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知松柏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1/30 15:11:13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唐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六月,唐中宗李显皇后韦氏想做女皇,其女安乐公主想先做皇太女再做女皇,于是两人合谋毒死李显,秘不发丧,韦氏总揽朝政。眼看大唐社稷又一次陷入危亡,相王李旦(武则天第四子、李显之弟)第三子李隆基挺身而出,结交羽林军诛杀韦氏、安乐公主及其党羽,拥立相王继位,即唐睿宗,李隆基以诛杀韦氏功勋被立为太子。睿宗两年后传位于李隆基,即唐玄宗。
但李隆基马上遇到了一个更强悍的对手。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早就想学她老妈做女皇,利用和睿宗的兄妹亲情培植私党,七个宰相她举荐五个,控制朝政,伺机篡位。如今李隆基继位,她不甘女皇梦碎,设计了刺杀、毒杀两条谋害李隆基的毒计,召集她举荐的五个宰相密谋,窦怀贞、萧至忠、岑羲、崔湜(shí)四宰相唯命是从,唯有陆象先坚决反对:“皇上既以功立,当以罪废。今实无罪,象先终不敢从。”拒绝参与阴谋。不久谋泄,李隆基当机立断,杀太平公主及窦怀贞等四宰相,召见陆象先赞叹:“岁寒知松柏,信哉!”予以重用。
孔子有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以天寒地冻,万物凋零,唯有松柏郁郁葱葱,傲视苍穹,隐喻唯有政治险恶之时,才能显现人的节操。太平公主气焰熏天,而陆象先怀忠君之志,心无旁骛,玄宗赞扬他有松柏气节,是恰当的。
官场中人是否有松柏气节,需要险恶政治环境的考验,《资治通鉴》记载的这件事就是明证。而最能体现孔子这一思想的,是《续资治通鉴》记载的南宋两件惊天大案,即名将岳飞案、丞相赵鼎案。宋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十二月,丞相秦桧诬陷岳飞谋反,宋高宗赵构将岳飞赐死;岳飞长子岳云、部将张宪同时遇害。面对秦桧淫威,仍有四人为岳飞鸣冤:第一、二人为大理寺丞(执法官)李若朴、何彦猷(yóu)。大理寺在辩论岳飞案情时,二人力言岳飞谋反证据不足,罪不当死,但众人不听。第三人为抗金名将韩世忠。韩世忠不相信岳飞谋反,质问秦桧:“岳飞谋反证据何在?”秦桧答:“莫须有(可能有)!”韩世忠愤然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人心!”争论不已,秦桧不听。第四人为进士智浃。智浃,汾州人,好读书,通晓《春秋》,深明大义,岳飞引以为友。岳飞入狱,智浃上书申辩,秦桧将其逮捕,杀害岳飞后对智浃击杖一百,押送袁州看管。
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十月,右丞相赵鼎反对与金议和,秦桧撺掇宋高宗赵构罢免赵鼎,逐出朝廷,秦桧得以独揽朝政。七年后,秦桧又将赵鼎贬到一个海岛上,令看管军将每月禀报赵鼎存亡消息。赵鼎在此三年,乏粮,广西经略使张宗元常派人渡海送粮米接济。宋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八月,赵鼎对其子赵汾曰:“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乃绝食而卒。至宋绍兴二十年(公元1150年)六月,赵汾守灵已近三年,扶持赵鼎灵柩回常山县故土安葬。
左中奉大夫章杰乃秦桧死党,当年曾因附会秦桧受到赵鼎斥责,怀恨在心。此时乃派遣常山县兵尉翁蒙之以搜查私酒为名抄袭赵家,意在搜获赵鼎来往书信,将其故旧门生一网打尽;但他对翁蒙之又不完全相信,派遣亲信随行监督。翁蒙之鄙视章杰丑行,想给赵汾报信又无法脱身,于是写一便条,派亲信从后院翻墙而出密告赵汾:“速将家中书信及弓刀全部销毁。”拖延一个时辰,翁蒙之才抄袭赵家,一无所得。章杰无可奈何,遂迁怒于翁蒙之,将其拘押狱中。翁蒙之八旬老母恸哭呼冤于朝门,天下皆知,舆论汹汹,秦桧、章杰见事情闹得不可收拾,只好将翁蒙之释放,但贬为兰溪尉。
章杰有一幕僚魏掞(shàn)之,对章杰丑行深以为耻,乃写一信讽刺章杰,然后弃官为民,回乡种田去了。 这些记载表明,在丞相赵鼎案中保持松柏气节的,有张宗元、翁蒙之、魏掞之三人。
(作者:喻清录 责任编辑:曾玉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