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中国最古三忠烈关龙逄 比干 苌弘
中国最古三忠烈关龙逄 比干 苌弘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7/14 9:42:00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早期曾出现了3位忠臣,他们是夏、商、周三朝末代的关龙逄、比干和苌弘。这3位忠臣一个遇到了夏朝末年的昏君夏桀,一个遇到了商朝末年的昏君纣王,一个遇到了周朝昏君周敬王。《庄子•肱箧》和《外物》篇中说:“昔日龙逄斩、比干剖、苌弘拖……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庄子在此处对昏君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斥责,对忠臣深表惋惜和称颂。

    狐死首丘,叶落归根。夏朝关龙逄安息在长垣县城东南龙相村,商代比干安息在卫辉市顿坊店乡,苌弘的后人至今还在封丘县鲁岗乡、冯村乡、城关乡、章鹿市乡为其祭祀祈祷。

    关龙逄力谏夏桀。关龙逄是长垣县恼里镇龙相村人。龙相原名龙城,因关龙逄曾居相位,故改龙城为龙相。在长垣县城东南10公里处的龙相村,原有一座大墓,那就是夏朝末年犯颜直谏的关龙逄的陵墓。夏朝最后一个君王夏桀(也名履癸),暴虐无道。他竭尽民力修筑王官,又常常强迫人民打仗。当时有施氏献一美女,名叫妹喜。夏桀很是宠爱,对妹喜言听计从,常常为了和妹喜欢乐嬉戏而不理朝政。夏桀的所作所为,遭到民众的反对,百姓对他十分怨恨。

    夏桀却不以为然,还十分狂妄地把自己比作永远不落的太阳。百姓看到他如此厚颜无耻,就咒骂他说:“你这个太阳还不快点完蛋!我们愿意和你同归于尽(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关龙逄也称豢龙,是古代豢龙部族的后代,夏桀时期曾居于相位,为人忠贞赤诚,一心为国。关龙逄作为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辅政大臣,多次向夏桀进谏,要他关心百姓和国家,但夏桀根本听不进去。经过长期思考之后,关龙逄决定以献黄图(即今天的地图)进谏。关龙逄想借献黄图,让夏桀对国家的大好河山有所了解,不要只顾寻欢作乐使国家衰败。他到了夏桀居住的王宫,夏桀正不顾廉耻地寻欢作乐。关龙逄献了黄图,故意立而不去。他希望夏桀能回心转意,能以国事为重。

    夏桀看到关龙逄的样子,很不耐烦,说:“你还有什么惑众的妖言要说?”关龙逄伤心极了,对夏桀怒目而视。夏桀早就对这个絮絮叨叨、净说不中听话的关龙逄厌恶极了,什么也不问将黄图烧毁,把关龙逄囚禁起来,不久就把他杀了。夏桀杀了关龙逄,更加肆无忌惮。这时居住在东方的商部落日益兴盛起来,其首领汤在谋臣伊尹的辅佐下,率师讨伐夏桀。夏桀的军队不堪一击,鸣条一战彻底溃败。夏桀逃奔安徽南巢,死于亭山,夏朝灭亡了。后人十分怀念这位有史以来第一位因进谏而遭难的忠臣,便将他和被纣王剖心杀死的相国比干及被周敬王冤杀的相国苌弘一同纪念,修建了“三忠祠”。到了明代中期,著名的文学家、号称“十才子”的李梦阳,撰文书写了碑文。李梦阳在碑文中对夏商周三代以死谏君的忠臣表现了无限的哀思和敬仰。因为李梦阳文章写得好,字又写得好,再加上3位忠臣品德高尚,故人们合称三忠祠、碑为长垣三绝,直到清代。还曾有人赋诗进行赞颂。诗曰:“劲草堂前古柏垂,三忠遗留使人悲。欲知直节匡前代,更读中原三绝碑。”

    比干剖心谏殷纣。比干原是王子,是商王文丁的次子。因为是次子,所以未能继承王位,做了少师。他受其兄帝乙的嘱托,忠心辅佐侄儿纣王。纣王的父亲在位时,有人主张立纣王的哥哥微子继承王位,但比干坚持立纣王。这是因为纣王是正妻所生(商朝继承制是传嫡不传庶),再则,比干也认为纣王聪明、英勇,对他钟爱有加。纣王的父亲病危时,比干向上天祈祷,愿代哥哥去死。这两件事,使纣王对比干格外感激和敬重。纣王聪明机敏,勇武过人,能够跟猛兽搏斗。他即位以后,开始也确实干了一些好事。有一次王宫的一根顶梁柱坏了,纣王对前来修理的木匠说:“别搭架子了,我用手托着房梁,你们把柱子换上就行了。”纣王率军征服东夷,把疆土开拓到我国东南一带。在战场上,纣王往来冲杀,无人能敌。在纣王出征期间,比干在朝廷上代理朝政,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纣王凯旋,比干步行几十公里前去迎接。那时,君臣团结,国力强盛。但是,纣王不久就骄傲起来。他认为四方归顺,天下无敌,就大兴土木,建造豪华的宫殿,为此搞得劳民伤财,奴隶和平民苦不堪言。

