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心属舞台—沈致行的戏剧人生
心属舞台—沈致行的戏剧人生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8/1 9:41:54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沈致行,这个名字如果你有点儿陌生,那么,你或许没接触过开封话剧和旅游演艺。熟悉沈致行的人知道,他对工作的激情不亚于年轻人,表演才华不逊于大家,尽管已经退休多年,但仍坚持在工作岗位上,担任4A级景区开封府演出部经理、总编导,是中国影视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一位作家这样概括他:开封话剧的“骄子”、“旅游演艺第一人”。

    一

    沈致行的祖籍在原江苏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上个世纪40年代出生在西安,随父亲在四川度过了自己的童年。上世纪50年代,他的父亲从部队转业到河南开封,沈致行便在开封扎下了根。

    沈致行的父亲沈继周21岁进入黄埔军校第12期炮科学习,之后转战南北,曾在山陕交界的风陵渡与日军浴血奋战,在洛阳结识了带着抗日学生从开封流亡到洛阳的满族姑娘沈启芝,与之有了相守一生的忠贞爱情。沈继周的姐姐沈葆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之一恽代英的夫人。恽代英于1931年被国民党杀害后,沈葆英继续投身革命,任延安保育院院长。国共合作时期,朱德总司令到洛阳视察,沈继周担任警卫团团长负责安保工作。解放战争时期,沈葆英专门托朱德带给沈继周一封信,劝他投诚。1949年,解放军兵临重庆城下,沈继周未去台湾而带部队起义,加入解放军。

    1956年,沈继周转业后在原开封市第四中学当校长,沈致行也由川北军区子弟学校小学生的身份变成了市四中的中学生。在“文化大革命”前后的政治运动中,他的父亲两次受到冲击,被错划为“右派”。1963年暑期,他报考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成绩优秀,深受中戏主考官的赏识,让他不要着急返回河南,录取通知书可提前发。最终,他因为父亲的问题而政审卡壳,无缘心目中的圣地,欲哭无泪。至今,他还存放着那张0353号准考证,黑白照片上的他年轻、帅气。

    10年后,他的父亲被平反,恢复了名誉和待遇,被推举为黄埔军校河南同学会的会长,受到徐向前元帅的接见……然而,这一切都来得太晚了,沈致行的青春、命运不能从头再来。

    作为儿子,他不怨恨父亲,因为在时代的洪流中,每一个人都如浮萍,无法左右自己。

    二

    沈致行的表演才能在学生时代就已显露出来。那时候,他出任校文工团的团长,参演了《兄妹开荒》等多部话剧、歌剧。在一次演红军过草地的话剧时,他锯了一棵小树、割了许多小草布置舞台,又在台口装了带木盒的日光灯,罩上蓝色玻璃纸,让雾蒙蒙的草地景观呈现在观众面前。演出过程中,他精心设计,在演出接近结尾时,他取下头上的八角帽用力一挥说:“再没吃的,马也不能杀,让革命骑着马前进!”

    高中毕业后,中戏之梦的破灭使沈致行内心非常痛苦,有时甚至是一种煎熬。他在日记里写道:“恍若从高高的云端跌在结冰的湖面上……”为了生活,他在市财政厅东街小学当了一名小学教师,教音乐和美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通过函授拿到了河南大学中文系的文凭,站在了市三十三中的讲台上。这时,各种文化活动在古都开封风生水起。沈致行当时是市群艺馆业余剧团的骨干。那时候,市里几家话剧团都排演了话剧《于无声处》。当时市文化局的一位副局长看了他们团的演出后,对他甚为赏识,对市话剧团的团长、导演说:“不惜一切代价把这个人‘挖’到市话剧团!”有一天,沈致行正在上课,见走廊上有人在走动,后来,知那人正是市话剧团负责人。得知对方来意后,他很淡然。站在讲台上几年,他喜欢上了可爱的孩子们,于是回绝了市话剧团的邀请,但内心却极苦涩。谁知人家三顾校园,最后一次直接带过来一个剧本《秋海棠》,对他说:“艺委会一致决定请你出演男一号。先看看本子吧。”

