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资讯 国内资讯 国际资讯 视频资讯 政务信息 媒体互联 图片资讯 本网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视频资讯
【先进典型】黄河潮头一“艄公”——王在富
http://www.hnta.cn  2005-1-31  来源:河南先锋网
【字号: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波翻浪涌,船挺潮头,壮年艄公手把长橹,力拨狂澜,眉宇间凝聚着无畏和豪迈。
  1月16日,当记者在河南武陟县西滑封村“黄河集团公司”院内看到这尊雕塑时,刚刚握别的采访对象———西滑封村78岁的前任党总支书记王在富的形象总是与之重叠交映,使人在惊叹雕塑者创意奇巧的同时,更惊叹王在富带领全体村民风波浪里四十载,一路高歌到如今的不易和不凡。
  “没有老书记,咱这穷得叮当响的‘糠包村’咋也发展不到今天这光景。”“咱们能住上住宅楼,享受着四季如春的中央空调,过着城里人一样的日子,全靠老支书路带得好!”在西滑封村两座16层农民住宅楼下,住户们得知记者是专程来采访王在富的,便凑了上来,一番七嘴八舌。
  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滑封村的穷是出了名的。全村没有一头大牲口,清一色的贫下中农,直到50年代末,连一辆马车都没有。1959年冬,33岁的王在富被推上了村党支部书记的位子,挑起了带领大伙治穷致富的重担。“共产党打江山就是为了让全国人民富足宽裕不受穷。作为一名党员,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西滑封的男女老少都过上好日子。”自此,这位没有文化的农村党员,把自己的一生都押到了这个“最大”上。
  “不管啥时候,他总是干得胜人一筹,从未错过一次发展的时机。”村里几位老者说,三年自然灾害时,周边村子都饿死了人,惟独西滑封没有,因为王在富觉得单种粮食抗灾能力差,安排种了一些耐旱涝的怀山药,关键时这些山药救了全村人的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吃饭问题刚解决,王在富就说,要想让群众宽裕起来,集体经济壮大起来,光靠土里刨食儿不中用!他冒着被“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风险,从外地请来了师傅工匠,率先办起了酱菜作坊,接着办起了榨油、磨面、弹花、砖瓦几个小企业,为集体掘出了第一桶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王在富抓住了国家治理整顿的历史机遇,狠抓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上项目、上规模、上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创办和扩建了方便面厂、面粉厂、电缆厂、汽车弹簧厂等骨干企业,集体固定资产很快积累到亿元以上,使西滑封成了焦作市村级经济发展的“五朵金花”之一、全省闻名的明星村。
  “共产党员先进性在王在富身上的另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为了事业更好发展,主动让贤,急流勇退,让年轻有为的人及早接棒。”河南省委副书记陈全国赞叹道。
  1994年,68岁的王在富自觉年事已高,应该选年富力强、有文化、有能力的同志接替自己。经过深思熟虑,他选中了从部队正团职岗位上转业到焦作市印刷厂当纪委书记的王孝江。王在富多次上门动员,请王孝江回村接替自己的党总支书记职务。在以后的整整10年里,王在富时时处处支持王孝江放手工作,为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呕心沥血,甘当党委和集团公司董事会成员的坚强后盾。他的无私和大度,给王孝江一班人壮了胆,鼓了劲,加了压,也树立了干事创业的表率。如今,西滑封村已经拥有13家企业,固定资产达4亿元,年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年人均纯收入达到六七千元。
  也是受王在富的影响,去年7月,刚刚57岁的王孝江果断地把“帅印”让给了年轻有为的村办企业“斯梅特食品公司”总经理王有利。王孝江认为,“只要老书记带出来的适时交替的规矩能延续下去,西滑封村就有了继续兴旺发达的重要保障。”
  岸景已变,涛声依旧。采访临结束,记者看着满头白发精神矍铄的王在富离去的背影,他“该冲时头也不能回,该撤时眼都不能眨,但为党的事业操劳到底这根弦啥时候也不能松”的话语仍在耳边回响。好一个永不落伍的黄河艄公!
(责任编辑:吕新)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 相关资讯  
 
 □ 新闻搜索
关键字:
类  别:
  
 □ 图片新闻
河南魅力借旅姐巡游“东风”传遍全球
河南魅力借旅姐巡游“东风”传遍全球
云台山嵩山入选首批国家遗产预备名录
云台山嵩山入选首批国家遗产预备名录
开封市第三届荷花艺术节隆重开幕
开封市第三届荷花艺术节隆重开幕
[ 合 作 媒 体 ]    河南电视《旅游频道》 |  河南电台旅游广播  |  东方今报  |  河南报业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虚位以待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意见建议
河南省旅游局主办
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承办并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C) Copyright 2007-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证号:B2-20040057 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18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