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说说开封消失的寺庙祠堂
说说开封消失的寺庙祠堂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12/15 8:54:19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在八朝帝王之都的开封,在元、明、清、民四代省垣的汴梁,那金碧辉煌之都内、富丽恢弘之城中,由于严重的自然灾难、残酷的战争浩劫、人为的拆除弃毁和建筑物自身的寿终,多少极有价值的古建筑都在历史的岁月里销声匿迹,成为与我们永诀的城市记忆和弥足珍贵的文化基因。前两年有消息说,甘肃省省会兰州市在城区主要街道有选择地为已消失的60多处古建筑树碑立传,受到社会舆论的关注和学术界的好评。兰州之举对我们开封来说也应是个不小的启发——一是宜于唤起广大市民对本市历史文化遗迹的认识,二是让到开封的外地人更多了解开封曾经有过的辉煌,三是从而增强大家对现有古建筑文物的保护意识。

    可以想象,在没有出现大型宗教建筑之前,我国古代旧城市的轮廓面貌肯定是比较单调的,寺庙祠堂等的出现给中国古代城市面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对历史文化名城开封来说,一些消失的寺庙祠堂更是给这座名城留下了标志性的印记。它们不仅曾经是古开封、旧开封市井中一个显著的地标,还是一个时期城市灵魂、精神、风尚的标志。原建筑虽然消失了,而且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复原,但对其已有信息的认识和解读还可以继续与深入。借助古籍与史料,在此选择它们中的佼佼者介绍给大家,兴许又是一道别有意味的新风景。“说说开封消失的寺庙祠堂”系列将陆续推出开宝寺、开封府文庙、府城隍庙、孟子游梁祠等篇章,以飨各位。

    刘春迎先生的《北宋东京城研究》一书中讲到:“在东京城内,佛教寺院众多,遍布全城,且许多寺院修建的奢华程度,非一般官府可比,实乃东京城中最好的建筑群体。当时,大相国寺、开宝寺、太平兴国寺、天清寺四寺以其规模宏大而最为有名,合称东京四大皇家寺院。”熊伯履、井鸿钧二位先生的《开封市胜迹志》一书中讲到:“当时京师立左右街僧录(北宋朝廷管理东京寺院事务的常设机构——笔者),分辖各寺院僧众,左街为大相国寺,右街为开宝寺,同为首都佛教寺院的领袖。”如今,大相国寺“健在”,开宝寺已“涅”888年。

    1.法难过后之盛举。开宝寺是周世宗法难之后,劫波度尽,在唐封禅寺的基础上,由宋太祖赵匡胤拍板大举兴建的。汉化佛教在发展过程中经受过多次毁灭佛法的严重打击,佛教徒称之为“法难”。在中国佛教史上,封建社会中较大的灭佛事件发生过4次,那就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及后周世宗的灭佛,史称“三武一宗”的灭佛事件。从南北朝到唐五代,封建王朝的某些当权者灭佛,有其政治、经济与其他复杂的社会原因。至后周一代,佛寺泛滥,出家五众大增,使不少人走向不劳而获之途,直接影响到国家的赋税和兵役。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周世宗柴荣下令:凡国家没有颁给寺额的寺院一律废除,由此拆毁天下佛寺3336座,同时连带废寺和民间的铜质佛像全部没收,用来铸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第四次法难。不过历史的螺旋转来转去,总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周世宗临终前任命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翌年便发动了“陈桥兵变”,建起大宋王朝。赵匡胤登极之后,很快就终止了周世宗的法难,转而大力扶持佛教。他和周世宗截然不同,认为在巩固自己的皇权方面,佛教是个大帮手。经过四大法难的汉化佛教,也与赵氏王朝相向而行。从北宋开始,中国北方的和尚开始实行农禅制度,就是一边当和尚,一边还种地,自己劳动养活自己。据说如今世界上也只有汉化佛教的和尚才参加劳动。在大宋之初,赵匡胤在开封除了全力扩大皇城、大建宫殿和官府之外,大力兴建寺院也是他倡导的国家重点工程。宋人江少虞所撰《宋朝事实类苑》卷四十三《仙释僧》有《建寺》一节,讲的就是在都城开封“官为营葺”建太平兴国寺和开宝寺的事情。

    2.巨刹开宝寺之恢弘。宋太祖开宝三年(公元970年),赵匡胤以自己的开宝年号为名,改封禅寺为开宝寺。孟元老著《东京梦华录》卷之三《上清宫》中记载“开宝寺,在旧封丘门外斜街子”;江少虞撰《宋朝事实类苑》在卷四十三的《建寺》一节中记载开宝寺“前临官街,北镇五丈河”。由以上两则史籍记录的珍贵信息,结合开宝寺的历史沿革、遗迹遗物、文献记载和佛寺建筑法式等,我们可以清晰地勾勒出已经消失的当年开宝寺的恢弘状况。其一,巨刹的位置和面积。开宝寺位于旧封丘门外东北隅,至今地面上尚存的开宝寺塔(铁塔),是最有权威性的坐标点,今日的铁塔公园也标示着开宝寺的大致方位,但比当年的开宝寺面积要小得多。这里需要先指出古今认识上的两个差别。一是宋时东京的内城在南北方向上明显小于今开封城(明清城墙),当时的开宝寺(包括开宝寺塔)位于宋内城上的旧封丘门外,也就是在内城城墙之外,而今日开宝寺塔却在开封城明清城墙之内,这是城内城外之别。二是由于今日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横据铁塔公园的整个南侧,公园正门及接引佛殿已无法依照坐北朝南的惯例,它们坐东面西的坐向误导使今日游客对铁塔的坐向、接引佛的面向和重建的福胜院、灵感院的方位等都产生了困惑和错觉。充足的史料证明,开宝寺五楹山门及整个丛林北镇五丈河,南临大街斜街子,是标准的坐北朝南。其宏大气派的山门就横据今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南校门左右一线。而巨刹的面积,可谓大得惊人,应为如今铁塔公园与河南大学明伦校区面积之和,不会小于只会超过,在1500亩上下。其二,巨刹的概貌和规模。自开宝三年(公元976年)以后,作为宋太祖倡导建设的国家重点工程,宋廷连年拨巨款给开宝寺,大兴土木扩建寺院。其整个建设项目除依照已开始形成的“伽蓝七堂制”外,可以看出是有明确施工规划的。规划之一,要在帝都离皇宫临近的地段,建造一座供皇帝礼佛的皇家寺院;规划之二,在此寺院内建造一座顶级佛塔,用于供奉吴越王钱归顺大宋时要送献的佛舍利;规划之三,建设一处平时用于佛事,科举时能用于考试全国举子的贡院场所。和建设项目规划相配套的还有寺院构成的计划安排,巨刹开宝寺,按寺、院、区三级组成。经数年不断的施工,一个庞大的开宝寺寺院组群呈现在世人面前。它“规模宏阔,殿堂壮丽,斋舍完备”(刘春迎语),它“屋数千间,连数坊之地,极于钜丽”(江少虞语),它“缭廊朵殿,凡二百八十区,内有二十四院”(周城语)……无论是占地面积,还是寺院规模,无论是在京师之地,还是在大宋全境,巨刹开宝寺佛寺组群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这也是北宋文化发展的一个突出标志。如今,我们东京后人在仰视铁塔之际,总觉得宝塔十分孤独,谁知千年前拱卫浮屠的还有一座与之绝配的宏大巨刹,就在我们的脚下。
(作者: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