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开封人文景观的文化突围
开封人文景观的文化突围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8/15 10:20:58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大约15年前,笔者与郭灿金老师闲聊,当时他感慨地说:“开封人文资源丰富,如何转化为生产力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如今,一晃多年过去,笔者整日游荡在市井街巷,不断考察开封的人文资源,越发感到这座城市的文化厚重,越发留恋这座城市的人文景观。近年,开封着手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打造“一河两街三秀”。大宋御河的开通增加了开封的水韵风景,书店街、鼓楼街街景整治工程的成功实施提升了开封的文化旅游品位。

    一

    书店街传统风貌遗存,既是开封人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成为具有生命力的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与传统的商业街不同,书店街一直保持着旧有的风貌,有许多书店和经营笔墨纸砚的文具店。书店街不但书香弥漫,而且老字号商铺随处可见,如邱文成笔庄、鲍乾元笔墨店、晋阳豫、包耀记、信昌银号、五美德酱菜园等。每一家老字号都有着厚重的文化历史。

    书店街的修缮主要有3次:一是1986年的大规模改造;二是2004年,开封市对书店街进行过整修改造;三是2011年,在开封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开展了历时4个多月的街景综合整治工作。经过这3次大的改造,书店街保持了清末民初的建筑风格,朴素淡雅、古色古香,被称为“文化一条街”。

    按照国际相关法则,在整治和改造建筑的过程中,要根据其在街区中所处的位置,充分考虑其与周边建筑的相互关系,采用适宜的体量、形式,以保证其与周边建筑的相互协调,恢复传统的街区风貌。鼓楼街街景整治是为适应复建之后鼓楼的整体面貌,并与整治后的书店街呼应。

    开封是旅游文化名城,书店街、鼓楼街街景整治的成功为今后开封的历史街区改造树立了标杆。 如今,漫步在书店街和鼓楼街,那种浓郁而又厚重的文化气息、悠闲而又雅致的古老韵味,使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力、创造力和深厚的根基,不时触发起人们的怀古悠情。

    二

    近年,笔者走出开封,到国内其他古城进行考察,每到一座城市都拿开封当做参照物,一点一点比对。给笔者冲击比较大的是湘西几个老城区对文化资源特别是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值得我们参考。

    在吉首市的乾州古城内,笔者发现一处当地政府挂在墙上写有“重点保护民居”字样的牌子,该墙是黄斌臣故居仅存的一块墙。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黄斌臣参加了北伐战争,因作战勇敢、战功卓著,从排长、连长升任到营长。抗战初期,黄斌臣在128师任营长,参加过阻击日寇的战役,其故居在几年前被拆除。2009年10月20日,吉首市人民政府在黄斌臣的故居门墙上挂上了一块牌匾,将黄斌臣的生平事迹进行简略介绍。湘西名人辈出,“定海三总兵”之一的郑国鸿、与柳亚子齐名的“南田北柳”的田星六、“湘西王”陈渠珍等人的故居虽只剩下一个门楼,但都受到当地政府的保护。

    陈宝箴(1831-1900),曾任湖南巡抚,在晚清时期主持湖南新政,是一位有魄力、有建树的封疆大吏。陈宝箴世家有“一门三代五杰”、“中国文化贵族”之称,是中国近现代名人史上最耀眼的文化型家族之一。这个家族出了十多位中国名人,有近代政治革新家、湖南第一师范创办人陈宝箴,近代诗坛泰斗陈三立,近现代著名画家陈师曾,著名诗人陈隆恪,一代史学宗师陈寅恪,植物园学家陈封怀等人。

    在陈斗南故居,当地政府在巷子口的木刻招牌上标出此地是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的拍摄基地,在剧中曾是钻山豹的公馆和新婚洞房,在电影《湘西剿匪记》中曾作解放军剿匪部队指挥中心。此外,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等人文景观也都保存较好。

    笔者由此联想到开封,近代很多军政要员、世家富贾云集于此,置地建宅。开封市现存名人故居20多处。除这些名人故居外,开封的胡同小巷里不少老宅院颇具特色。据笔者实地考察,目前开封四合院的数量超过100处,门楼的数量与之基本相当。这些建于清末民初的近代建筑构思巧妙、装饰精美,设计古朴合理、气质大方典雅。

