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跨越千年的宰相陈村
跨越千年的宰相陈村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10/15 9:43:38 来源:郑州日报 点击次数:

 “一门三宰相四进士,父子四人同朝为官,忠孝两全,皇帝亲笔题字‘崇孝寺’……”这些都是新郑市郭店镇的宰相陈村的历史故事。虽时跨1000多年,村民们却依然代代传诵,以此为荣耀。

 从郑新快速通道向东不到四里路就来到宰相陈村。村口的地边上,一块刻有“宰相陈村”字样的石碑格外醒目。当记者问及村名的由来时,早已在此等候的陈永欣老人打开了话匣子:“俺村自宋朝就有了,全村170多户800多口人,无一杂姓,全部姓陈,都是北宋宰相陈省华后裔。这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一个以姓氏与官职命名的村庄。”据陈永欣老人讲,陈省华有三子:长子陈尧叟、次子陈尧佐、三子陈尧咨,史称“三尧”。因父子四人皆为进士,故称“一门四进士”。又因陈省华和陈尧叟、陈尧佐都曾任宰相之职,也有“一门三宰相”之说。陈省华卒后葬于此地,“三尧”也先后长眠于双亲墓旁,永与父母相伴。因陈氏一族出将入相,官高位重,也是当时显赫的名门望族,墓地规模也达214亩。宰相后人因要给先祖守墓,便临墓而居,世代在此栖息,久而久之,形成村落,人称宰相陈村。

 说话间一座高大雄伟的石牌坊映入眼帘。二龙戏珠、苍松、祥云等各种图案雕刻精美。自右至左两侧石柱分别刻有“一门三相两状元”、“四世六公八进士”,横批为“天下无双”。 新郑市陈氏文化研究会会长,78岁的陈氏后人陈留库告诉记者:“这副楹联是对祖上鼎盛时期人才辈出的真实写照。”穿过牌坊便步入8米宽224米长的神道。两侧依次站立着栩栩如生的石人、石羊、石猴、石马、石虎等20多个,间种松柏,颇为壮观。石像虽历经上千年的风雨剥蚀,但见到如此场景,还是让人对放眼在望的宰相陈村肃然起敬。走过神道中部的小桥,高10米的神道碑便矗立在众人面前。三阶高的碑台由青石砌就,碑座是一只千年石龟,龟头已遭毁坏缺失,碑面的字迹有些已磨损难辨,但宋朝政治家、文学家,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书写的碑文书法,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学大家的风范。

 陈留库老人指着神道碑北100余米处的一座寺院说:“这就是受过皇封的崇孝寺。”放眼望去,两层楼高的寺院门楼已是饱经沧桑。在两棵碗口粗的合欢树的掩映下,门窗枣红的漆面显得有些暗淡发白,早没了往日的光鲜,屋基和屋身上的青砖也几经修缮,但是门头上嵌刻的“崇孝寺”三个烫金大字却让这座门楼风光无限,世代为人称颂。陈留库老人还告诉记者,该寺建于宋代,本名“报恩寺”,是陈氏家族供奉和祭祀先祖用的祠堂。相传在陈尧佐为父守丧期间,黄河决堤于滑县。宋仁宗皇帝权衡再三,陈尧佐是完成堵堤重任的最佳人选。陈尧佐戴孝奉旨成功堵堤。至今滑县境内的一道黄河故堤仍叫“陈公堤”,以示纪念。皇帝为彰显陈尧佐“忠孝”两全之举,御赐在其父陈省华墓区敕建崇孝寺,并亲笔题写寺名。 这也让世代簪缨的陈氏家族锦上添花,倍受世人敬仰。

(作者:王保建 责任编辑:高晓婷)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下一篇: 郑氏圣地张河村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