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皇帝的御厨宋登科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10/9 10:16:21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如今,在街头顺便问起宋登科,估计很多人已经不知道他是谁了,在《开封饮食志》和《伊尹与开封饮食文化》等书籍中对他的记载也是简短数行。如果时光倒流,在民国初年,提起宋登科,不但中国人知道,连外国人——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也知道。宋登科是宣统皇帝的御厨,他人品好、手艺精,在烹饪实践上,操作严谨,投料定规,刀工、配料巧妙,突出原汁原味。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中期一直在开封生活,曾开设“雅北饭庄”, 专门经营宫廷御膳,名噪一时。
一把菜刀闯天下
清代,为皇帝备膳的厨师大部分来自清兵入关之后从“老家”带来的满族厨师,多为世传技术,子承父业,其次是留用了明代宫廷里的山东厨师。另外一部分则是依帝、后饮食爱好选用的厨师。宋登科来自河南长垣厨师之乡,既不是盛京嫡系,又不是名厨世家,他凭借自己的出色厨艺,一把菜刀闯天下,一步一个脚印,终于成为一代名厨。
宣统皇帝即位没几年就遇到辛亥革命,民国时期,溥仪仍居住紫禁城后半部,保持着皇帝的尊号,过着逊帝的生活。清朝标准御膳,每顿饭有120 道菜,要摆三大桌。此外还有主食、点心、果品等。皇帝想吃饭了就一声“传膳”,小太监便照样接龙般说着“传膳”,御膳房听传就把备好的菜由穿戴齐整的太监们列队抬入养心殿,一共大小7张膳桌,还有几十个绘有金龙的朱漆盒,场面浩大。溥仪当时除点心外,每天吃两顿饭,早饭在11点,晚饭在下午5点。每顿饭都由御膳房备好4桌菜,每桌20余件,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在御膳房中为溥仪做莱的厨师,最有名的有两位,一位叫郑大水,是福建名厨。原是北京忠信堂炒头火的大师傅;另一位就是宋登科。一般御厨每月工资几十块大洋,他们每月工资都在一百快大洋以上。
当溥仪年岁渐长,逐渐感到奢靡过度,衣服是大量的做而不穿,饭菜是大量的做而不吃,以宣统二年九月份御膳房所用费用支出折成白银一共有14794两1钱9分。御膳房耗费如此巨大,而所做饭菜却是“华而不实,费而不惠,营而不养,淡而无味”,溥仪决定裁减御膳房厨师,由1921年的200人减至37人,溥仪挑选了当时最有名的两名厨师专为自己做菜,一是郑大水,一是宋登科。他们每天先列出菜单,由溥仪挑选。每顿饭只做几样菜,而且每样菜上都要有他们签名的银牌标记,因为这都是溥仪最喜欢的菜肴,如黄焖羊肉、鸭条烩海参、红扒鱼翅、口蘑肥鸭等。这样一是保证饭菜的质量,显掌勺的手艺;二是万一饭菜出了质量问题,追究起来也方便。
宣统皇帝特别喜欢宋登科做的红烧鲑鱼,宋登科做的这道菜汁明芡亮,色鲜入味,鱼肉酥烂。
宋登科做的时候先把加工好的鲑鱼放入热油中炸透,呈金黄时,捞出沥油。然后下入葱段、姜片、蒜瓣炸一下,再下入猪肉片煸炒至熟,依次加入料酒、醋、酱油、盐、鸡汤、白糖。沸后,放入炸过的鱼。再沸起时,加盖移到小火上,慢烧15分钟,再移至大火上,揭盖,调入味精。稍烧后,将鱼捞在鱼盘中,拣出葱段、姜片。然后用水粉芡勾芡,淋入猪油和香油,浇在鱼身上即成。
御膳房的厨师宋登科使出浑身解数,给这个退位皇帝精心烹制的美味佳肴,不仅形状美观,而且质地鲜嫩,是御膳房众多厨师中的佼佼者,他烹制的白煨熊掌、红扒熊掌,被誉为“天厨奇味”,在诸多御厨中位列第一。因而博得宣统皇帝的欢心。
