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洛阳情结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洛阳情结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1/9 8:34:49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出山复入山,上下皆坡坂。人云行路难,我悔见道晚。嵩少去已遥,伊洛来不远。二程轨辙存,迷途会当返。 ——汤显祖《渡洛水》。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以戏剧《牡丹亭》而闻名于世,鲜为人知的是汤显祖不仅在剧本里多次写到洛阳,而且曾渡过洛水(即洛河)来到洛阳。
  在《牡丹亭》里,汤显祖多次写到洛阳,如第十五出:“急切要画图中匹马把西湖哨,且迤递的看花向洛阳道。”第五十一出:“他则好看花到洛阳,咱取次擒胡到汴梁(今开封)。”与《牡丹亭》同列《临川四梦》的《紫钗记》,是汤显祖将处女作《紫萧记》删减润色易名而成的。
  该剧主要以唐传奇《霍小玉传》为蓝本,同时借鉴了《大宋宣和遗事》的部分情节,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唐代诗人李益在长安(今西安)拾得霍小玉所遗紫玉钗,遂以钗为聘礼,托媒求娶。婚后,李益赴洛阳考中状元,从军立功。卢太尉要招李益为婿,反复笼络并软禁李益,还派人到霍小玉处讹传李益已被卢府招赘。霍小玉相思成疾,耗尽家财,无奈之下典卖紫玉钗,却为卢太尉所购。卢太尉以钗为凭,声言小玉已经改嫁。黄衫客路见不平,在牡丹盛开之际,将李益带到染病已久的小玉处,夫妻遂得团圆。
  汤显祖与洛阳颇有缘,从“人云行路难,我悔见道晚”两句诗里可以看出他的洛阳情结。他渡过洛水,看到“嵩少(嵩山)去已遥,伊洛来不远”的迷人风景,同时洛阳二程(程颢、程颐)的轨辙(指二程创立的理学)仍存,也让他“迷途会当返”。
  汤显祖一生洁身自好,不肯依附权贵,因此仕途不顺。明朝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48岁的汤显祖愤而弃官归里,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出于对洛阳的向往,汤显祖将洛阳写进他的戏剧里。2009年9月12日,根据汤显祖《牡丹亭》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洛阳国花园举行开机仪式,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终于与洛阳结缘。






(作者:余子愚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