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民俗百态,展河洛风情。年近古稀的洛阳市民胡树青先生,自学绘画、电脑绘图,将自己在六七十年的人生里所见过并知晓的河洛地区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手工百业等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民俗,创作成独具特色的“河洛民俗画”系列,而其中的有些物件和民俗是年青一代不曾见过的。跟着胡树青先生的“画说河洛民俗”,能形象地了解洛阳的民俗。
“精耕细作”是河洛农耕的优良传统。耕地包括犁地和耙地;俗话说:“犁虚耙瓷。”耙地是把“耕”进行到“精”的重要步骤。用来耙地的工具叫耙,它由坚硬的硬木如槐木、枣木、老栎木等做成。根据耙的遍数的多少和在耙上加压的轻重以及操作细致程度,耙地分托耙、捋耙和锁耙等,而最精细的是锁耙。
所谓锁耙就是反复作跟地块边线方向成45°的斜耙。锁耙可耙出好多名堂,如“一道垧(shāng)”“两道垧”“缠簸箩沿儿”“水尖儿”……松软的地面,锁耙走过,留下一方一方图案,精美程度让人叹为观止。
如今,已经很少人使用耙了,但这种工具是许多人儿时最深的记忆。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