    秦瘦鸥原创的五幕话剧《秋海棠》让他爱不释手,对话剧、对表演的挚爱使他终于回归舞台。1979年9月,陈方导演的《秋海棠》让男一号沈致行在舞台上发挥得淋漓尽致,找到了真正的自己。这部戏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200多场。之后,市话剧团推出了《雷雨》、《日出》、《一双绣花鞋》等剧目,他非常投入地活跃在话剧舞台上。除此之外,“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0年间,他还出演了话剧《借粮》、《回来吧,野妞》、《七十二家房客》,出演了电视连续剧《包公》、单本电视剧《攀登脚手架的人》和《小镇风情》。一个迟来的选择成就了沈致行话剧舞台上的辉煌,使他的戏剧人生走向巅峰。

    后来,他撰写的《开封话剧百年》介绍了中国话剧的兴起、开封早期的话剧活动、抗日战争时期的开封话剧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开封的话剧活动。

    随后,尽管全国的话剧热潮逐渐降温,但他依然执著于自己的艺术追求。1990年,他在八一电影制片厂和河南电视台联手打造的《豫东之战》剧组中饰演粟裕将军手下的一个副师长。1993年,他在上海电影制片厂《黄河归故》剧组中出演重要角色。1998年,他应邀在河南电影制片厂、河南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电视剧《埋藏的秘密》里饰演国民党城防副司令。

    三

    1998年年初,由海南置地集团和开封市人民政府合资兴建的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开封清明上河园工程即将竣工,但演出部艺术总监的位置却虚席以待。几经测评,清明上河园总经理周旭东选择了沈致行。

    对于旅游演艺,沈致行很陌生,上任伊始便带着几个人南下考察。第一站,他们到了无锡,看水浒城、三国城、唐城,露天演出的实景剧使他大开眼界。第二站,他们来到杭州,在宋城观看演艺,然后回到宾馆把白天看的剧目默写出剧本。第三站是深圳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通过多地考察,他心里有谱了!

    回到开封后,他很快拿出清明上河园的整体剧目策划。当年7月14日,文史方面的专家周宝珠、韩顺发、莫华民、李程远,音乐、舞蹈、表演方面的专家刘震、朱敬修、刘明亮、姬广兰、张欣、卢国钦、南方、闫开国等人,应邀参加了首次剧目创编会,讨论民俗项目设置、表演项目选材。首批推出的《包公迎宾》、《王员外招婿》、《大宋科举》、《包公巡案》等节目或大气恢弘,或情趣盎然,让游客感觉梦回千年。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先后参与举办了4次编创会,不断提升剧目水平。

    逐渐地,旅游演艺成了清明上河园的一块金字招牌,受到国内外媒体的关注。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为了景区的演艺水平不断提高,沈致行耗费了多少心血。

    2000年荷花初绽时,中央电视台到开封拍摄《寻古问今到开封》。摄制组在清明上河园循着熙熙攘攘的游人选拍现场镜头,身穿宋代员外装束的沈致行一路走来,与女主持人侃侃而谈,道尽园中风物人情。央视播出时,他频频出镜,被本地媒体誉为“沈员外”,儒雅至极,风光至极。

    沈致行策划了开封首届“包龙图杯”菊花小姐大赛,不仅为金秋菊花花会增色,也为开封遴选了“旅游形象大使”。第二届、第三届菊花小姐大赛,他依然乐此不疲。

    沈致行在清明上河园一干就是4年,演出部由最初的一间办公室、一个人发展到20组节目、160名演员。回首往事,沈致行说:“感谢清明上河园这个平台,感谢那段时光。”

