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大宋御河:桨声灯影宋韵长
大宋御河:桨声灯影宋韵长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8/19 9:43:15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大宋御河,不是皇宫中的河流,而是市民的亲水乐园。虽说河在帝都,但是时光流逝,如今已经不是北宋王朝的东京了,辉煌如过眼的云烟,河流写下沧桑的遗韵和繁华的旧梦。那种河流托起的东京梦华,那种因水而四通八达的交通位置,千百年来一直萦绕在线装的史册和都市的想象之中。临水而居是惬意的,而今,这种惬意也只有在大宋御河中才可以体现。

    一

    古代的开封城就有“水乡泽国”的称号,它凭借的就是地形有利、雨量充沛,一度使城市附近河流湖泊围绕四周。据史料可查,春秋战国时期,比较靠近开封且对开封水运系统形成有着巨大促进作用的河流就有济水、淮水等多条河流。此外,还有大野泽、圃田泽、孟诸泽、荥泽等湖泊。古代开封附近较大的湖泊约140个。这其中,仅开封一带就有知名的大小湖泊数十个。

    古荥泽在现荥阳县古荥镇东一带,又名“荥波”、“ 荥阪”。古荥泽呈东西长、南北短不规则椭圆状,面积大约相当于现在开封市及开封县所属地区。公元前602年,黄河在大禹治水后第一次大改道,河水自今河南浚县南改折向东,致使荥泽水源枯竭,湖面逐渐缩水。在战国以后、西汉中期以前这段时间里,荥泽干涸淤为平地,至今从当地地貌上看,尚有小部分遗迹可寻。

    圃田泽位于荥泽东边,在今开封以西40公里,面积比荥泽大一倍有余,且与荥泽水道相通。圃田泽呈西北窄、南宽不规则的三角形,泽中心在今郑州东圃田一带,是古代开封著名大泽蔽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圃田泽烟波浩渺,面积相当大,曾一度与“邦城破”合湖,至北魏时期,湖面开始缩小,且形状变化甚大。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公元534年),圃田泽已变为东西长、南北窄状。据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载,当时圃田泽仍“东西50里,南北26里”。此后由于水源断流、泥沙淤积,圃田泽中开始出现大大小小的岛屿一样的沙岗,岗上蒲苇丛生、鸥栖鹭飞,湖岸在湖水退缩后露出了大片大片的沙滩,滩上灌丛交错、兔没狐出,与今日之黄河湿地相类似且更胜之。唐宋以后,圃田泽逐渐泥沼多于水洼,最后由湿地变为陆地,成为沧海桑田的又一力证。

    崔符泽位于现开封西杏花营至现中牟县东北一带,该泽南北长、东西窄,北尖南阔,其面积稍大于今开封市市区。崔符泽其实是雨季为湖、枯水期为沼的一大片沼泽区。

    逢池在今开封市南偏东12公里处八里湾一带。在30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逢池曾有诸多名称,东周时称“逢泽”,春秋时称“蓬泽”,战国时称“逢破”或“逢破忌泽”、“逢忌之蔽”,汉时称“蓬阪”或“百尺阪”,唐时由唐玄宗李隆基更名为“福源池”。逢池为一西北、东南向椭圆形中型湖泊。秦使公子少官帅师会诸侯逢泽,朝天子。唐代,逢池依然烟波浩渺。宋代,逢池在各类典籍中屡见记载。金元以后,黄河多次决口,逢池首当其冲,累经淤塞,渐为平地。作为“北方水城”的开封,还曾被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录》中这样记录:“汴河直通运河,北连通州(北京)、南通杭州,城内六条水系,和我的故乡威尼斯何其相似乃耳!”