    曾有不少影视作品在开封拍摄,如《大河奔流》、《好汉马龙》、《孔雀》、《祥符春秋》、《鸡犬不宁》、《红警》、《盲井》等,酒香也怕巷子深,需要我们对此加大宣传力度。

    三

    开封市虽然已不可能像山西平遥、云南丽江那样以整个城的规模对传统民居进行保护开发,开封四合院的现有资源条件也不能与北京相比,但还是完全可以以成片的规模构成古都传统民俗保护区和展示区、游览区,使其成为开封宋都古城风貌保护与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又一项优势景观。

    前保定巷、后保定巷是古城开封有着悠久历史、众多传说的传统街区。自古以来,这一带就是衙署之地,再加上这里既靠近繁华闹市又巷深清静,过去官邸富宅鳞次栉比。后保定巷6号许家老宅是当年许正源先生拆除自购的房产于1935年新建的。在此之前的6号院有一段光荣的历史早已被记录在开封的地方党史中。据中共开封市委党史研究室所著的《中国共产党开封历史大事记》记载:“杨晓初公开职务为河南印花税处帮办,住后保定巷6号,以后成为中央特派员王若飞在开封活动的掩护地点。”

    乐观街45号院建于1924年,原为三进院,中院为主宅,后院原为杂物院,新中国成立后改造成为工厂,现只存两院。整个建筑布局坐北朝南,后院主屋三间,东西配房各四间,中有客厅三间,客厅东侧有厨房三间。所有建筑采用清代小式民宅建筑格式,均带有前廊出厦。特别是后院北屋主房,不仅建造得独具特点,而且内外装修非常精美讲究,是开封现存比较完好的一处院落。

    刘青霞故居经过修缮已经对外开放,整个大院的建筑物沿中轴左右对称且层次分明,体现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风格。远远望去,门楼耸立、错落有致,青色砖墙、叠瓦花脊;走近细看,房屋的墀头、檐板、吻和砖雕等饰件精美绝伦。这里所有的房屋均为小式建筑,硬山瓦顶,朴素大方、雅而不俗,承重结构为柱、梁、檩、椽组成的框架,房屋建有前廊,院落内走廊相通。

    朝阳胡同(亦称火神庙后)路北19号原是一座清式建筑的三进大院,青砖蓝瓦、白灰细缝、前廊后厦,有房50余间,门窗格式以及室内装饰木隔等十分考究,原为有“开封首富”之称的王慰春家的房产。后来该院被张钫购买,成为开封仅存的张钫故居。

    双龙巷南42号、36号、33号、29号是一个接一个保存完好的门楼。高大宽阔的房檐、宽实厚重的朱漆门楣以及青条石台阶,虽然这些门楼的整体风格相近,但前檐横担木质雕花各自不一,互有区别,整体看起来既庄重又活泼。徐府街87号、88号、89号、90号、91号、92号6所门楼一字排开,从这里走过如同走入一条时光隧道,仿佛清末民初那个时期的街巷就在这个胡同的端口,一步就可以迈进,一步也可以迈出。

    四

    无论是凤凰古城还是丽江古城,都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开展人文旅游的思路。如果在开封古城墙以内的老城区保留修缮一座原汁原味的开封古城,尽可能多地保留老房子,让游客在里面吃住行、体验休闲游。如果能把老城区保留的四合院、老门楼、名人故居等近代建筑进行保护性改造,肯定能够创造出不可估量的旅游价值。可以将现有的背街小巷改造成为青砖白瓦、古色古香的古朴典雅风格,并与老建筑联成一体,形成街区,为将来开发胡同游做好物质准备。目前,七盛角的开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大宋御河已经开通,可以像苏州市保护山塘街一样,保护复建河岸民居建筑,打造沿河文化走廊一条街。比如:沿岸可由北向南介绍古街名巷的传说、典故来历;适当位置可建设开封历代名人展览馆、宋代名人展览馆,形成文化长廊;树碑简介沿岸街道历史沿革、民间传说甚至宋词等,形成举目皆文化、俯首皆遗迹的深厚文化底蕴氛围。

(作者:冯艳英 责任编辑:高晓婷)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