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园“武大郎”的幸福生活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10/13 14:38:52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开封清明上河园里的虹桥旁边,有一个著名的铺子。游客下了虹桥,入眼处就是迎风招展的“武大郎炊饼铺”和“潘金莲茶馆”。游客往往是先笑笑,然后来这里叫一壶碧螺春,来一包香酥可口的炊饼,看看“武大郎”和“潘金莲”忙碌的身影,仿佛穿越到了千年前。
这个武大郎原名叫殷培建,今年45岁。1999年他从老家南阳到郑州打工,后来又转战到清明上河园当了一名茶铺的伙计。在清明上河园里待久了,眼见的是“宋景”,耳边是关于宋朝的故事,殷培建就打上了“名人武大郎”的主意。
就这样,他辞掉了工作,考察了山东的水浒城、杭州的宋城,在2004年11月开起了“武大郎炊饼铺”和“潘金莲茶馆”。
殷培建1.69米,黑黑的,毛遂自荐当上了武大郎。武大郎是有了,可是去哪儿找潘金莲呢?殷培建把目光瞄向了校园,河南大学、开封大学、开封教育学院、人才市场等,都成了殷培建选拔“潘金莲”的地方。他的要求是,“潘金莲”的身高一定要在1.7米以上,长得也要漂亮。就这样,这么多年来,他先后聘请了30多个“潘金莲”,穿着古装、打着伞,站在炊饼铺前招揽顾客,生意果然就火了起来。
说起如今的生活,殷培建颇为感慨。当年从老家出来时,一个烂提包、一辆破自行车就是全部家当。当时的他已经年过30,既没有钱,也没成家。来这里几年后,他娶妻生子,在开封买了房,在这个城市扎根安家。记者采访时,武大郎的爱人带着孩子去张家界旅游了!
殷培建把自己几乎全部的精力,放在了经营自己的铺子上。刚开始,他进了别人的炊饼来卖,后来发现炊饼里太湿润,和自己想要的不一样。再后来,殷培建又反复琢磨、考察,改进配方,用花生、绿豆、豇豆、糯米、核桃制作出了香酥脆的“武大郎炊饼”!这种炊饼工艺独特,层多而酥、油而不腻!
如今小日子过得不错,殷培建将实现两个愿望定为他最大的目标。第一个,就是改造升级潘金莲茶馆,将其布置成潘金莲和武大郎的家,进一步和历史里的故事相吻合!第二个愿望,就是保持好的身体,将孩子好好养大,为孩子提供好一点的生活环境!
很多人关心,殷培建扮演成“武大郎”经过了心理适应期吗?殷培建表示完全没有,他觉得如今抓在手里的好生活,才是他最看重的!
(作者:未知 责任编辑:高晓婷)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