开封开设饭庄生意兴隆
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政变后,冯玉祥授意摄政内阁通过了《修正清室优待条件》。皇宫上下惊慌失措,紫禁城里进驻很多军队,说民国要废除原先的优待条件,永远废除皇帝的尊号,并要移出宫禁,自由选择住房;除私有财产外,其他一切公产一律不准带出宫外。连皇帝都在紫禁城呆不下去了,一个厨师更是没有出路,唯一的办法就是回到河南省会开封,凭借手艺好混碗饭吃。宋登科是依靠一位在清宫当差的长垣同乡提供方便,才得以出走的。他与一位要好的宫女一起悄悄出宫,同时还带出一张“八马图”和几十块现洋。宋登科在郑州下车后感觉背负一张名画十分不妥,兵荒马乱的,随时会有被劫持的危险,于是他把“八马图”在郑州拍卖之后,买了一部手摇制冷机。辗转来到省会开封,他在皇宫见多识广,知道这制冷机就是摇钱树,经过考察,他选址书店街开始经营冰激凌。宋登科就是开封市第一个经营冰激凌的人。一年后,他手里有了资本便又重操旧业,在开封南书店街路东,独资开设雅北饭庄,门口还挂出“御厨宋登科”的招牌。宋登科烹调技艺的突出特色是选料精细、操作严谨、刀工成型、投料定规;菜肴色彩明亮,形状美,原汁原味,鲜醇适口。特别是原汁原味这一特色,令人推崇,他在制作鸭肉菜肴时,就用鸭油、鸭汁或鸭汤;制作鸡肉菜肴时,只用鸡油、鸡汁或鸡汤,而不用鸭油、鸭汤,决不允许串味。 同样,在烹制牛羊肉时,亦循此法。因此他制作的菜肴不仅保持了原汁原味的特色,而且进一步增强了菜肴的鲜味。他的这一显著特色,和长期服役于清宫御膳房的定规烹制方法不无关系。于是,雅北饭庄门庭若市,达官显贵、文人学士和富商大贾络绎不绝,争相品尝,生意十分兴隆。 1935年出版发行的《陇海铁路旅行指南》第3期载文称:雅北饭庄、“又一村”、现代饮食店、宏源饭庄、“味莼楼”、美新饭庄、小大饭庄、合升饭庄同被誉为开封八大名餐馆。
宋登科在开设“雅北饭庄”期间,还经常被开封县衙邀请“落作”,他的“雪山虾仁”最叫响,速度快、形状好,不仅味道鲜嫩可口、颜色美观大方,而且他用鸡蛋清哈制出来的“雪山”长时间不变形。
见过大世面的皇宫御厨
雅北饭庄1935年停业后,梁园春饭庄高薪聘请宋登科当灶头。饭庄门口专门挂出“御厨宋登科”的招牌,一时轰动开封城。他的拿手绝活“炸宁波鸭”酥、软,异香扑鼻。当时开封的各大酒楼、餐馆都不会制作此菜。宋登科在梁园春掌勺时,曾挂牌供应。食用者流连忘返。慕名品尝者接踵而来,一些官僚政客更是捷足先登,竟成为梁园春饭庄的镇店名菜,在开封风靡一时。
孙润田在《开封的堂倌与响堂》一文中叙述了一则宋登科的逸闻,说是有一次开封市一个官宦人家的新婚女儿3天回门,要梁园春饭庄前去“落作”。 当一切菜肴原料准备妥当,单等开席时,主人听说前来“落作”的就是御厨宋登科时有意发难,突然提出新郎官下轿要献三道茶。宋登科和同去“落作”的堂倌一商量,便制作了“冰糖炖莲子”、“茉莉花香茶”和“圆肉汤”奉献给下轿进门的新郎官。“莲子有养心、益肾、补脾之功效;茉莉茶有芳香馥郁、鲜灵甘美的特点;圆肉(龙眼)味甘性温,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三道茶”制作好,恰好新郎官下轿,堂倌用响堂报出,客人连声叫好!主人也频频点头,连声称赞:“不愧是见过大世面的皇宫御厨。”
1959年,宋登科应好友徐廷壁的邀请,到河北邯郸司厨掌勺。几年后病逝于邯郸。
(作者:刘海永 责任编辑:高晓婷)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