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历史镜鉴】严嵩的“圈子”
【历史镜鉴】严嵩的“圈子”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1/9 8:45:55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近读明史,读到严嵩一生起伏,总有些感慨:结党营私下场历来不堪,但为什么偏偏就有人削尖脑袋想挤进各种“圈子”呢? 严嵩是被贴上“白脸奸臣”标签的历史人物,后人评价他专擅朝政二十年,戕害他人以成己私,结果“士大夫侧目屏息,不肖者奔走其门,行贿者络绎不绝”。《明史》更直截了当地称严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其实,严嵩前半生,还是个相当不错的官员,简直称得上一个贫寒子弟努力向上的励志楷模了。不少人认为,假如没有儿子严世蕃,严嵩应该能得善终,也就是说,是严世蕃“坑爹”。在历史上,严世蕃也很有名,他是严党最核心的成员,也以一个荒淫无耻的形象流传至今。甚至有分析认为,著名小说《金瓶梅》中的“西门庆”就是影射严世蕃的。
  当然,作风问题背后往往是经济问题,金钱与权势堆砌出了严世蕃这个怪胎。严嵩出身贫寒,寒窗苦读,辛辛苦苦登上天子堂,严世蕃却是“由父任入仕”。史载严世蕃“剽悍阴贼,席父宠,招权利无厌”,同时又称他“然颇通国典,晓畅时务”,是一个擅长揣摩上意又贪得无厌的家伙。
  当时严嵩、严世蕃父子把持朝政,时称“大宰相、小宰相”,掌握着朝中官吏的任选、升迁。严世蕃利用各种手段大肆搜刮,家财富可敌国。严世蕃的贪婪到了何种程度?皇帝的第三子裕王朱载垕(hòu)(后来的明穆宗),但皇帝对他不是很亲近。因此,严世蕃对他也很冷淡,就连照例每年该给裕王府的岁赐,户部都因为没有严氏父子的命令而一连三年都没给发放。最后,这位未来的皇帝凑了一千五百两银子送给严世蕃,严世蕃欣然接受,才让户部补发了岁赐。严世蕃因此每每向人夸耀:“天子的儿子尚且要送给我银子,谁敢不给我送银子?” 真可谓“欲让其灭亡,先让其疯狂”!
  都是儿子害了我——这是不少贪官落马时的悲呼,想必严嵩当时也有此般委屈。皇帝在命令严嵩致仕的谕旨中也这么斥责:“一念纵恶,悖逆丑子,全不管救,言是听,计是从……” 事实上,严嵩、严世蕃父子的问题,早就超出了“子不教、父之过”的范畴,这父子俩以血缘关系打造利益密不可分的“严党”,狼狈为奸,互相利用。
  史载,严世蕃被斩首时,京城民众像过节一般,纷纷前往刑场观刑,欢声笑语,胜似郊游——“严党”的人缘,确实坏到了极点。 当然,“严党”不只是严氏父子俩在战斗。历来每个权贵的“圈子”,有稳固的核心,有松散的外围,还有削尖脑袋想往里钻的家伙。严党权势最盛时,攀附者不计其数,严府管家严年号萼山先生,公卿“得与萼山先生一游者,自谓荣幸”。
  严嵩只生了严世蕃这么一个儿子,但自然有人愿意给他当干儿子,最著名的干儿子叫赵文华。史载赵文华“后仕于朝,而嵩日贵幸,遂相与结为父子”,跟着干爹,干了不少坏事,他坏到什么程度?皇帝让他修宫殿,他居然把木料都搬到自己家里,先给自己盖了一座大宅子,然后回复皇帝说给您修宫殿急不得,因为“没钱了”。
  当时严嵩、严世蕃父子的“圈子”里,有一个叫鄢(yān)懋(mào)卿的官员,投靠严嵩后,做了很多坏事,正是在他的建议之下,弹劾严嵩的杨继盛最终被杀,作为回报,他获得了管理盐政的美差。此人捞钱简直捞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他上任之前皇帝每年只征六十万两白银盐税,他上任之后,竟然要求改征一百万两白银盐税。历史上著名的清官海瑞还跟他干了一仗,输了,走人。
  鄢懋卿是严嵩江西老乡,依靠严家父子赚够了钱,还当上了刑部右侍郎,相当于公安部副部长。严世蕃出事后,鄢懋卿负责捞人,他利用“圈子”里的关系,把巨贪严世蕃成功洗白了大半——经过三法司会审,一致认定严世蕃贪污罪名成立,着令发配雷州充军。
  事实上,如果不是严世蕃太嚣张,流放半路上逃跑回老家,还整天叫嚷着要杀这个要杀那个出气,也不会落了个斩首的结局——“严党”的力量太强大了。当最后尘埃落定,“严党”崩盘,鄢懋卿的人生也落了个“落职戍边”的句号。
  赵文华死得很奇特,当时他作为“严党”小“圈子”重要一员,被削职为民,某一天,赵某人“意邑邑不自聊,一夕手扪其腹,腹裂,脏腑出,遂死”,揉肚子居然把自己给揉死了。但他死了,事还没完,他被查出贪污了十万多两的军饷,皇帝罚没其家产还不够还,便旨令其后代来还,一直到万历年间还没还完。
  相比赵文华,在历史中回望“严党”另一个成员胡宗宪,却是一声长叹。 胡宗宪是一代名臣,抗倭名将,最终不得善终,狱中自杀身亡,脱不了与“严党”的关系。他先是刻意接近赵文华,送钱送房送女人;然后通过赵文华又攀上严嵩,送钱送房送女人……在胡宗宪被弹劾时,严嵩屡次帮他化险为夷。
  在严嵩被籍没家产时,其中就有胡宗宪所献的大量珍宝。众大臣此时争相倒胡,本来皇帝想保住他,毕竟他在抗倭之事中不可或缺,但胡宗宪最后还是下狱了,因为抄家的人在严世蕃那儿发现了一封信:胡宗宪贿求严世蕃作为内援。
  明朝党争激烈甚至残酷,每个权臣都在搞“圈子”“山头”,而且有明一朝,阉党势力大部分时间都强大,从王振、汪直、刘瑾到魏忠贤,以宦官为首、朝臣后妃为羽翼,控制特务机构,构陷冤狱,酿成封建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幕。
  阉党之外,还有齐党、楚党、浙党、宣党……都是党同伐异,任人唯圈子,争吵不休,为反对而反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明朝溃于“党争”“圈子”“山头”。
(作者:关山远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