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翰园的碑廊中,矗立着3800多块满载着文化和历史背景的石碑,漫步其中,一阵阵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些碑刻作品都是出自中国翰园的刻碑工匠之手,他们用虔诚的信仰和精神灵气灌注其中,一锤一錾,精心雕刻,这里面蕴含着机器加工不能代替的艺术灵魂。
碑廊中的石碑都是由这些尺寸不一的青石板精心雕刻而成。
每天早晨,闫秀军师傅要提前把碑刻用的青石板刷上油漆,闫秀军师傅今年41岁,19岁就来到中国翰园,跟随周绍宗老师学习刻碑技艺,现在已经在中国翰园工作了20余年,闫师傅告诉笔者说:“刷漆是刻碑的第一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闫师傅说油漆刷好后大概需要一天才能晾干,石碑漆面要求平整。
过稿是碑刻的第二个步骤,闫师傅先用红色的复印铺在石碑上,把要雕刻在石碑上的作品压在复写纸上,用双钩法把作品内容描下来印在碑上,闫师傅说:“使用双钩法描出来的字体和原稿字体一模一样。
一个凿子、几根大小不一的刻碑笔便是闫师傅的工具。
过完稿后的下一个环节是刻碑,闫师傅刻好一块石碑一般需要3-4天,每天能刻200字左右,这个正在雕刻的韩文石碑,是中国翰园赠送韩国的碑刻作品之一,石碑刻好后,它将被运送到韩国,并记录下中韩两国友好和平的民间历史文化交流。
在年复一日的工作中,闫师傅每天重复着这些碑刻步骤,手指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手腕和颈椎也都落下了疾病,闫师傅说:“现在暂时还没有找到愿意学习门手艺的年轻人。”
在中国翰园,还有着其他像闫秀军师傅这样的刻碑人,他们深受“公涛精神”的影响,为中国翰园默默的奉献着。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