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的洛阳往事】秋菊春兰各自芳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1/23 16:29:08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南北朝时期,有位与陶渊明齐名的诗人颜延之。他写诗颂扬竹林七贤,先后写了《阮步兵》《嵇中散》《阮始平》《刘参军》《向常侍》等诗,唯独不写山涛和王戎。最后,这组诗被称为《五君咏》。
在诗人看来,在社会动荡时期,文人必须和朝廷保持一定的距离,最好归隐,即圣人所言的“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而山涛和王戎在“邦无道”的节骨眼上,投入司马氏集团的怀抱。晚年的山涛多次请辞,朝廷非但不准,还升他的官,使得他做官一直做到近80岁。因此,尽管山涛德才兼备、克己奉公,但其价值取向还是有悖于文人的操守。
在《五君吟》创作700余年后,金代诗人史肃在洛阳写了一组诗,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最有名的一首写道:“莲社从来说陶远,竹林今不数山王。家鸡野鹜何须较,秋菊春兰各自芳。”在史肃看来,竹林七贤都是有思想的人,社会容不下他们,他们只好选择避世,用超越常理的举动蔑视礼法。他认为嵇康、阮籍固然可敬,山涛和王戎隐身于庙堂也是可以理解的。山涛、王戎二人与竹林七贤其余五人相比,不过是家鸡与野鹜、秋菊与春兰的区别罢了。
自此,史肃的“家鸡野鹜何须较,秋菊春兰各自芳”,成为一种被社会认可的观点。 与阮籍、嵇康、刘伶等的狂放不羁不同,山涛的贤似乎世俗了一些。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勤于政事,体现的不正是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吗?因此,山涛一直被百姓所推崇。
在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故乡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还有一个以山涛、王戎二人命名的乡镇——山王庄镇。据说当年山涛、王戎在那里讲学,培养了不少有识之士。明末书法家王铎在《野王》一诗中写道:“事事悲歌旧不同,七贤此地有遗风。”写的就是竹林七贤在洛阳杜康村避世时的情景。
(作者:刘彦卿 责任编辑:曾玉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