    他喜欢喝酒吃肉,就建立了“酒池”、“肉林”,并让裸体男女互相追逐供他取乐。王宫里朝朝笙歌、夜夜曼舞,行宫沫邑因而改名“朝歌”,成了实际的国都。纣王不仅生活腐化堕落,而且也越来越暴虐无道。一天,他和妃子妲己在摘星楼上饮酒取乐,远远看见一老一少涉水渡溪。老人行动迟缓,小孩儿很快就过去了。纣王说:“小孩儿骨髓旺,不怕冷,老人骨髓空虚,怕冷。”妲己不信,纣王就命人砸断老人和小孩儿的腿验证他的话。他听信妲己的话,制造了“炮烙”的刑罚,用来惩治反对他的人。炮烙就是把空心的铜柱涂上油,把人绑在柱子上,然后在柱子中间烧红炭火,把人烤烙而死。纣王的残暴无道,遭到大臣们的反对。

    其兄微子劝他,他不听,微子只好离开他。他另一个叔父箕子批评他,他就把箕子囚禁起来。从此无人敢再劝谏,有人干脆投奔周武王去了。比干眼看纣王越变越坏,十分痛心焦急。他苦苦相劝,纣王不听。他叹息说:“主上有过错不劝谏就是不忠,怕死不敢说真话就是不勇敢,即使劝谏不听被杀,也是尽到了忠臣的责任了。”一天,纣王和妲己正在取乐,比干又来劝谏。纣王被责问得无言以对就问比干:“你为什么要这样坚持?”比干说:“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士有诤友。身为大臣,我为的是叫你痛改前非,保住江山。”比干一连3天劝谏,纣王恼羞成怒,早忘了叔父的恩情,咆哮着说:“你不是非要当圣人吗?今天就成全你!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我倒要看看是不是这样!”说完,就命人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了比干的心,还向全国发布告:“少师比干妖言惑众,赐死摘其心。”这年,比干63岁,死后葬在今卫辉市顿坊店乡。

    比干被剖心之后,他的妻子怀有身孕,跑到树林中躲了起来,生下一子。纣王派兵前去寻找,要“斩草除根”。他找到比干妻子藏身的地方,问她怀中婴儿姓什么。她急中生智说姓林,才躲过了灾难。周灭商之后,周武王赐比干之子姓林,名坚,比干就成了林氏始祖。比干死后,他的精神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对他的纪念也始终不断。周武王给他封了墓,北魏孝文帝亲来吊唁,并写了“吊殷比干文”,建了庙宇。现存的比干庙为明代重建,占地130余亩,气势恢宏,内有比干及后代子孙的画像,还有历朝皇帝和文人名士的墨宝。

    苌弘忠心报国。苌弘是东周周景王、周敬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周景王十四年为周朝大夫。公元前478年,苌弘继承刘文公执掌周王朝国政14年,在东周末年国势倾颓,诸侯纷争的环境里支撑着风雨飘摇的没落王国大厦。苌弘是封丘人,如今在封丘县鲁岗乡苌寨村和苌留横村,冯村乡大里薛村、城关乡中孟庄村、章鹿乡水平郭村还生活着苌弘的后世子孙。苌弘不仅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博大精深的道德修养,还在礼仪、音乐、历史诸多方面具有高深的造诣,孔子就曾向苌弘求教学习“乐”。《大戴礼记》记载:“孔子适周,访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从这里我们可以得知,孔子向道家始祖老聃学礼,向苌弘学乐。孔子学乐于苌弘,收获是很大的,因此也提高了知名度,学生也有所增加。后来孔子的学生宾牟贾同孔子讨论音乐,孔子称宾牟贾的回答跟苌弘讲的完全一致,因而对宾牟贾表示赞赏。苌弘学识渊博,见微知著,对天道和历史深有研究。公元前531年,周景王问苌弘:“今兹诸侯,何实吉,何实凶?”苌弘略加思考回答说:“蔡凶,此蔡侯般杀其君之岁也。”事态的发展果不出苌弘所料,事过不久“楚子灭蔡”。苌弘不仅有卓越的政治才能,而且处理军国大事也是谋断准确。他用自己的智慧,辅助周敬王排除种种险阻,继承了王位。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驾崩。由于周景王生前偏爱幼子,不顾立嫡立长的宗法制度,想立王子朝为嗣君,引发了朝局混乱。苌弘帮助刘文公拥立王子姬丐与王子朝分庭抗礼,经过20年的斗争,姬丐终于取得了胜利,立为敬王。为了防止王子朝的进攻,苌弘又请敬王寻求晋国帮助,扩大和加固了周王城,为建立和巩固周敬王的统治地位立下了汗马功劳。春秋末年,赵国的权力逐渐集中到权臣手中,支持周敬王的晋国权臣赵氏与范氏、中行氏集团互相斗争了几十年,结果赵氏获胜。赵氏责备周王不该支持范氏,而此时亲范氏的刘文公早在14年前就去世了,懦弱昏庸的周敬王为了保全自己讨好赵氏,把执掌国政的原为刘文公一派的苌弘当做替罪羊杀了。后人对苌弘赤胆忠心的风范,评价很高,对其惨遭横祸、死非其罪表示愤怒。唐代柳宗元在.《吊苌弘文》和《古东周城铭》中说:“兴亡理乱,在德非运,罪之违天。”愤怒地批判了对苌弘不公正的待遇,对苌弘作出了很高的评价。

(作者: 责任编辑:李海粟)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斗笠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