    二

    北宋开封处于水系的中心地带,“四方所凑,天下之枢,可以临制四海”,河流的汇聚,使开封拥有了“天下之中”的绝佳地理优势。在“汴京八景”中,与河有关有:州桥明月、汴水秋声、隋堤烟柳。州桥是北宋东京城内横跨汴河的一座大桥,是交通四方的要道。桥两岸店铺鳞次栉比,商业繁荣,特别是州桥夜市,小吃琳琅满目、风味绝佳。州桥的夜晚,除了美食,更有美景。桥高水深,舟过皆不去桅,最宜月夜登桥赏月。汴水,即汴河,是维系开封城的一条生命线。宋太祖赵匡胤曾形象地将汴河、蔡河、五丈河比作3条玉带,其中,汴河位居第一,它是北宋时期的御河。金秋时节,汴水处于丰水期,河水清冽,碧波千顷,宛如银龙。阵阵秋风吹过,波涌浪卷,水声铮铮,清越入耳。当年汴河之堤种植杨柳,叠翠成行,风吹柳絮飘飞如烟;晓雾蒙蒙,堤岸、柳树被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时隐时现,组成一幅迷人的画卷。

    提起水系,我们都会想起一条清澈美丽的河,它就是大宋御河。开封有数量众多的湖泊,如果仅仅是散居的水韵,缺少一根玉带连接全城的水系,“一城宋韵半城水”也仅仅存在于文字的张力和思维的想象之中。还好,水系工程的不断实施,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水韵开封。

    三

    如今的开封境内湖泊流域广布,水系通达,城内有龙亭湖、包公湖、阳光湖、铁塔湖等。随着开封水系改造工程的进一步实施,御河将城内外水系连成一线,使开封成为名副其实的北方水城,实现“河与湖贯通相连,城与水彼此环绕”的城市水系景观特色。

    游走御河,感觉景色优美、气韵生动。御河沿线文化景观众多,景色宜人,恍惚间如梦回宋朝一般,令人流连忘返。 开封水系工程沿线的水系文化景观是以水景、园林式绿化、仿北宋景观建筑和休憩场所为主要构成元素,御河沿线有5个主题景观园,由北向南分别是集锦园、春花园、夏荫园、秋韵园、冬凝园。

    集锦园是会馆文化区,汇集了各种奇花异石、名木异草,为集锦园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聚仙阁屹立水岸,纳风迎祥。集锦园以古城水系河道为界,形成北部游览活动区,南部会议住宿区。运用自然式绿化与微地形疏林草相结合,形成嘉花名木、水石奇胜的美景。北部游览活动区以12幅经典的宋画串联成个个精美的景点,犹如“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游人游历其中,如在赏画,形成具有闲雅意境的“画中游”。南部形成会议住宿区,区内溪水蜿蜒流淌,自然分割园区空间,形成私密性较强的环水独立合院客房。集锦园是5个景观园之中最大的一个,位于法院街与龙亭西湖之间。

    春花园采用宋代特有的彩楼欢门装饰酒楼作为标志性建筑和视觉空间的中心聚集点,对面广场形成景观节点和游人的聚合空间,以亭、廊、酒楼围合形成静谧休憩空间,并以酒楼、跨河石拱桥、水榭形成空间的对景轴线关系,形成视线上的“移步异景”。结合《清明上河图》中精美建筑物,以酒楼为标志性景观,彰显宋都繁华市景。以现代设计手法使得建筑物凌驾于水系之上,不仅可以汇聚景观视点,也增添了景观艺术性;以体现宋代文化的景观小品设施来点缀亲水广场空间,不仅聚集人气,还能延续城市文化传统,再现《清明上河图》之宋都盛况。我们可以用“桃红柳绿春风爽,花楼玉液酿琼浆”来概括其景观整体特色,并利用植物的丰富性来营造景观的多样性,平面绿化和立体绿化结合,水生植物与陆地花木配置,使园区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呈现动态变化,岸边间植桃柳,营造“盈盈碧水映桃花,树树桃花间柳花”的意境,形成本园区“桃红柳绿”的特色植物景观。

