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带孩子去书店街购书,看到临街一家老字号还在卖老式月饼,我十分惊讶。于是我问女儿,你光知道喜欢吃月饼,知道月饼是怎么来的吗?女儿答:“超市里买来的!”是的,没错,好像我的引导有误。其实真说起来月饼的做法,很多人以为就是工业时代的复制、烘烤,他们哪里知道千年以来,最原始、最好吃的月饼是手工制作,是用月饼模子做成的。
月饼模子现在很少见到,除非在古玩市场或者个别藏家手里。少年时代我经常见到,特别是每年中秋节前,邻居就会建一个方形炉子,招聘一批大妈级人物,开始加工月饼。母亲也会借来邻居家的月饼模子,自己制作中秋月饼,再给邻居一些加工费用。
月饼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在北宋,苏东坡诗曰“小饼如嚼月,中有饴和酥”。因此月饼模子的历史似乎也应追溯到宋代。当然,北宋时期的月饼模子我们见不到了,流传至今的多为明清甚至民国时期的,月饼模子十分耐用,就像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木版一样,因材质坚硬才经久耐用。常见的是梨木,它的特点是板面光滑、纹路细。月饼模子大小不一,有圆形的、椭圆形的。一般而言,月饼模子的图案分为两圈。周围的图案多为卷草、缠枝、花卉等纹样,中间的主图更为丰富多彩,多为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还有春兰、夏荷、秋菊、冬梅以及龙、兔、猴、麒麟、蝙蝠等瑞兽纹饰,大凡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应有尽有,但最受人们欢迎的当属千古不衰的月宫图画。
那年月,自制月饼成了家庭主妇的拿手好戏。用薄面皮包好馅儿料,团成小圆饼状,再压在月饼模子里,翻过来一扣,带有图案的月饼坯子就成了。一般每个半斤左右,圆圆的月饼再放到烘烤炉子里面慢慢烤制。自己家加工的月饼烤制得不均匀,形状也不如商店卖的漂亮,口感也不是很好,稍微一放就十分坚硬,如锅盔一般。但是,那个时代我最喜欢的是新鲜出炉的月饼,清香、松软,还有大块的冰糖,咀嚼起来香甜可口,回味无穷。
如今月饼的质量是越来越好了,但是已经不是原来的月饼了,卖的都是包装,缺少了过节的味道。如今,开封还有个别老店坚持卖老式月饼,还在使用月饼模子。但是,大部分月饼模子已成了被淘汰的生活旧物。当一件生活用品成了具有一定收藏价值的民俗文物的时候,那个时代的乡愁味道会越来越浓。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