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朝经“安史之乱”之后,中央政权日益衰弱,国力急剧下降。各地节度使的势力迅速膨胀,大者割据数州,小者兼并几府。他们拥兵自重,擅派官吏,征收赋税,事事与朝廷抗争,有的甚至公然背叛朝廷,与官军对抗,终于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造成了国家分裂,政局动荡,阻碍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沉痛的灾难。
蔡州(今汝南)节度使,自唐永泰元年(765年)李忠臣割据之后,经李希烈、吴少诚、吴少阳、吴元济,搞了五十二年的独立王国。他们控制了淮西北的广大地区,自立为王,对抗朝廷,早已成为唐王朝的心腹大患。其间,朝廷虽也多次派兵进剿,但都因蔡州兵强城险不能取胜。
唐元和十一年(816年)十二月,唐宪宗启用太子詹事李愬为唐州(今唐河、邓县,湖北随州)节度使,负责西路的平叛事宜。李愬到达唐州后,并不急于发兵进剿。他一方面抚恤伤病、训练士卒、安定军心;另一方面采用骄敌之策,表面上放松戒备,以示无进剿之意,来麻痹敌人。元和十二年(817年)春,北路讨伐军击败淮西叛军30000余众,攻占郾城。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注意北路,放松了西路的防御。李愬见时机已到,便设计迫使文城栅(今遂平文城乡)守将陈光洽、吴秀琳归降,切断了淮西守军右臂。随后又连续扫清了蔡州南、北一些外围军事据点,如白荀、楚城、汶港、马鞍山、路口栅、西平、嵖岈山等地,孤立了蔡州守军。李愬又选出3000名勇士组成敢死队,号曰“突将”,并亲加训练,随时准备出击。五月,李愬智取兴桥栅(文城栅东),守将李祐归降后,提供了蔡州城内的军情。
七月,唐宪宗为尽快结束已进行四年的平叛战争,命御史中丞裴度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彰义节度使和淮西招讨宣慰处置使,韩愈为行军司马赴前线督战,加强统一指挥。八月,裴度在襄县打破了淮西军的袭击,到达郾城。吴元济因此又把亲军及蔡州的守军调往洄曲(今商水县西南),对抗北路唐军。九月,李愬攻占吴房(今遂平)外城,为了不使吴房的守军退回蔡州,有意不乘胜攻取内城。
十月,李愬采纳了李祐关于淮西精兵皆在洄曲,州城空虚,“可以乘虚直抵其城”的建议,并向裴度密陈奇袭计划。裴度也认为,兵非出奇不胜,表示同意。十日,李愬命李祐、李忠义率3000“突将”为先锋,自己率3000人马为中军,李进诚领兵3000为后卫向东行进。入夜到达张柴村(文城栅东60里),杀其守卒,夺其营寨。留后卫兵500人镇守,并截断洄曲和各交通线上的桥梁,大部队稍事休息后,又继续东进。将领们请示所要去的地方,李愬这才回答:“进蔡州捉拿吴元济。”当时狂风大雪,道路迷漫难辨,不时有人马冻僵在路旁。士卒都以为此行会死,但畏惧李愬军令威严,没有人敢违抗。过了夜半,雪更大、风更狂,队伍艰难地行走70里,于四更到达蔡州城北。城北不远处有鹅鸭池,夜栖野鹅野鸭,李愬令士兵以竹杖击地,惊动鹅鸭以便混杂军队行动的声音,守城士兵不以为意。到了城下,李愬、李忠义率敢死队士兵把城墙挖成坎,突入城内,杀死正在熟睡的守兵,却留下打更的,让他们照常打更。然后打开城门,放进官军。到了内城也是这样。城里人始终没有觉察到官军已进了城。
鸡叫时,雪停了,李愬带兵很快进据吴元济外衙。有人报告吴元济说:“官军到啦!”当时吴元济还在睡觉,不耐烦地说:“俘虏和囚犯抢东西罢了,天亮一定都杀掉他们。”又有人报告说:“州城陷落了!”吴元济说:“这一定是洄曲的士兵到我这里要冬衣的。”起床后,听到官军的号令,应者万众,吴元济这才相信官军真的来了,于是便慌忙登上牙城组织抵抗。李愬攻下外门后,夺得兵器库,又放火烧南门,百姓争着背柴负薪帮助官军。中午牙城门被攻破,吴元济在城上请降,李进诚搭了梯子让他下来,吴元济被活捉。李愬派人用囚车押着吴元济到京城献俘。为防止洄曲驻军反扑,李愬进城后,亲自寻到洄曲守将董重质的家,善加安抚,并晓以大义。董重质的儿子去洄曲劝降了父亲,北路官军趁势占领了洄曲。接着申、兴二州也不战而降,淮西平定。
淮西的平定,极大震慑了其他藩镇,他们先后归顺了唐王朝。李愬为国家的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李愬雪夜袭蔡州”一役,也成为我国古代利用天时奇袭制胜的典范战例,被蔡州人民世世代代传为佳话。
蔡州百姓感激李将军夜袭蔡州,消除了他们的战乱之苦,特为李愬建造了“李将军庙”,每逢祭日,焚纸进香,以示纪念。同时,还为平叛时战死的白马建了“马神庙”,在白马战死处建桥,命名为“白马桥”。
新中国成立以后,“李愬雪夜入蔡州”被写入学生语文教科书中。1995年,中央电视台《军事天地》栏目摄制组在汝南袭蔡州故地拍摄了“中华历史名将——李愬”系列专题片。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