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池 跨越古今——商丘:传承古文明的旅游胜地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11/3 16:14:07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每一座城市都像是一个人,也有筋骨与血肉,也有精神与灵魂。
与中国现存的许多比较完整的古城一样,商丘古城曾经饱经沧桑、辉煌灿烂。而与其他古城不同的是,商丘古城所承担的历史地位,所承载的地域风情,所承继的华夏文明发展的脉络,让她在不知不觉远去的岁月中,为历史留下了清晰地印记。
商丘古城的古老印记
商丘古城是商丘的必去之处,它的建城史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契时代, 现存地上的归德古城于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竣工,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商丘古城之下同时叠压着周朝时期的宋国都城、秦汉时期的睢阳城、隋唐时期的宋城、北宋时期的应天府南京城、明朝弘治十六年之前的归德府城等6座都城、古城。商丘古城也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摞城三位一体的大型古城遗址。古老的街道经历数百年的风雨早已显得有些破败。斑驳的墙面则展示着曾经荣耀与辉煌,虽无昔日的璀璨原貌,但那遗留的城墙和城门依然发挥着应有的作用,为城内现在的居民提供安全屏障。
隐市百年的穆氏四合院
在古城隐秘的小巷中,躲藏着一户豪门望族。穆氏四合院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四合院建筑群,幽静的院落在周围嘈杂的建筑中依然显得那么醒目,这就是豪门的气质,青砖灰瓦色彩,绚丽繁复的装饰,无不彰显院落主人的身份与地位。据称,院落的主人穆炳坛是清代归德府的富商,也是商丘“七大家、八大户”之一。走进四合院,原本为一宅九院80余间,现只存留前院、东院和后院,院子按照传统的建筑形式,座北朝南,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前低后高,反映了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封建礼制。
打造144公里的生态绿色长廊
商丘境内的黄河故道全长约140公里。故道内大面积的湿地、湖泊、草滩,构成了典型的河谷自然景观。故道融美丽的田园风光和古老的人文景观为一体,“七大连湖”、两大湿地和两大森林公园为水生物的生存、特种动物养殖及鸟类的栖息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目前,去湿地拍鸟已经成为众多摄影发烧友的选择之地,商丘也成立了专门的拍鸟协会,让众多的摄影爱好者交流经验。森林是城市的天然氧吧,也是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周末度假,逃离钢筋水泥的休闲选择。黄河故道也是商丘旅游规划的重点,如今,市政府正在加大力度整治,通过生态绿色长廊把湖泊、湿地、森林公园和故道线上的宁陵万顷梨园有机串联在一起,把商丘黄河故道打造成为集黄河故道自驾游、故道森林度假游、故道渔家生态游、果品采摘农家游、生态村镇游、康体养生游、生态教育科普游、运动休闲游等为一体生态旅游产业带,让它成为人们徒步、骑行、享受慢生活的原生态观光旅游区。
首趟旅游专列塑造商丘旅游品牌
今年7月5日,来自上海虹桥的近800名游客乘坐旅游专列抵达商丘,参观游览了华商文化广场、商祖祠、阏伯台、燧皇陵、归德府城墙等我市知名景区景点。据悉,这是商丘首次迎来旅游专列,旅游专列的成功接待,为我市开拓外地旅游客源市场,进一步提升商丘城市形象,做大做强商丘的旅游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从2013年起,商丘市旅游局在全国各类旅游推介会上积极推介商丘旅游,在央视、乐途旅游网等媒体打出了“天下归德、古城商丘”的旅游品牌,重点围绕把商丘打造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集散地和旅游目的地的目标,紧抓培育商丘古城旅游产业龙头和打造黄河故道生态旅游绿道经济带两个重点,努力推动旅游产业高效快速发展。同时,随着商丘古文化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接待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商丘奠定了基础。
推动商丘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近年来,商丘市旅游局紧紧围绕旅游项目推动战略,精心谋划和实施一大批重点旅游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商丘旅游产业提档升级,为商丘旅游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主要体现在:一是旅游创建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目前,全市有8家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1家,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11家。今年预申报6家A级景区,星级旅游饭店9家,星级农家乐12家,乡村旅游建设异军突起,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这些都为旅游发展带来了优势。二是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全市旅游项目建设涌现出众多亮点。三是突出了龙头项目建设。商丘古文化旅游区古城保护建设项目,在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列入“金三角”发展项目之一。四是文化旅游资源不断得到挖掘,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发展。
(作者: 责任编辑:李海粟)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