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曹植笔下的洛阳城
曹植笔下的洛阳城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11/11 9:06:18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垣墙皆顿擗(pǐ),荆棘上参天。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曹植《送应氏》
    来到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只见大片的农田和散落的村庄,仅存的城墙也遭到破坏,幸好还有高于地面的部分能见证这里曾经的辉煌。 才高八斗的曹植,曾目睹东汉洛阳城的破败,在送别朋友应璩的诗中,他写下了“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的诗句。曹植,东汉末年出生,魏文帝曹丕的弟弟。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于许县(今河南许昌)即皇帝位,定都洛阳。
    烧洛阳城的是何人?这账要算到董卓头上。东汉末年,董卓作乱,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临行前,他派士兵驱逐洛阳数百万人西迁,为防止老百姓逃回,董卓下令将洛阳周围二百里以内的房屋全部烧毁,造成“悉烧宫庙,城府荡尽”“数百里中无烟火”。
    曹植的《送应氏》一诗对此有着细致的描述“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宫墙都倒塌了,地上长满了荆棘,高入云天。曹植想在洛阳城里走走,结果发现“无行径”,农田也没有人耕种了。“久不归”的游子回到家乡,连路都找不到了。
    不过,曹植所知的只是洛阳的一小段历史。东汉之后,曹魏、西晋、北魏等王朝先后定都洛阳,在洛阳营建金碧辉煌的宫殿,而随着朝代更替,洛阳城不可避免地一次次遭受战火的焚烧。可以说,洛阳的历史都在地下埋藏着。
    时间过去1000多年,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上,宫殿虽然荡然无存,但是遗址上出现了村庄,田地里有农民在耕种,战乱距离我们如此遥远,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倘若曹植穿越历史,来到现代,不知会作何感想?
                

(作者:余子愚 责任编辑:高晓婷)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