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河南省旅游局获悉:我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镇确山村竹沟革命纪念馆、信阳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首府路和航空路革命旧址,将军故里,商城县金刚台红军洞群等,罗山县铁铺乡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南阳市叶家大庄桐柏英雄纪念馆、郑州市二七纪念堂因拥有重要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和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显著地位,被列入全国重点建设的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据悉,去年12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共同研究制订的《2004年—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规划决定用6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培育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配套完善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重点打造100个左右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以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达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振奋民族精神和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的。
【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镇确山村竹沟革命纪念馆】
地处大别山区的确山县竹沟镇是我党民主革命时期的一块重要根据地,这里三面环山,一面抱岭,银带般的溱河从镇中穿过,北山上的苍松翠柏簇拥着高大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竹林深处的“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犹如一块闪闪发光的宝石,镶嵌在这个以“簧竹茂盛”而闻名的古老小镇。
抗日战争初期,竹沟是中共中央中原局、河南省委所在地,刘少奇、李先念、彭雪枫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高举抗日的旗帜,为发展壮大党的力量,组织和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开创华中地区抗战新局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中共中央中原局、河南省委曾在这里创办《拂晓报》、《消息报》,成立剧团、印刷厂、被服厂、修械厂,举办党训班、教导队及各种培训班,为中原各地培养了4800多名军政骨干,部队也由几千人发展到3万多人,初步实现了中共中央发展华中的战略目的。这一时期的竹沟,承担着向中原各地输送干部、经费物资和交通联络等重要任务。竹沟在中原,像延安在全国一样,起着领导华中地区抗日斗争的作用。当年,刘少奇同志看到这里如火如荼、生机勃勃的大好革命形势,高兴地说:“延安有党的领导,竹沟也有党的领导;延安有窑洞,竹沟也有窑洞;延安有抗大,竹沟有党训班;延安有延河,竹沟有溱河。这里简直成了小延安!”从此,竹沟以“小延安”的美名传扬全国。
1956年春,经国务院批准,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建立竹沟革命纪念馆。1956年11月10日,周恩来总理为“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题写了馆名。1958年1月,“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正式建成开馆。“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位于竹沟镇中心延安街北侧,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馆内有旧址房屋54间,竹沟革命史陈列大厅1座。珍藏有定级革命文物231件,其它实物、文献、图片近千件。1988年 8月,纪念馆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5月,被命名为河南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阳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
主要包括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鄂豫皖军委旧址、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箭厂河革命旧址等革命旧址和纪念地。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结合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首府。在这里,先后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3支主力红军。现存的革命旧址和纪念地保留了原貌,再现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历史。
【南阳市叶家大庄桐柏英雄纪念馆】
叶家大庄革命纪念地是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和中原行署旧址,原属叶氏家族村落,属典型的民居式建筑风格。村前一口栏门堰。近十几年,近代住房增加,使原有面貌改变。
1945年10月,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北返,河南军区部队南下和新四军五师会师桐柏后,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行署、中原军区驻此,中原局代理书记郑位三,副书记李先念、陈少敏,行署主任许子威,军区司令员李先念、王树声在此工作至1946年。1945年10月24日“桐柏三军会师”在我国解放战争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为“桐柏英雄纪念碑”和“桐柏革命纪念馆”题词。桐柏已成为对后代人进行教育的重要基地。此地是含浓郁红色文化的景点。
【郑州市二七纪念堂】
郑州市二七纪念堂是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郑州市区钱塘路中段路西。为纪念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及全路工人大罢工而建。1923年2月7日,在帝国主义驱使下,反动军阀吴佩孪对京汉铁路罢工工人进行了血腥镇压,制造了“二七惨案”。1951年9月郑州市人民政府拆除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旧址一一砖木结构的普乐园戏院,兴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二七纪念堂,总面积3100平方米。中部为礼堂(影剧院),两侧陪楼为工人俱乐部,内设“二七”史迹陈列馆、图书馆、报刊阅览室和其他各种游艺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