    夏荫园由诗句“垂柳罩荷水面齐,梨园豫曲乾坤戏”引申出的景观园。园内以戏楼为景观中心点,以母子双桥连接水系主流和支流,转换景观空间,强化入口景观;结合开封悠久的戏曲史,以大型仿宋戏楼作为标志性建筑物,可作为景观视线最高视点,不仅可以集散人流,强调突出主题建筑,而且可以与河岸滨水建筑形成呼应。母子桥飞跨主河道和支河道,中间以亭作为连接,形成“双桥拱月,玉亭清风”的景观。植物景观突出夏萌,河面上清香的红荷与岸边飘盈的绿柳形成了垂柳罩红荷的夏季景观。

    秋韵园以体现北宋时期百姓人家为主题,采用传统民居的白墙、灰瓦、红门、门神等文化元素展现祥和的市井文化生活。园区内西侧展示西方园林的张扬与大气,与东侧中国古典园林的含蓄和细腻、疏落自如的自然景观形成了强烈对比,产生一种中西合璧的园林之美,同时体现出北宋东京作为国际大都会所具有的文化的包容性。植物景观突出秋色,形成芦花莹莹飞雪、柿树亭亭如盖、枫叶红红似火的秋季景观。

    冬凝园与包公湖景区相接,以体现北宋时期手工商业文化为主题。以古典园林景观空间展现宋都宋风宋韵为此区域最大特点。仿宋建筑群落合理布局,以长廊、水榭、景亭相互衔接,设置石木结构的船舫作为景观焦点建筑物,用特色丰富的宋式手工坊来点缀,展现传统风情,通过多样化的景观空间为市民营造自然山水城市环境。整体景观特色是:“回廊仙台望舟舫,红梅翠竹傲冰霜。”植物配置追求突出冬景,兼顾四季,形成“青松滴翠,古柏傲雪,虚竹凌云,梅花竞放”的冬季景观,营造“梅雪冬妍”的意境。

    集锦园放开不说,春花园、夏荫园、秋韵园、冬凝园4个园区,其实就是四种意境:桃露春浓、荷云夏净、桂风秋馥、梅花冬妍。这4个园区展现出“春花、夏绿、秋色、冬姿”的优美景观,随着四季的更迭与交替呈现出特色鲜明的景象与色彩。

    四

    大宋御河连接开封的水系。开封城区内外水系文化景观丰富,如古建筑、桥梁、船舶、岸边小品景观等。水系周边的建筑类型中有皇家建筑、府衙建筑、园林建筑和民居建筑等;水系沿岸的桥梁有“天波桥”、 “孝严寺桥”、 “龙韵桥”、 “陆福桥”、 “西司桥”等,一桥一景,古朴、典雅,造型优美,风格迥异,是御河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水系岸边小品景观有历史名胜古迹、原址重建的仿古景观、历史文献典故造景等。御河水系整体河道蜿蜒曲流,水体景观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景观雕塑主题定位为市井文化,设计主要参考《清明上河图》,还原《东京梦华录》,另辅之以其他的历史记载,展现这一历史时期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

    如果把大宋御河比作古典美女的话,无论是沿岸行走还是坐船游览,都可以感觉到御河具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容。夜晚行舟则更惊诧于她的风景绝美,沿岸灯火辉煌,水中倒映着岸边的水榭亭台,跨河的桥梁在灯饰的装扮下与水相映成趣,水中桥梁在水波的荡漾下摇曳生姿,灯影仿佛融化了的山水画。远处有宋词乐舞的音乐盈盈传来,时而缥缈,时而清越。待伴随着桨声走近之时,才看到衣着宋装的美女在翩翩起舞,一时竟然觉得穿越到北宋……

    一条河,贯穿古城开封的主要景区;一条河,打通古代现代的时空;一条河,展现帝都的人文景观。其中,既有古今交汇的从容,又有富贵典雅的雍容;既有现代科技的璀璨,又有传统文化的延伸。

    大宋御河处处泛涟漪,桨声灯影宋韵长。

(作者:刘海永 责任编辑:高晓婷)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三民胡同溯源
下一篇: 来自台湾的家书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