行区等级为4E级,是内陆地区的一流航空港,现有飞行航线50多条,每周有7个航班直飞香港。河南公路交通四通八达,高速公路网把省会郑州与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四朝古都安阳、曹魏古都许昌紧密相连,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的“十”字型高速公路架构,郑州至以上各城市之间的行车时间大都在50—100分钟之间。以郑州、洛阳、商丘为枢纽的铁路交通网连接京广、陇海、焦柳、京九四大铁路干线,郑州火车站每天都有218趟客车通向全国各地。 近年来,河南省政府对发展旅游业十分重视,已把旅游业作为全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优先发展。在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总体部署下,河南加大了对旅游业发展的投入,支持了18个重大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景区的开发与经营,全省重点景区的功能进一步完善,旅游关联产业加快发展。2004年,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573亿元,增长65.2%;接待游客8057万人次,增长58.8%。各级地方政府都把旅游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自觉把旅游发展融入党委、政府工作的主旋律。郑州、洛阳、焦作、济源等省辖市还相继召开了产业发展大会,出台了相关政策和决定,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心系旅游业发展的书记、市长和县长,把全省旅游业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高潮。以“五一”、“十一”两个黄金周为标志,全省各大景区全线飘红,并持续出现“后黄金周”现象,特别是“焦作现象”、“栾川模式”在全国进一步叫响,成为旅游行业的重要典型。这是旅游业改变、提升河南形象,为全省作出贡献的重要体现。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河南省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个别地方领导认识不到位,没有把旅游业放在应有位置;体制不顺,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机制不活,没按市场经济的规则办事;国际航道不畅,限制了入境游的发展;产业化链条短、产业化水平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旅游企业弱、小、散,竞争力不强,抗市场风险能力差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逐步解决。 记:在当前中央提出“中部崛起”的形势下,加快河南旅游业发展对河南实现“中部崛起”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李:中部崛起的重点和难点都在河南,关键也在河南,没有中原的崛起就没有中部的崛起,甚至会拖全国的后腿。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原地区主导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区位优势长达数千年,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为河南的振兴、崛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旅游业涉及“行、游、住、食、购、娱”六要素。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提升河南旅游产业化水平,对扩大就业和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积极的作用。同时,旅游产业作为形象产业、知名度产业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而且对改变、提升河南形象起了重要的作用。 记:中部崛起,河南要把旅游业作为突破口将采取哪些措施? 李: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加强政府主导和政策支持。全面贯彻省委七届八次全会、省委工作会议和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为突破口,努力探索新机制,培育新产品,树立新形象,开拓新局面,全面提升旅游产业水平,尽快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加快我省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转变进程。未来几年我省将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化水平,培育旅游品牌,尽快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要做好“三点一线”旅游精品工程的巩固提高和辐射延伸工作,以“一带四区”(一带:沿黄河旅游带,四区:嵩山旅游区、太行山旅游区、桐柏—大别山旅游区)为重点,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和旅游关联产业,构筑河南大旅游框架。树立健康安全理想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增强对海内外游客的吸引力,营造旅游大市场。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对外开放和展示河南形象的“窗口”。“十五”期间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0%,至2005年,旅游总收入600亿元以上。2010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相当于全省GDP的10%以上,把我省建设成为旅游经济大省;2020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达到12%以上,把我省建设成为旅游经济强省。近期,要着力推动河南旅游产业化大会的召开。大会将对全省旅游业的大发展提出政策保障措施。省人大已将修订《河南省旅游管理条例》列入今年工作计划,同时要着手做好《河南旅游服务质量管理条例》等基础性工作。 我们还要在深化旅游体制改革上下功夫。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已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我们要借鉴他们的经验,结合我省实际,大胆进行改革。一是把旅游更好地融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主旋律。二是积极推进景区(点)“两权”分离,理顺景区管理体制。发展旅游业与其他经济产业一样,主体应该是企业,政府只是主导。三是明晰产权关系,确立市场主体,建立良好的企业运行机制和市场运作机制。支持有条件的旅游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方式,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力争组建1-2个大型旅游集团,推进旅游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四是要放手、放心、放胆,广泛吸引外资、民营资本、工商资本投入我省旅游业,积极参与我省旅游企业的改制改组,继续做好签约项目资金的跟踪落实工作,并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化投融资机制。 要进一步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将河南旅游宣传促销作为提升河南形象的重要平台。要整合全省宣传促销的优势资源,力争形成合力,打破常规,创新模式,加大力度,重点突破,构建系列化、系统化、品牌化的促销格局。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在旅游宣传推介中的动力作用,形成河南旅游宣传促销的持续效应。要抓住机遇,精心策划旅游节庆活动,充分展示旅游形象,使之成为展示河南旅游的重要载体。在入境游市场开发工作中,按照突出重点的方针,针对不同客源市场确定促销主题,强化具体措施,提高核心产品竞争力。同时跟进国际航线的开通,加紧对即将直航或联飞国际航线的客源国开展重点促销,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实现主要客源市场全面增长。在国内市场开发方面,统一整合跨地区、跨省市的旅游线路产品,以旅游产品为纽带,加大国内区域合作力度,通过区域合作,实现拉动国内客源规模增长的目标。 要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的治理整顿,提高服务质量。各级旅游主管部门要把旅游服务管理列入重要日程,定期研究,精心组织,加强指导,做到思想重视,措施有力,工作落实。要发挥整体合力,搞好协调配合,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大力开展市场整顿。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工商、公安、技术监督、物价、新闻媒体等部门进行全行业市场大检查,重点加强旅游安全工作,打击乱收费乱提价坑骗游客的现象。特别是优秀旅游城市要挥动重拳开展声势浩大的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通过专项整治,优化河南旅游市场环境,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省内外旅游者的满意程度。 继续加大对旅游业的资金投入。对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功的,继续执行以奖代补,对创建成为4A级旅游景区和“河南优秀旅游强县”的建立激励机制,实施以奖代补;同时,按照“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国家、集体、个人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形式投资旅游。凡外商(含港、澳、台商)投资开发各类旅游项目,可以享受省政府有关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的若干政策中的财税等优惠政策,对符合国家产品政策的开发性旅游设施项目建成营业后,从获利年度起,三年内所征的所有税经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由财政部门全部予以返还,继续用于支持旅游设施项目建设;对外商投资200万美元以上旅游企业,从获利年度起,前三年企业缴纳的所得税予以全额返还,第四至第五年返还所缴纳所得税的50%,逐步形成多元化投资的新机制。 积极发展旅游业,要在拉长产业链条上有新突破。拉长产业链条,弥补短腿,促使旅游业向深度和广度进军,是旅游形成大产业的必要条件,也是形成新兴支柱产业的重要标志。从目前情况看,我省旅游业已到了亟待拉长链条的阶段。同时,我省将加大休闲、娱乐等旅游项目的开发,还要在发展红色旅游和培育旅游精品上下功夫,整合全省红色旅游资源,推出3-4个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红色旅游产品。 目前,河南旅游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新的战略机遇期。可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河南一定能够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大省、旅游经济强省迈进的战略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