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世界文化遗产”之含嘉仓
“世界文化遗产”之含嘉仓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8/1 9:14:32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读书人跟庄稼汉的说话方式不大一样。譬如存粮这件事儿,知识分子就要扯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仓廪实而知礼节”,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  种地的说话直来直去:说那么多干吗?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多么朴素的人生哲理!

    在农业社会,人们看天吃饭,荒年颗粒无收,吃了上顿没下顿;趁着丰年,提前存一些粮食,是关系性命的大事。古人常说:“国无三年之食者,国非其国也。”国家没有够吃三年的存粮,就离灭亡不远了。帝王们都想多坐几年龙椅,一般都很重视国家粮仓的建设,即便是隋炀帝杨广这种名声不太好的皇帝,爬上龙椅之后,也迅速在洛阳建造含嘉仓。

    含嘉仓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遗址点,位于老城区古仓街附近。自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此地名气大增,观光客络绎不绝。据说,考古工作者最初发掘这个遗址时,以为它是周代墓地,可挖着挖着,挖出了粮窖、“含嘉仓”字样的铭文砖,这才意识到它是史籍中鼎鼎有名的含嘉仓。

    为啥有名?因为它够大、够专业。从含嘉仓遗址的这头走到那头,得花10分钟左右。遗址内有好几百座粮窖,形如巨缸,口阔十数米,底深十数米。 古人储粮技术高超。粮仓位于地势高处,土质干燥,利于储粮;粮窖底部铺着草木灰,上覆木板,板上铺席,席上垫谷糠,糠上再铺席;窖壁则是两层席子夹一层糠。如此隔湿保温,可保粮食数年不腐。

    考古工作者在此地捡了一些粮食,送到原洛阳农科所培育,竟然发芽了!这么大的粮仓,没有足够的粮食是填不满的。隋炀帝下令开凿的大运河,主要使命就是漕运。大运河上船来船往,把全国各地缴来的公粮运到京都洛阳,喂饱了张着嘴巴的国家粮仓。大运河边上的国家粮仓,并非只含嘉仓一处。可是唐代人对含嘉仓情有独钟,他们从隋代人手中接管含嘉仓之后,重新修建,把它打造成了“天下第一粮仓”。

    史载:唐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全国官仓储粮12656620石,其中含嘉仓储粮5833400石。国家一半的官粮几乎都存在这儿! 这么牛的粮仓,到了宋朝末年,还是被废弃了。隋唐大运河日渐没落,依附于它的粮仓自然难续辉煌。今人去看空空的含嘉仓,只觉新奇,并无遗憾——老百姓并不在意官家的粮仓挪到哪儿了,只关心自家的碗能不能盛得满满的。

(作者:张丽娜 责任编辑:高晓婷)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木锯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