    四

    中国翰园春节大庙会历经15年的发展,远近闻名,沈致行便是其主要策划人。在李公涛先生精神的感召下,他带领几个人到北京考察龙潭庙会,天坛、地坛、日坛文化庙会,八角游乐园庙会等,累得直到走不动路。通过北京之行,他把庙会的布局搞清楚了,把程序搞清楚了,回来后开始策划中国翰园春节庙会。中国翰园春节庙会以亲民的姿态为百姓提供了一个春节游玩、消遣的好去处,如今已成为开封旅游的又一个品牌。

    2003年,因为筹建中的开封府景区即将开门迎客,演艺策划正是用人之际,沈致行受到邀请后踏着积雪到开封府报到。他初到时景区正在装修,他的办公室空荡荡的,仅有的一张办公桌还是用木板钉的。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毫无怨言,很快投入工作。次年冰雪消融时,开封府迎来了第一个春天,《开衙仪式》、《包公断案》、《榜前捉婿》、《演武场迎宾表演》、宋式舞蹈《踏歌》等丰富多彩的演艺节目让游人赞不绝口。对此,当时的市旅游局局长说:“致行做的节目有三气——大气、正气、喜气!”

    2006年2月,沈致行应邀担任导演,策划组织中国嵩山少林功夫团到美国的演出。以往的中国功夫表演从头打到尾,虽然功夫精彩,但看起来单调。于是,他根据传说创编了《打山门》、《下山还俗》、《十三棍僧救唐王》等故事,从灯光到舞美均追求精益求精。由于演出效果非常好,他们在旧金山、洛杉矶、拉斯维加斯演了一个半月。

    五

    转眼间,沈致行在开封府工作了11年,如今的演出部已有了女子仪仗队、舞蹈队、戏剧队、杂技队、鼓队,演出队伍的规模达86人,改进后的节目常演常新。在《包公断案·铡美》、《包公断案·铡赵王》中,他吸取优秀的戏曲表演技巧,使包公、秦香莲、皇姑、国太等人有血有肉,人情味彰显。

    每天上班时看到开封府内诫石上的“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他总是被包公廉洁奉公的精神所感动。在导演剧目时,他甚至让演员去掉或淡化包公额头上的月牙,使包公形象更平易近人,让游客感知包公的形象不仅要敬畏,更要学习。这几年,外地人到开封府景区门前喊冤的绝非个案。由此可见,包公形象何等深入人心。演艺给包公形象提供了一个现实载体,为清官文化拓展出一片青天。

    其实,不仅开封,省内外不少景区慕名而来,请沈致行相助。在时间宽裕的情况下,他总是深入研究当地的历史传说、风土人情,寻找文化的切入点,力求本土化。他和他的团队帮助省内数十个景区策划、创编、导演景区演艺。在省外景区中,他创编并推出的山西皇城相府迎宾节目《迎圣驾》被陕西省旅游局局长评价为“完美无缺、无懈可击”;为河北娲皇宫创编推出的大型实景迎宾节目《娲皇颂歌》,在河北省举办的女娲文化节演出中力挫全国各地25个参赛节目获得特别金奖;为山西普救寺景区创编并推出实景剧《状元迎亲》、《拷问红娘》、《夫人断案》。2014年,他在山东水浒好汉城推出实景剧《智取生辰纲》和《李逵坐衙》,在河北山海关景区推出了《开关大典》。

    沈致行说:“我一生干过许多工作,教师、小报编辑、音乐厅经理……但我最想做的是演员、导演。我做到了,感到很满足、很幸福!”他甚至自嘲地说:“我是一只掰玉米棒的熊,掰到手的都丢掉了,心中总觉得下一个是最好的。人若没有梦,生命将变得苍白。我到了现在这个年龄,还有两个梦:创建一个业余话剧团——东京话剧团、写一部反映‘文化大革命’的剧本《古城的玛丽》。”

    我们期待他梦想成真!

(作者:未知 责任编辑:高晓婷)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儿媳买的闰月鞋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